哦哇資訊網

南宋聯蒙滅金又被蒙滅,元代鈞瓷工藝相較於唐宋呈現粗獷張揚之勢

由 梅灣農夫 發表于 家居2021-04-17

元代鈞瓷文物鑑賞

編輯整理/梅灣農夫

宋代鈞窯是在唐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北宋崇寧年間在河南省禹縣(今禹州市)八卦洞成功燒製貢御瓷,製作精良,以銅紅釉的玫瑰紫、海棠紅、天青諸色為代表作。

但鈞瓷官窯的燒製僅持續了二三十年,隨著金兵南下攻陷東京汴梁,俘虜了徽欽二帝,北方大部分領土被金人佔據,燒窯工匠隨宋高宗趙構播遷南方。

元代鈞瓷文物·堆花三足爐

上海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鈞瓷文物·堆花三足爐

規格:35cm(高)×23。9cm(口徑)

該爐直口翻沿、長頸、衝耳、鼓腹,下承外撇三足,足根無釉,頸堆盤龍,腹附獸面,胎質厚重,釉色藍中泛紫,紫中寓紅,紅中泛白,五彩幻化,渾然天成。

北方漢人對南方宋朝小朝廷北定中原之王師徹底失望後,逐漸被迫在金人統治下長期定居下來,宋金形成長期對峙並存狀態形成。此間隨著金國統治北方的需要,恢復了大部分窯口,同時也湧現出大量的民窯。

在臨安的南宋朝廷戰略失誤,聯蒙滅金後,失去戰略屏障,加速了自身的滅亡速度。蒙古在華夏大陸建立了大一統的政權——是為元。

元朝建立後,逐漸結束戰亂,進入與民休息的階段。社會生產、生活對鈞瓷的需求量逐漸加大,鈞瓷的器型也多為百姓日常用具如盤、碗、瓶、爐、盆之類的民用產品,鈞瓷一度得到大力地發展,刺激了鈞瓷的加工燒製,但也導致了元代鈞瓷品種單一,相較宋金時代,元鈞量大卻質粗。

元代鈞瓷文物·方瓶

上海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鈞瓷文物·方瓶

規格:32cm(高)×7cm(口徑)

此瓶系仿商周青銅器造型,方口,長頸,扁肚,下接雙層方座,形體紋路清晰,工藝精良,呈天藍釉色,清新典雅,靜穆,雅逸,令人賞心悅目,造型極富想象力。形與色和諧統一,凸顯其端莊大氣。

元代鈞瓷文物·雙耳連座瓶

首都博物館收藏的元代鈞瓷文物·雙耳連座瓶

規格:64cm(高)×156cm(口徑)×17cm(足徑)32cm(高)×26cm(口徑)×20cm(足徑)

該瓶圓口,長頸,頸肩部飾獸形雙耳,腹部前後飾浮雕銜環獸面紋。瓶下部為五隻攢尾駱駝組成的縷空高座,寓意為駝寶瓶。胎質濃潤,藍中泛青,青中寓紫,紫中透紅,相得益彰,風格粗獷大氣,豪放自然,形體美、釉色美,為元鈞之珍品。

元代鈞瓷文物·浮雕雙耳三足爐

內蒙古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鈞瓷文物·浮雕雙耳三足爐

規格:42。7cm(高)×22。526cm(口徑)

此爐直口翻沿,長頸,頸部堆帖三個麒麟,正面有一方形題記,起上陰刻“乙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爐一個”楷書銘文。質感厚重、張揚粗獷,藍中之白釉如瀑布自天而降,揮灑自然,富有動感,為元鈞之珍品。

元代鈞瓷文物·龍柄執壺

元代鈞瓷文物·龍柄執壺

該壺直口,口沿外飾九棵鼓釘,束頸,圓腹,腹與口沿飾一龍口銜沿把柄,腹與頸部安一垂吊耳環和猶如葉片堆帖的出水口。器形華美,其裝飾、堆帖富有想象,釉質厚重濃潤、自然鮮活,青釉如江水碧綠,紫斑如晚霞璀璨,格調高雅、美侖美奐,為元鈞之珍品。

元代北方各名窯均粗略傳承了宋金時代的工藝,成為當時的一個主要的窯系。諸如河北省的磁縣、曲陽,河南省的安陽、鶴壁、修武、浚縣、淇縣、新安、禹縣、臨汝、郟縣、內鄉、魯山、寶豐、林縣,山西省的渾源、懷仁、臨汾、介休和內蒙古的包頭等地,均在燒製。這些窯場大量生產日用瓷器,工藝技術較粗糙,與宋代禹縣燒造的精品相比,遜色較多。

TAG: 鈞瓷元代文物雙耳三足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