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泥人胡

由 河之南岸啊 發表于 家居2021-12-13

一件事做了一輩子。

一個人入一行,或是機緣巧合,或是為求生計。

而對胡作林來說,這門手藝做了一輩子,愛了一輩子,其中緣由卻早已很難道清。

“湖北省工藝美術家(泥塑一級)”“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傳承人”“傳統美術(武漢泥塑)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出了眾多作品,獲了不少榮譽,胡作林做泥塑已輾轉數十年。花甲之年再回首,這段與泥塑的故事竟開始於兒時的一件軼事。

胡作林出生在湖北黃陂,這裡素有泥塑之鄉的稱號。歸元寺羅漢堂500羅漢像所採用的“脫胎塑漆”工藝,便為黃陂農民泥塑匠王氏父子所創。

說到黃陂泥塑的起源和興盛,不得不提當地宗教活動的發展。

胡作林來京參加世園會的非遺展出。

據《木蘭山志》載,“隋大業初年(公元613年),有名僧張良真來今木蘭山東泉庵修建廟宇,設壇傳戒。”此後1000多年裡,黃陂李集、泡桐一帶佛、道兩教迅速發展,寺廟觀庵星落棋佈,鼎盛時期有“七宮八觀三十六殿”。供奉尊神眾多,且“多為泥塑木雕,最盛期達千餘尊”,它們“或坐或立,或讀或騎,千姿百態,工藝精絕”。

而神像的雕塑者,大多是土生土長的黃陂人。其後的修復、重建等工程也為黃陂泥塑技藝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泥人胡

“非遺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獨一無二。手工製作出來的東西,每一件都是不可複製的。武漢(黃陂)泥塑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展現了一個藝人對作品的理解,更包含了這門技藝百年、千年的沉澱,它承載的是中華燦爛文明。”

資料顯示,我國現有39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52處世界遺產,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自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短短十幾年間,我國的非遺保護已從濫觴走向成熟,成為名副其實的“非遺大國”。然而,對於不少民間藝術來說,仍然是人在藝在,人走藝亡。

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就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而這也是胡作林一直在思考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泥人胡

胡作林作品

TAG: 泥塑黃陂胡作林文化遺產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