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袁世凱掌權時間那麼短,為啥能鑄造那麼多銀元?

由 文瀚樂拍 發表于 家居2021-04-14

提到銀元,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袁大頭,雖然袁世凱實際掌權的時間並不長,但當時“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卻鑄造了10多億枚。有朋友問文瀚樂拍:為啥歷史上會鑄造了那麼多的袁大頭呢?文瀚樂拍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形象先入為主

民國三年,袁世凱鑄造了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銀幣上出現了袁世凱本人的頭像,這對於當時的普通百姓而言,是頭一回看到了國家最高領導者的模樣,這種現象在以前是從來不曾出現過的,至少封建社會沒有。儘管民國初期,孫中山也曾鑄造過一些銀元,但是流通範圍和首批袁大頭是沒有可比性的。

而且,袁大頭銀元的鑄造質量真是好,當時壹圓的銀元重26克左右,其中89%都是純銀,再加上政令統一,鑄造精良,風格統一。因此袁大頭銀元一經問世,就快速收穫民心,獲得了極高的聲譽,清朝晚期那種各種貨幣並行的混亂局面被很快終結,即使是袁世凱死後依舊在廣泛流通使用。

啥?

你說袁世凱的名聲不太好?

對於當時的普通百姓來說,帝制與共和並沒有明顯差異,見到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時候,立刻跪下高呼萬歲的大有人在。

亂糟糟的混戰時代

文瀚樂拍認為,導致袁大頭鑄造數量巨大的直接原因,就是北洋軍閥之間的混戰。袁世凱死後群龍無首,各路軍閥互相開戰,結果就是國家的總統和總理頻繁換人,各路軍閥輪番登場執政,以至於當時很多身在北平的普通百姓,都說不清現在的總統是誰。

當時的幣制非常混亂,印刷鈔票一套又一套地換,有些總統總理在自己當權的時候,也鑄造了一些自己頭像的銀元,奈何執政時間太短,銀元的鑄造量和普及度非常有限,況且百姓也不一定能記得住那些名字,各種總統的銀元中,只有袁大頭銀元用起來最靠譜。

記得話劇《茶館》中,那些目不識丁的大兵到處勒索敲詐,開口就是要袁大頭,不要各種鈔票,足以說明當時國內經濟的混亂局面,以及袁大頭的公信力。

群眾基礎好

混亂的局面下,靠譜的貨幣就成了經濟上的中流砥柱,就像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混亂時期,漢代的五銖錢始終佔據民心一樣。袁大頭就成了當時百姓心中價值最穩定的貨幣,當時國內政局不穩,市場白銀外流,各種貨幣雜亂,市場上認可度最高的就是成色好的袁大頭。

當時的領導者們也漸漸發現了袁大頭的價值,即使袁世凱已經死去多年,開始重新鑄造袁大頭,於是就有了民國八年、九年、十年版的袁大頭。到了國民政府時期,為了制止白銀外流,推行了法幣政策,結果後來法幣貶值以後,百姓們依舊在暗中使用袁大頭作為主要的貿易手段。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解放以後,50年代初的時候,國內還依舊在鑄造袁大頭作為西南地區的流通貨幣,直到60年代後,袁大頭作為流通貨幣的歷史使命才徹底宣告完結。

文瀚樂拍覺得,一種貨幣能夠廣泛的流通,前提是百姓在使用時,相信它確實存在價值,群體的共同信任是一種貨幣能夠流通的前提。

北洋時期,各路軍閥輪番稱霸,但是誰都沒有袁世凱那樣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只能鑄造已經被百姓廣泛接受的袁大頭來進行流通,儘管民國政府曾經試圖透過全新的貨幣來代替袁大頭,但是百姓的接受程度顯然很有限。其結果就是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裡,不同的政府都在鑄造不同版本的袁大頭,最終鑄造了10多億枚。

TAG: 袁大頭鑄造銀元袁世凱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