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詩詞典故:黃鐘譭棄—屈原的故事,屈原的精神與影響

由 行走的石頭在奔跑 發表于 家居2021-06-18

“黃鐘譭棄”這個典故出自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作品《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意思是說,能夠發出美妙音律的大鐘被毀壞,棄之不用,而只能發出雜亂無章聲音的瓦盆卻在叮噹作響。

後人就用這個典故喻指有才能、品質好的人被棄之一邊,得不到任用,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

屈原就是戰國末期楚國的“黃鐘”,這一點已經被歷史所證明。在那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諸侯國爭霸稱雄、戰亂不斷的年代。屈原的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能夠實現楚國在戰國時期國家與人民的安寧和穩定。屈原含恨投江而死後不久,楚國也被秦國吞併。

不僅僅是對於楚國,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屈原的影響也非常之大。

一是他的愛國情操。

屈原被稱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操深深融入他的詩歌中。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二是他的文學成就。

屈原留給後世的有《離騷》、《天問》、《九歌》等多篇寶貴的文學著述,開創了中國“楚辭”體文學的先河,其中浪漫、虛幻的創作手法對唐、宋詩壇具有很大的影響。

三是他的探索精神。

屈原一生都在探索,《天問》用詩的語言,向蒼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已經成為了一代又一代後來人探求真理的座右銘。

兩千多年過去了,屈原仍然“活著”。

“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在我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端午、清明”中,只有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一個人演變而來的。

包粽子、賽龍舟、辦詩會……,紀念屈原的形式也變得豐富多彩。

還有,我國星際任務“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就是根據屈原的浪漫主義詩歌《天問》命名的。

“天問一號”,帶著炎黃子孫五千多年來對日月星辰的神秘與好奇,向茫茫的星際太空發起了勇敢的探索。

屈原是中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永遠值得人們紀念的偉大歷史名人之一。

又到“端午節”了,在紀念屈原的同時,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更應該得到繼承與發揚。

TAG: 屈原天問紀念楚國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