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未來已來 文化之變化

由 唐耀坤文集 發表于 家居2021-06-15

唐耀坤

什麼是文化?廣義的文化包括四個層次:

一是物態文化層;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

二是制度文化層;由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社會規範構成。包括社會經濟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等。

三是行為文化層;以民風民俗形態出現,見之於日常起居動作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

四是心態文化層;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經過長期孕育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狹義的文化,概括得既全面又簡要,要算英國文化學家——泰勒說得最到位,他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狹義文化的經典之說:

文化即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複雜整體。

因此,文化和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絡。我國自三皇五帝以來,迄今已有著五千年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然而,我國的文化產業、文化經濟卻遠遠落後以我國為母體文化的日本和韓國;更落後於建國才兩百多年可謂“沒文化”底蘊的美國。

到2011年,我國國內文化產業總產值才只3。9萬億元左右,佔GDP比重首次超過3%;在此以前我國文化產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約為2。6%。

據報道:韓國2012年實際GDP為1103。4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39萬億元),韓國文化產業的總產值達到80萬億韓元,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超過了7%、與石化產業在國內經濟的地位相當。

日本文化產業產值已經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8%左右。

美國文化產業產值已經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1%。

我國的3%與韓國的7%、日本的18%、美國的21%相比,就顯得有很大的差距。然而我們卻不能開啟我國五千年曆史積澱的文化寶庫,將我國優秀的文化“變現”成優秀的文化產品銷往世界。

二十世紀末, 韓國就進行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政府十分重視文化產業,透過建立文化振興院並直接出資來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韓國的文化產業很快就在世界上崛起,成為世界上第五大文化產業強國。以文化產品影視為突破口,創造出世界性的“韓流”感,其文化產品已經在世界市場上佔到3。5%。以布高娃娃、流氓兔等為代表的“韓流”文化產品迅速佔領我國文化市場,俘獲著我國億萬顆童心。

日本是個島國,自然資源十分貧乏,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就將文化產業作為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日本學者日下公人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寫了一本《新文化產業論》,書中指出:基礎工業復甦的奇蹟不會再出現。日本的產業結構應轉向以最終(消費)需要產業為主,文化產業是最終需要產業中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1987年竹下登成為日本第74任首相,他把日下公人的《新文化產業論》作為立國法寶。此時日本就把改善人感官的文化產品作為日本經濟的增長點,將文化產業作為日本經濟的支柱產業來抓。遵照日下公人《新文化產業論》的理論:日本不必像以前那樣,要為自然資源貧乏而發動侵略戰爭,現在只需要發揮好無限的文化思想資源,經過工業化或現代化的過程,將離奇的故事凝結為各種“大和”牌文化產品,經過市場化的手段傳送到世界各地,尤其是鄰近的我國的地區和國家,既俘獲他們的大腦,又掏空他們的腰包。

西方的美國,是個只有二百多年曆史的國家,可以說是文化底蘊極為淺薄的國家,但它在世界上有著極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使之成為世界上科技、文化和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美國人具有天然衝動的習性和精打細算的經濟頭腦,可以把一切東西都作為資源,把一切領域都變為市場。

美國雖沒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它能大膽地消化各國文化,並在世界各國文化上進行大膽地創新。他們在文化領域總會創造出讓世人意想不到的奇蹟,始終把創造力作為市場的動力和源泉,將創新文化滿足人們的好奇心,而作為新需求、新消費和新市場。

美國人善於利用其他民族文化的親和力來進行融合,將各國的優秀文化為己所用。例如:美國迪斯尼公司用我國北魏時期一個文化經典故事:花木蘭替父從軍,開始了她長達12年的軍隊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是個女子身,既要在軍隊裡隱瞞女子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奮勇殺敵。花木蘭經過千辛萬苦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12年後勝利還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大,想請她做大官,被花木蘭拒絕了。將這個千百年來被中華民族傳為佳話的故事原原本本地作為他們製作動畫片《花木蘭》的題材。

二十世紀末,1998年6月5日進行了首映,在世界各地迴圈放映,總收入達3億美元,成為迪斯尼公司所生產的影片中,獲利最高的影片之一。

在此之前的1992年,我國雲南祿豐的侏羅紀恐龍化石和河南西峽恐龍蛋的資料在網上被透露,好萊塢安布林娛樂公司從網上獲得該資料,得到拍科幻探險片的靈感,隨後立即要美國環球電影公司攝製出科幻探險巨片《侏羅紀公園》,該片在美國國內票房收入達4。4億美元,在海外突破了4。76億美元。

美國用我國優秀的文化資源,經過現代性、實用性極強的“美式”文化包裝後,變成了讓世人饞涎欲滴的文化大餐,將之賣往世界各地從而捲走了數以億計美元的世人就餐費。

21世紀將是全球從經濟高度發展的時代轉向文化高度發展的時代,發展文化產業是世界各國實現現代化和強國的需要。在未來社會里,不僅物質文化在高度發展,而且精神文化也在全速前進。自從人類社會由工業社會步入資訊社會以來,宗教之間的根本對立關係已經變得不像以往那樣明顯。人們很難判斷出誰有宗教信仰和誰沒有宗教信仰。十九世紀的哲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出的關於“現代化可以使世界變得不再神秘”的理論,似乎到了今天受到了人類精神世界的駁斥。

在現代社會自我文化中,出現了成百上千種個人信仰形式:小宗教、世俗的唯靈論、城市迷信、偽科學和各類迷信儀式都能反常的組合在一起。即使是在充滿未來技術幻想小說裡,神秘化代替了傳統的技術想像;在現實的大多數以科幻為主題的小說情節中,唯靈論是一個固定的組成部分。

驅使人們去信仰宗教和神秘的核心推動力,在現在或未來的社會里依然存在,是人的生命侷限性和人的渺小,以及願與更高的力量結合在一起的渴望。據調查,迄今在盛出哲學大師的德國,有百分之四十九的信徒相信神存在大自然,還有百分之四十四的人對占星術非常感興趣。

在自我文化裡,一種更加理智的唯靈論會悄然的得到人們的認可,唯靈論的對立關係產生於日益加劇的自我和社會之間的矛盾關係之中:一方面是人們不斷增強個性化意識,另一方面則是強調我們的經驗;即使是在更高的資訊社會里,人們經驗只是侷限在赤裸裸的肉體層面上,不能達到靈的高度。

大力發展精神文化(靈性文化),是未來社會文化發展的題中之義。

——精神文化是人的精神食糧,孕育人的精神家園,決定人的精神狀態、精神生活、精神本質。精神文化是社會旗幟、具有價值導向、精神源泉,可以說是民族、國家之魂。

——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的核心載體,是從物質文化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獨具特徵的人類共有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的集合。它包括文化精神、文化道德價值觀念、文化理想、行為準則等等;這是人類新精神觀、價值觀、道德觀生成延續的主要途徑和來源。因此,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領域,會形成各自人類群體認同的精神文化;它既體現精神文化的同一性,又具精神文化的多樣性。

在未來的社會里,由於高科技不斷地發展,物質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和提高,人們的知識結構和文明程度在不斷地提升,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要求就會更為強烈。這種強烈要求,自然會變成促進未來社會快速發展精神文化的動力。

總之,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在社會里都有著無處不在的特殊性,從現實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到國家層面上的戰略設計、政策取向,反映出來的都是文化特徵,因此文化在國家、民族、企業及個人的興衰成敗上意義重大。

我國在未來的社會里,迫切要求我們用現代技術和手段改造、引領我國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注重發展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讓我國五千年優秀的文化資源,變成優秀的中國文化產品行銷全世界。用好我國的文化資源,讓我國優秀的文化影響全球,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在世界之巔燦爛輝煌!

TAG: 文化文化產業精神我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