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包頭地名:東河區沙爾沁鎮的地名由來

由 家鄉的記憶xiang 發表于 美食2023-02-04

沙爾沁鎮,位於東河區最東部,是2006年3月在原古城灣鄉、沙爾沁鄉、莎木佳鎮的基礎上新組建而成的。沙爾沁鎮東鄰土默特右旗,西連東河區河東鎮,北依大青山與石柺區交界,南臨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的達拉特旗相望。沙爾沁鎮現轄1個社群、23個行政村。

沙爾沁第一社群:沙爾沁:“沙爾沁”,為藏語“沙日查”諧音,“意為”白塔“。因本村建有鎮龍王的兩個白塔,故名。另有一說,”沙爾沁“系蒙古語,意為”擠奶人的住地“。(1985年曾屬沙爾沁鄉)

沙爾沁一村:同上。

沙爾沁二村:同上。

沙爾沁三村:同上。

海岱村:海岱:”海岱“,系蒙古語”哈其亞圖“的略寫,意為”畜圈“。因早年本村曾有畜圈,故名。(1985年曾屬沙爾沁鄉)

阿都賴村:”阿都賴“,系蒙古語,意為”牧馬人“。因此地原駐有牧民以養馬為主,故名。(1985年曾屬沙爾沁鄉)

土合氣村:”土合氣“,即蒙古語”圖格其“,意為”旗手“。(1985年曾屬沙爾沁鄉)

大巴拉蓋村:”巴拉蓋“,系蒙古語,意為”村莊“。早在200年前,本村即已形成村落。(1985年曾屬沙爾沁鄉)

官地村:百年前,本村的土地屬官家所有,故名官地。(1985年曾屬沙爾沁鄉)

永富村:本村原名協勝永窯子,土改時改為永富村,以寄託村民們永遠走富裕之路的美好願望。(1985年曾屬沙爾沁鄉)

黑麻板村:”黑麻板“,系蒙古語”哈英爾板申“,意為”鼻樑樣的房子“。1884年,蒙人允許漢人來此種地,當時不讓蓋房,只可搭叉架茅房,形似鼻樑,故得名。(1985年曾屬東園鄉)

楊圪楞村:因地形隆起,清朝乾隆年間有楊姓居民在此定居,故名。(1985年曾屬東園鄉)

公積板村:”公積坂“,系蒙古語,意為”公爺的房子“。清朝乾隆年間,村北約2公里處有個公爺府,故得名。(1985年曾屬東園鄉)

莎木佳村:”莎木佳“,系蒙古語,意為”山上松柏茂盛“。因本村鄰近的山上多松柏而得名。清乾隆年間建村。(1985年曾屬東園鄉)

鄂爾格遜村:”鄂爾格遜“,系蒙古語,意為”奉地“。從清雍正年間本村即有蒙民居住,故得名。(1985年曾屬東園鄉)

小巴拉蓋村:”巴拉蓋“,系蒙古語”巴拉嘎蘇“,意為”村莊“。清光緒年間,蒙古族居民巴拉亥在此定居,故名。(1985年曾屬東園鄉)

東園村:因本村位於包頭市東部,五當溝南口,溝內有常流水,經歷代開發,已成為果樹和蔬菜園地,故名。(1985年曾屬東園鄉)

東壩村:因村中有一道抵禦黃河的河壩,故名。(1985年曾屬古城灣鄉)

章蓋村:”章蓋“,系蒙古語,清朝的官名。因本村是沙爾沁世襲章蓋的封地,故名。(1985年曾屬古城灣鄉)

阿善溝門村:”阿善“,系蒙古語,意為”溫泉“。相傳此處山溝內曾有溫泉,故名阿善溝。因本村位於阿善溝口處,遂得名阿善溝門。(1985年曾屬古城灣鄉)

東富:清朝時,王老八在此開磚窯,故稱王老八窯子,1939年改為東富村。(1985年曾屬古城灣鄉)

什大股村:清光緒二十年,從內地遷來八戶人家,按十股向地主租種這一帶的土地,故得名。(1985年曾屬河東鄉)

南海子村:因本村位於黃河岸邊,地勢低窪,下雨時村內積水,故名南海子。自清朝初年即為黃河水路上的重要碼頭。1976年原村被黃河沖毀,迫使全村北遷1公里,但南海子村一直沿用下來。(1985年曾屬河東鄉)

鄧家營村:鄧家營子:因東河流經本村,水中泥沙淤澄使土地肥沃,”澄“即”鄧“同音,故名。(1985年曾屬河東鄉)

參考資料:《內蒙古自治區地名志(包頭市分冊)》(1985年11月)、博雅地名網等

資料彙輯:黃翔,網名“陰山小蟲”,包頭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書長、包頭九原博物館 理事、包頭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 副會長。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嘗百般滋味。

TAG: 1985本村蒙古語沙爾沁鄉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