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養蝦高手:增加養殖密度,是蝦病爆發的真正原因

由 一號水產 發表于 美食2023-02-03

羅賓斯·麥金託什 (Robins McIntosh) 在上一篇文章中指出“關於消毒的危險” 之後,表示:亞洲的蝦農需要重新調整他們對生物安全和養殖密度的態度。

一、增加養殖密度,是蝦病爆發的主要原因。

正如McIntosh介紹的那樣,亞洲養殖場的生物安全措施,最初主要集中在透過使用“排除原則”來預防白斑綜合症病毒(WSSV),即:投放特定無病原體(SPF)蝦苗,並殺死/排除野生甲殼類動物(主要是雜蝦和雜蟹),預防這些動物透過進水將病毒帶入池塘。

然而,2008年由弧菌引起的早期死亡綜合症(EMS)的出現意味著養殖戶應該改變他們的策略。不幸的是,

大多數蝦農都沒有這樣做,而是試圖使用消毒劑來排除細菌病原體。McIntosh認為這種做法存在根本性缺陷。

McIntosh表示:“當弧菌進來時,排除原則就不再適用了。最初使用消毒劑是為了延續排除原則,但弧菌是不可能完全排除的,所以我們需要提出另一個生物安全原則——我稱之為:限制。”

取樣蝦

如果你限制病原體載量,並且蝦的免疫系統足夠強大,蝦就就可以與病原體一起生活,而不會爆發疾病。

這就是你在南美洲養蝦場看到的一樣,那裡養殖密度低,即使有病原體也沒有疾病。但是當你進行集約化養殖時,集約化養殖強度是一個壓力因素,與低密度養殖系統相比,亞洲集約化養殖系統中的蝦免疫系統不那麼強大。”

McIntosh還認為,EMS也被許多農民誤解,這是問題的一部分。

“EMS不是大多數人所理解的那樣,但是當弧菌在糞便、蝦蛻掉的外殼,甚至殘留在水體中的飼料繁殖時,南美白對蝦會吃掉這些東西,因為南美白對蝦什麼都吃——它們會吸入弧菌產生的毒素。”

蝦排汙口:保持池塘底部清潔有助於保持低細菌水平

“一旦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意識到保持池塘底部清潔的重要性,不要過度投餵飼料和使用蝦排汙系統,這樣可以經常將廢棄物排出,以保持池塘中這些細菌的低水平。當你這樣做時,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策略、”

McIntosh表示:“其他關鍵因素,包括蝦育種計劃的進步,這有助於提高蝦對毒素的耐受性。雖然仍有一些養殖場有EMS爆發,但大多數嚴重的EMS已成為歷史。”

二、EHP是新的挑戰

然而,下一個對養蝦領域產生影響的病原體是,肝腸孢子蟲(EHP)。

“我們在1995年就知道它的存在,但直到2012年它才成為一種疾病。到2014年,它是增加養殖成本和失敗率的一種主要疾病。這主要是由於當時在亞洲普遍存在,將對蝦養殖業向集約化方向發展,而蝦正在努力適應這種趨勢。”

“在我看來,EHP是一種與壓力有關的疾病。當蝦沒有受到壓力時,它可以忍受這種疾病,但當它受到壓力時,EHP會迅速摧毀養殖戶盈利希望。隨著蝦農強化他們的池塘,並新增更多的飼料,他們的失敗就很常見。另外,養殖戶試圖用消毒劑來應對這種情況,但是再次獲得失敗了。”

McIntosh強調:“

消毒劑對這種情況沒有幫助,因為EHP並不是病原體的存在,而是一種影響蝦產生應激的疾病。”

去除生物膜可以防止感染:在越南一個養蝦池,正在清洗受EMS感染的池塘底部的生物膜

三、尋求成功的養蝦場

McIntosh建議,學習如何戰勝這些病原體的最好方法不是研究失敗,而是看看,儘管細菌性疾病帶來了挑戰,是什麼讓一些養殖場成功。

“在泰國,有一些非常成功的養殖場可以與厄瓜多競爭,甚至比2010年(泰國養蝦業的巔峰時期)還要成功,因為遺傳學幫助建立了過去的成功。如果沒有適當的管理,只有遺傳學的成功,也不足以確保養蝦的成功。

我不認為可以創造出任何可以克服任何壓力,並在多種病原體存在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蝦健康的遺傳品系。

McIntosh認為,儘管亞洲面臨挑戰,但那些採用正確方法的養殖場仍應蓬勃發展。最成功的養殖場是那些保持合理養殖密度的養殖場,即:每平方養殖85-120尾——遠低於目前泰國行業正常水平(每平方米200到300尾蝦)再加上避免消毒,應該能夠使得存活率達到95%,FCR為1。1-1。3。

“即使在這種養殖密度下,他們仍然可以在90天內每公頃生產30噸,規格30克的蝦,這是一個成功的組合。這些養殖場沒有使用消毒劑,其中一個甚至沒有使用殺蟲劑,而且環境中存在EHP。這裡需要關心的是,確保生物量不會太高,以至於不會對蝦造成壓力,養蝦還是有希望的,只要我們繼續宣傳技術,不是化學制品,不是消毒劑,而是有效的管理。”

四、益生菌,在養蝦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益生菌是另一種非化學選擇,雖然McIntosh承認近年來益生菌帶來的一些好處,但他並不相信購買益生菌的好處,因為水體有這麼多有益細菌可以免費獲得,並且可以透過良好的管理技術,加以利用。

“關於使用益生菌來保持池底清潔,我不明白。我不相信使用益生菌來消化廢棄物,因為它會進入水中仍然會產生藍綠藻和弧菌。我更喜歡物理清除廢棄物,然後進行適當處理的概念,而不是嘗試使用益生菌在水中消化它。但是,

一些益生菌可能會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因為益生菌能刺激蝦的免疫系統,或增強腸道微生物組,如果它們具有這些功能,那麼可以適當的使用益生菌,

但我需要看到成本方面的好處。在我自己的養殖場,我幾乎不使用益生菌,但存活率和生長率都很高。”

養蝦高手:增加養殖密度,是蝦病爆發的真正原因

當蝦農試圖生產比他們的養殖設施所能容納更多的蝦,他們就會遇到問題、

雖然McIntosh的經驗主要基於亞洲,但考慮到亞洲蝦產業需要飛速增長,他也對南美洲養蝦業感興趣,他相信南美洲模式很可能會繼續取得成功 ,除非養殖戶變得過於貪婪。

“養蝦失敗,最終歸結為貪婪,主要問題是養殖戶希望在有限的空間生產出更多的蝦。我很羨慕厄瓜多,因為大多數蝦農仍然可以透過簡單的改進(例如:安裝自動喂料機和曝氣器),將產量從每公頃每年4噸增加到18噸。”

這種改進使厄瓜多的蝦農,能夠將他們的養殖密度從每平方米12-15尾,增加至每平方米30到35尾蝦,從而使他們1每公頃每年可以收穫16至18噸,但是亞洲的目標是每公頃每年收穫高達50噸。

McIntosh:“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雖然有人會有異議,但我想讓大家思考我們觀察到的結果,改變蝦農的利潤,或許可以嘗試新養殖思路,不只是增加越來越高的養殖密度。”

TAG: 益生菌McIntosh養殖養殖場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