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搖滾狂花」,颯嗎?

由 第十放映室 發表于 美食2023-02-01

上線五天即大結局,《搖滾狂花》很大方。

除去緊湊的排播,如此極具

反叛

精神的國產劇也算珍稀物種。

一個又喪又拽的爛人女主兼混蛋老媽,好久沒見了。

大肆展示抽菸酗酒扯國粹的程度,好久沒見了。

男性導演視角下沒有不適和偏見的女性角色,好久沒見了。

作品不強行上價值不表面正能量,真的好久沒見到了。

雖說《搖滾狂花》儘可能的隨心所欲,但是由於種種侷限難以酣暢淋漓。

而我對任何敢於拓寬影視題材和打破人設邊界的新浪潮之作永遠抱有敬意。

01

不被「母職身份」綁架的「哀樂中年 」

張愛玲曾說,所謂“哀樂中年”,大概那意思就是中年女性的歡樂裡永遠夾雜著一絲辛酸,而她們的悲哀也不是完全沒有安慰的。

人近四十的彭萊

(姚晨 飾)

處於事業失敗、夢想破裂、家庭關係糟糕的尷尬處境。

早婚早育又早離後,丟下六歲的女兒白天,單飛去美國過了渾渾噩噩的十二年。

國內知名朋克樂隊主唱來到搖滾帝國卻懷才不遇,在冷清簡陋的舞臺上抱著吉他瀟灑任性地哼唱著《愛拼才會贏》,儘管現場觀眾寥寥無幾。

以護工維持生計的彭萊,一遍遍地和她照料的老人們複述著自己的光輝歷史。

好一齣精神勝利法。

一通來自國內好友大崔

(常遠 飾)

的電話再次點燃了這個生活中的loser。

回國參加前夫葬禮是走過場,昔日樂隊重振旗鼓方是心之所向。

重拾搖滾夢想,重組狂花樂隊,重振當年雄風。

一群老牌過氣滾人指望著上綜藝翻紅,可以直接報出《樂隊的夏天》的名字。

彭萊是

破碎而又鮮活

的。

從小父母離婚被擱置給酒鬼姑姑拉扯長大,而後懷揣著追逐音樂的夢想離開小鎮北漂。

「搖滾狂花」,颯嗎?

十九歲懷孕不顧前夫反對,堅決生下女兒白天

(莊達菲 飾)

,帶著襁褓裡的孩子走南闖北。

她確實是一朵狂花,

像野花一樣狂妄盛放

正如樂隊名cue到的那部文化意義大於內容本身的經典女性公路片,《末路狂花》。

「搖滾狂花」,颯嗎?

有自己的活法,有自己的態度。

無論是做女兒、妻子還是母親,哪種身份都並不阻礙她對自我的極致追求。

內娛女性角色實在是苦母職綁架久矣。

女兒在彭萊心中固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她首先是個自私自利的個體,其次是一名母親。

她把自己的音樂夢想置於各類情感羈絆、公序良俗以及宏大格局之前。

「搖滾狂花」,颯嗎?

她做人坦蕩從容,從不矯飾對成功的嚮往,自己不快活也不讓別人快活。

壓抑久的我們很難不喜歡彭萊的自信率真,敢愛敢恨甚至有些偏執的孤芳自賞。

原來當代女性既可以是無恥混蛋而又光芒萬丈的樣子。

「搖滾狂花」,颯嗎?

海清在《隱入塵煙》上映後,曾接受電影頻道採訪時表示:“現在很多題材是女性題材,但都只是一些泛泛、表面的東西。”

抓住「她經濟」騰空而出的《搖滾狂花》的確讓我們看到了當代女性圖譜的多樣性,將觀眾們從

充滿疲憊感的國產女性敘事中

拯救出來。

狂拽酷炫的搖滾女性設定很迷人。

她的身上彙集了不少國內搖滾女樂手的身影。

眾所周知,女樂隊屈指可數,女樂手也寥寥無幾,人在中年還堅持搖滾夢的女性更鳳毛麟角。

單就《樂夏》第一季前九強樂隊,幾十號人口中只有兩個女性面孔——新褲子的貝斯趙夢和刺蝟的鼓手石璐。

「搖滾狂花」,颯嗎?

無意爭辯搞搖滾的女性是否比穿著粉紅短裙的女團成員颯得多。

但是趙夢和石璐都在19年的夏天為我們貢獻了另一種獨特的音樂女性形象。

她們對少女或者御姐的人設都並不感興趣,只是癲狂地追求自我,純粹地享受音樂。

事後知曉石璐單親媽媽的身份時還有點驚訝。

「搖滾狂花」,颯嗎?

難以將其在舞臺上大放異彩的樣子與此加以聯絡。

而石璐也無意對女鼓手之外的任何花邊新聞兜售營銷。

她只是盡情地瘋狂甩動手中的鼓槌,敲打出振奮人心的樂章。

「搖滾狂花」,颯嗎?

無論本劇以女性視角解讀的搖滾精神是否到位,至少彭萊這個人物立足了。

她不再是男性敘事裡的調味品,也不是臉譜化的賢妻良母或是空洞的精英女性。

她是自己生活裡的主角,而非“他們”故事裡的背景和註腳。

哪怕是挫敗得一派塗地的人生,那也是她自己的人生。

女性向來要的不只是獨立,而是自主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以及保障自主權的社會機制。

無論是和男性一樣在職場上叱吒風雲,還是迴歸家庭做全職太太,都應是女性的自主選擇權。

就像在《樂夏》中雖然搖滾樂佔主流,但是作為一檔針對樂隊的綜藝,爵士、朋克、電子、民謠、金屬樂也同樣散發著屬於它們的音樂魅力。

02

難以被定義的「搖滾」

開頭第一集彭萊表演的酒吧中,就充分乃至刻意地展現了音樂現場的氛圍。

「搖滾狂花」,颯嗎?

搖旗、跳水、開火車的場面還原得還算恰到好處,就是五顏六色的燈牌多少有點格格不入。

除了評委儘可能和馬東老師穿得一模一樣以外,樂隊上綜藝這塊多少拍得有些敷衍。

「搖滾狂花」,颯嗎?

如果能早兩年或者放到明年夏天,愛奇藝完全可以用自家的樂隊綜藝與本劇加以更奇妙的聯動,找幾個知名樂隊出鏡表演熱度也更高。

而本劇被網友詬病最多之處便是劇中配樂的不好聽、不搖滾。

雖說劇組特意請來了幾隻專業樂隊製作,但幾首配樂並不驚豔,傳唱度也相對較低。

「搖滾狂花」,颯嗎?

無法適配題材的配樂確實是一部以搖滾為賣點的電視劇的原罪。

搖滾樂創作和表演的橋段都是蜻蜓點水地帶過,十二集下來並沒有幾場完整精彩的演出,一把吉他一把貝斯一隻架子鼓隨便搗鼓兩下就是排練了。

很遺憾,標榜最大噱頭的搖滾元素僅是推動敘事的工具,缺乏細緻的考究。

「搖滾狂花」,颯嗎?

同時有人認為以彭萊為代表的大波浪煙燻妝黑夾克烈焰紅唇是對搖滾人士的刻板印象。

這次手伸的未免有些過長,穿衣自由都要干涉。

如果彭萊不大波浪不煙燻妝同樣有人會批評不夠搖滾。

無意為其正名,只是總有人會批評。

但這次姚晨讓人眼前一亮的妝容和穿搭我真的恨不得給她焊死。

「搖滾狂花」,颯嗎?

直到現在我這個滾圈圈外人士也很難說清搖滾到底是什麼。

中國搖滾樂邁過近四十年的歷程,它不再與小眾、冷門掛鉤。

而搖滾和商業絕不是互相對立的。

“你知道新褲子賺多少錢嗎?”

玩搖滾的不必窮困潦倒,市場包裝也可以給搖滾樂帶來更多的活力。

「搖滾狂花」,颯嗎?

如果我非要扯搖滾是一種人生態度或者精神也顯得有些牽強附會。

搖滾是不需要被定義的,定義就是搖滾所致力打破的陳規俗套。

如果非要用什麼原則去限定它束縛它,反而是一種對搖滾的褻瀆或者說背叛。

「搖滾狂花」,颯嗎?

像劇中袁弘這個角色就挺值得玩味的。

既是熱愛健身的精神科醫生,也是搖滾樂隊的狂熱粉絲。

「搖滾狂花」,颯嗎?

聽搖滾的人可以乾淨體面積極生活。

那麼玩搖滾的人也可以風度翩翩彬彬有禮。

不管滾人到底怎樣生活,他們首先是個人。

是人就各有各的人生軌跡。

所以說配樂好不好聽夠不夠搖滾還是不要太較真。

畢竟也不是每支樂隊的風格與你的審美品味高度契合。

「搖滾狂花」,颯嗎?

也正是搖滾的不從眾、不媚眾、不取悅於人更讓人折服啊。

無論手中這副牌有多爛,都要努力盡情地打下去。

你看狂花樂隊三個成員雖說性格迥異,但都誓不低頭。

各有各的灰頭土臉,也各有各的能屈能伸。

「搖滾狂花」,颯嗎?

女企業家破產了跑去當司機,女歌星過氣了去三線城市接無人問津的商演。

從年少輕狂到洗淨鉛華,從曾許人間第一流的壯志凌雲到默默接受泯然眾人矣的心灰意冷。

“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一輩子都活在搖滾的夢裡。等夢醒了,凡人的日子還得接著過。 ”

「搖滾狂花」,颯嗎?

這好像是大多數玩音樂或者玩藝術的人的常態。

當熱愛成為飯碗,無非是金絲雀和萬金油兩種選擇。

「搖滾狂花」,颯嗎?

頂尖和通吃兩條路都走不下的時候,那也只好在下一個路口及時懸崖勒馬。

如今國內的幾支老牌樂隊無非是在不同城市的音樂節壓軸出場,然後唱唱那幾首廣為流傳的熱門歌曲。

謹記,啃老本也終有啃不動的一天。

《搖滾狂花》的英譯名是《Rock it, Mom》,也花了點筆墨敘述母女兩代人逐夢搖滾圈的故事。

十八歲的白天想休學堅持自己的搖滾夢想,也會被前人斥責不務正業、小孩玩票。

「搖滾狂花」,颯嗎?

閱歷豐富的他們卻不懂好劣就否定你一切,以勝者之姿站在道德高點。

雖說彭萊當媽不夠盡責,但我很敬佩她沒有假正經地一副為你好的樣子呵斥女兒“讀書是唯一出路”、而是尊重女兒夢想並同意其休學的決定。

「搖滾狂花」,颯嗎?

不禁有些“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的感慨。

其實,

向來沒有看似正確的出路,只有自己選擇的路。

社會這所學校會慢慢讓理想被現實掏空。

但是如果無論讀到幾年級,還能跟著自己的心走是多珍貴的事。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比這一生的安逸穩定還有更重要的事啊。

也許有天沒音樂,我只見見你也好。

03

關於「與自我和解」這道人生課題

《搖滾狂花》披著搖滾的外衣探討家長裡短是無可非議的事實。

搖滾部分乏善可陳,但是家庭倫理這塊拍出新意也算是值得鼓勵的。

或許這是披層搖滾外衣才能允許出現的母親和二代關係。

當然,

搖滾與愛並不衝突

面對十二年沒見的母親,繼承彭萊反叛精神的白天對其有著強烈的報復欲。

潑冷水、燒家、卸門都是小case,把親媽推下河、走路推到大馬路上差點被撞這些更過火的行為比比皆是,親子關係緊張到蘇大強看了都沉默。

「搖滾狂花」,颯嗎?

處處讓對方互相出醜,是這對母女最大的樂趣。

不得不說,看她兩相愛相殺也成為了我最近的快樂。

都是第一次做母親和女兒、我幹嘛要讓著你的架勢很會拿捏觀眾。

「搖滾狂花」,颯嗎?

遙想之前看電影《春潮》時,郝蕾和金燕玲母女兩劍拔弩張的相處模式已經夠讓我意外了。

這種打破傳統、雞飛蛋打的母女關係成為了一種新式奇觀。

倒不必拘泥於母女身份,而是退回到個體之間的衝突與碰撞。

「搖滾狂花」,颯嗎?

生活本就比電視劇更加奇葩誇張。

打破陳規的劇集還是在子孫三代女性之間埋了不少老套的梗,腦癌、裝失憶、三角戀、假懷孕、老年痴呆。

本想誇本劇至少沒有利用充滿戲劇性的老梗故意拖沓墨跡、而是巧妙製造笑點,像護女心切的姥姥看到彭萊被欺負二說不說就扛起酒瓶的鏡頭就真的很有意思,結果最後兩集畫風突轉,面對病榻上昏迷不醒的彭萊開始一頓哭訴衷腸。

這是本來津津樂道地看兩母女針鋒相對的觀眾最憤憤不平之處。

國內編劇還是擺脫不了強行煽情的痼疾。

按照影視劇的套路,大部分觀眾都能預料到懟天對地的母女必然在結尾冰釋前嫌。

但是缺乏鋪墊的溫情並不合理也不高明。

因為搖滾沒有拍好,所以借搖滾讓這對十二年未見的母女破冰這條路並不通。

那麼回到慣常的疾病敘事,堆砌而成的母慈子孝細節卻嚴重破壞了前十集人物、情節以及劇作風格好不容易累積的「颯」,甚至消解了粗糲的幽默。

母女間難以釋懷的傷害以及笨拙試探的真心可惜還是隻能靠

工具式的絕症解法

畫上拙劣的句號。

“這已經都寫到最後一集了……我也不確定誰能勝出。”

導演似乎也在借大結局匆匆一瞥出現的精神科病人自嘲。

網傳原劇本的結局不過是彭萊的一場夢境,白天早在幼時意外溺亡。

「搖滾狂花」,颯嗎?

內疚的母親不能接受女兒的死亡於是自我幻想了一場美夢,因此回國後所有白天身邊的一切朋友都是彭萊熟悉認識的,和她本人有著絲絲扣扣的微妙聯絡。

彭萊之名諧音蓬萊仙境,正喻示著苦苦尋求卻並不存在的海市蜃樓。

此前劇集中諸多的蛛絲馬跡都有所表露編劇以夢釋之的意圖,只是臨門一腳給剎住了。

「搖滾狂花」,颯嗎?

也許是審查原因,亦或是想想荒誕的美劇路線還是不適合老中觀眾。

假亦真時真亦假,真亦假時假亦真。

不過如若把所有的不合理套上黃粱一夢的設定就變得合理的話,難道就不落俗嗎?

無論是一場夢境還是開放式結局,眾口難調是必然的。

「搖滾狂花」,颯嗎?

除此之外,我倒是很滿意最後兩集的一些不同尋常的安排。

沒有醫學奇蹟,即使是最後一次舞臺,彭萊也沒有突然恢復聽力達到她夢寐以求的完美演出。

狂花樂隊沒有翻紅重返巔峰,成員之間根深蒂固的衝突也沒有簡單解決。

人生不是爽文。

關於母女之間的和解其實也只是各自的憧憬罷了,導演並沒有給到非常明確的答案。

「搖滾狂花」,颯嗎?

但這並不影響這依然是今年我看過的國產劇裡主角最像「

」的一部劇。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委屈別人成全自己那些人的

劣根性

終於可以擺在明面上了。

滿身都是刺的彭萊是如此的狂妄造作,但是我真的很久沒見到尖銳又彆扭的國產劇女主了。

「搖滾狂花」,颯嗎?

我誠實地表達我對這部劇的一些鍾愛。

在一大票灌水又弱智的現代劇中,這個尚能完整問世的生猛題材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它有瑕疵,有刻板印象,有相對草率的結尾,有往國產劇美劇化的野心,也還是沒有擺脫一些創作窠臼,但是我很喜歡它各方面的突破。

「搖滾狂花」,颯嗎?

儘管我很好奇,

只有透過離經叛道的元素包裝方能創新嗎?

雖有遺憾,但也是次很大膽的嘗試。

它為當下國產劇市場的墨守成規帶來了一些新的可能。

拍電影詞不達意,拍電視劇絮絮叨叨。

或許電影劇本拍成短劇集是國產影視彌補節奏缺陷的新出路。

涼普洱也許沒有冰美式那麼提神醒腦,但是也挺順口解膩。

-END-

TAG: 搖滾彭萊狂花樂隊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