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痛風內生所致,非外邪侵襲,治療當利溼通絡,不忘健脾補腎,詳解

由 中醫姜醫生聊痛風 發表于 美食2023-01-30

痛風反覆發作的原因,原來是這樣!痛風這麼久,原來還是一知半解

痛風為什麼久治不愈,不是治療方法不好,而是基於對疾病的無知,至少是一知半解。

所以在今天的科普,想重申中醫對痛風疾病病因病機和治療思想,讓每一個痛風者更懂疾病,更懂自己,才知道如何有效地控制病情,遠離反覆發作。

從西醫的角度看,痛風石因為體內嘌呤代謝異常導致的尿酸生成過多及/或尿酸排洩障礙導致的的尿酸升高後尿酸鹽結晶沉澱而引起的一種單鈉尿酸鹽晶體性關節炎,其主要臨床表現以高尿酸血癥、反覆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為主,隨著疾病的進展,後期出現關節腫大畸形功能受限、痛風石以及間質性腎炎、尿酸性尿路結石等。

所從這裡,每一個人應該懂得,

痛風的發生之(病理)基礎在於高尿酸血癥,而不是大多數人所認為的酒肉魚蝦辛辣肥甘厚膩所導致的,儘管生活飲食上的酒肉魚蝦辛辣肥甘厚膩會讓體內尿酸升高,而且酒肉魚蝦辛辣肥甘厚膩總是與痛風發作有關

痛風患者之所以對痛風記憶如此深刻,每次痛風發作其實治療也蠻積極的,正是因為急性發作時可以看做是所有關節炎症中最為疼痛的一種。

因為西醫對痛風治療,不管是急性期抗炎鎮痛的,還是間歇期或慢性期降尿酸的,毒副作用多,對肝腎損傷潛在影響大,所以服藥的依從性不好,而且總是有很多人認為服藥時尿酸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就治癒了,可以停藥了。結果尿酸會報復性地反覆升高,導致痛風反覆發作,且越來越重。

那為什麼說,痛風患者對中醫中藥的治療方法,雖然抱很大希望,卻總是鎩羽而歸呢?

中醫把痛風歸到痺症、歷節疾病範疇,但中醫對痺症的認知和論述雜亂,不同時期和派別解讀不同,病因、病理、症狀都不盡相同,所以治療方法和思路也不同,有時候讓患者雲裡霧裡,比較雜亂。

痛風疾病的發生,非外邪所致,乃內生而生,內已邪困,外邪誘發

痛風這個疾病,到了今天,應該放棄是由於外界因素導致的認知,包括因為辛辣肥甘厚味醇酒的因素——君不見,那麼多辛辣肥甘厚味醇酒的酒友們,他們不是好好地不痛風嗎?

結合現代西醫的研究,應該認為,痛風的病因主要是內生之邪所致,而非外邪侵襲。

正如《靈樞經》中所言:“夫子言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離遮蔽。。。卒然病者。。。此皆嘗有所傷於溼氣,藏之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九流而不去,若有所墮墜。。。飲食不節,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痺。。。。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

從這裡可以看出,幾千年前,雖然古人不懂得高尿酸和尿酸結晶什麼的沉澱在關節組織中引起痛風發作,僅將痛風的病因籠統的歸類為溼氣,則可以認為這裡的溼氣理解為高血尿酸。它“藏在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再加上後天的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外傷和受寒邪侵襲,則“血氣凝結”為病作痛,這說的不就是西醫解讀的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病理和原因嗎?

古中醫對痛風病因病機解讀最為詳細的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中的記載:“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後或涉冷水,或立溼地,或扇取涼,或臥當風。寒涼外摶,熱血得寒,汙濁凝澀,所以作痛。”這裡的痛風是因為血本已受熱,後來受到外邪侵襲而汙濁凝澀,血脈不通而發為痛風。說的也是體內“血已沸騰”,還是內因在先。

我們再從清代醫家張景嶽的角度理解,他在《景嶽全書》中說:“自內而致者,已肥甘過度,酒醴無節,或多食乳酪溼熱等物,致令熱壅下焦,走注足脛,而日漸腫痛。”意思就是過食辛辣肥甘厚味醇酒會傷及脾胃,脾胃運化失司,溼熱內生,流注於下焦,阻塞關節經絡,不通而痛,和我們今天的認知是一樣的——脾胃溼熱為本,經絡不通為標。

治療痛風,降尿酸,不管急性期還是間歇期,利溼通絡,還要健脾益腎

痛風分急性期和慢性期,中醫治痛風,講究的是“急則治其標,患者治其本”,來分期而治。

具體怎麼治?明代醫家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中說得很明白:“溼熱內蒸致成腳氣(痛風,也可以歸於中醫的腳氣)者,多因酒食不節,其證必煩熱多渴,脈見滑數,二便或多不利,治宜利溼清火為主。偌溼熱下壅,足脛腫痛不消者,防己飲加減治之;或蒼朮黃檗丸,或二妙散,或加味二妙丸,俱妙。。。。若溼熱流注經絡,肢節煩疼,肩背沉重,手足遍身疼痛熱腫者,當歸拈痛湯。”

這裡就涉及到了治療溼熱相關痛風的防己飲、蒼朮黃檗丸、二妙散、加味二妙丸。

而痛風間歇期,更要注重痛風的治療扶正以祛邪,做到預防發作。即使關節沒有疼痛,但是並不是一點症狀沒有啊,多見口渴欲飲,口氣大,肥胖,怕熱多汗,便秘,小便黃,舌紅苔黃膩等。

所以在痛風間歇期的治療,運動+飲食+水化+鹼化是一方面,中藥干預,則以化溼、健脾、清熱、通絡為大法,這樣做可大大減少痛風發作,因為中藥方劑在降尿酸方面,表現也很突出。

常用的藥物有黃連、黃芩、黃柏、梔子、茵陳、虎杖、蒲公英等清熱化溼之品,還有土茯苓、茯苓、蒼朮、薏苡仁、木瓜、蠶砂、澤瀉等健脾利溼之品,不過用這些中藥要注意不能過分使用,以防清熱苦寒涼藥傷及脾胃陽氣,而且只用這些寒藥對氣機也不利。

脾虛腎虛,溼邪交結凝澀而不化,方劑中要寒溫相得,不能過偏於苦寒。間歇期特別推薦的中藥有土茯苓、這個藥物甘淡平,入胃經,國醫大師朱良春認為土茯苓有很好的健脾利溼功效,而且在痛風治療時可以重用,可以突破60~120g,能獲得很好效果,而且藥理研究也證實其有很好的降尿酸作用,可以看做治療痛風專藥。

痛風急性期以關節紅腫熱痛為重要指徵,常伴有發熱畏寒症狀,急則治其標,可以以止痛為第一要務,而痛風之痛主要是溼熱痺阻關節,不通導致的疼痛,所以以通絡止痛為主,輔之以清熱利溼,常用的藥物有桂枝、威靈仙、桃仁、紅花、延胡索、川芎、木瓜、蠶砂、防己、當歸、山慈菇、薏苡仁、秦艽三稜、莪術等。

痛風急性期儘管關節紅腫熱痛,清熱解毒,也不可能過於寒涼藥物,這容易讓氣機壅滯,經絡不通,所以可用川烏、附子、麻黃這些走而不守,通行經絡;痛乾薑、官桂等辛甘大熱之品,助陽退陰,溼邪既除,疾病自愈。

簡而言之,間歇期以化溼、健脾、清熱為大法,而急性期則以通絡止痛輔以清熱利溼的方法。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尿酸不再高,痛風不會犯,遠離痛風石。

對於痛風,尿酸高,你有什麼疑問,可以在評論區討論,欲參與雞尾降尿酸計劃可聯絡,幫你制定一對一個性化綜合調理方案,把尿酸長期穩定控制在正常範圍,預防痛風發作。#守護銀齡世界##健康科普大賽##哆咖醫生超能團#。

本文參考文獻(圖文源於網路,侵刪):《2013年首屆嶺南內科大會論文集》解政權等文章《痛風之治重在化溼與通絡》。

TAG: 痛風尿酸發作肥甘間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