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威馬降薪:寒冬的“冷意”已經來臨

由 智閱汽車 發表于 美食2023-01-23

資本市場的“寒氣”已經傳遞到新能源汽車領域,這一點,速度慢下來的車企體會更為深刻,比如各方面都在爬坡的威馬。

9月底,威馬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中的部分資料——威馬2021年虧損82億元,CEO沈暉年薪12億元,曾將威馬送上熱搜,讓威馬陷入了輿論的漩渦難以自拔。

10月下旬,還未從天價年薪中緩過來的威馬,又因為“錢事”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近日,威馬汽車傳出大規模降薪的訊息,其中,內部高管主動降薪50%,威馬汽車對基層員工工資按70%進行發放。

儘管沈暉的12億年薪,是受限制股份的一張預先記在賬上的鉅額空頭支票,而不是真的支出。但對比鮮明,一個年薪12億,一個工資7折,讓威馬的“艱難”又多了一絲尷尬。

對於降薪事宜,威馬官方並未給出明確迴應。不過,有接近威馬汽車的訊息源稱,公司在進行包括降薪在內的一系列積極財務政策,希望以此度過此輪資本寒冬。

對所有造車新勢力而言,2022年的冬天,幾乎都是寒冬未到,冷意已經提前來臨。包括蔚來、小鵬、理想在內,港股和美股股價都在近期發生暴跌。這或許也使得已經掉隊的威馬雪上加霜,翻盤更為艱難了。

威馬汽車,越跑越慢

不可否認,威馬的“難”是確實存在的。從曾經的“造車四小龍”之一,到現在逐漸失聲,威馬近幾年肉眼可見地走了下坡路。

體現最直白的是財務狀況。威馬此前釋出的招股書資料顯示,2019年-2021年,威馬汽車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26。71億元、47。42億元,三年毛利率分別為-58。3%、-43。5%與-41。1%。

雖然營收逐年增長,毛利率有所收窄,但同期威馬的虧損金額卻在逐年增加。威馬三年虧損金額分別達到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累計虧損高達174億元。

虧損連年增高的直接原因,自然指向銷量。資料顯示,威馬汽車在2019至2021年期間,年銷量分別為12799輛、21937輛和44152輛。增長的速度過慢,月銷銷量只有2000多輛。

進入2022年,銷量仍然沒有好轉的跡象。今年上半年,威馬汽車累計交付近2。17萬輛新車,同比增漲62。2%。威馬與一線造車新勢力拉開的差距越來越大,甚至遜色於二線陣營哪吒和零跑6。3萬輛與5。2萬輛的同期銷量。

威馬銷量增速過慢的困擾,或許可以從幾個方面找到原因。首先是研發投入不足,導致競爭力不足。

招股書資料顯示,2019年-2021年,威馬汽車的研發投入分別為8。93億元、9。92億元、9。81億元,幾乎保持在同一水平。對比蔚小理30億-40億元的研發費用,威馬的研發很難出亮點。

其次是威馬汽車品牌力,在近幾年愈發孱弱,產品的市場口碑也遭受質疑。

2021年,威馬的“鎖電”行為就遭到車主吐槽。今年2月,173名威馬車主更是聯名向威馬汽車傳送律師函維權。車主表示,為掩蓋車輛電池持續自燃的嚴重安全缺陷,威馬借車輛檢查之名,對車輛進行“鎖電,導致續航嚴重縮水。對於車主的維權行為,威馬汽車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處理方法,這或許加重了車主對品牌的失望。

再者,威馬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慢。威馬最早推出的車型EX5,是2018年就開始交付的產品,對此,業內曾有“威馬一款車型賣三年”的說法。此後的2019年和2021年,威馬推出EX6、W6,銷量並無太大起色。今年4月,威馬終於上市了全新車型威馬E。5,按照招股書資訊,去年10月首發的電動轎車M7,或許也將在今年下半年上市。

在卷得不能再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威馬在產品、研發、服務各個方面都沒有能夠“擊中”消費者心坎的亮點。這也導致,儘管出身不俗,卻還是落了下風。

上市之路,“陰影”重重

威馬曾經也是造車新勢力中,最受資本關注的物件之一。自2015年以來,威馬共獲得12輪融資。在他的投資者隊伍中,包括李嘉誠家族、“賭王”何鴻燊家族、騰訊、百度、上汽集團和上海國資等,基本都稱得上是巨頭。

從融資情況來看,截至今年6月獲得6億美元的Pre-IPO融資,威馬汽車的融資金額已累計超過350億元。這樣的融資規模,在造車新勢力中幾乎是人人稱羨的。不過可惜的是,從銷量和盈利能力看,威馬此前的資本優勢並未帶來加成。

其中的原因在於,威馬沒有足夠的“造血”能力,同時還有重資產的“拖累”。據悉,威馬曾為溫州和黃岡兩大製造廠消耗超過一百億的資金,而兩大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卻遠遠不足。

2021年,威馬位於溫州和黃岡的兩條生產線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1。5%和16。2%,兩大工廠的年產能達25萬輛。但此前的資料顯示,威馬開啟交付以來累計銷量不足10萬輛。同時,威馬還有大規模的線下銷售和服務網路需要維持。

而現金流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馬手裡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1。6億元。這些資金,對於仍然需要維持兩大工廠、品牌經營、線下門店等體系運轉的威馬來說,並無太大富餘的空間。

所以,威馬高管主動降薪、員工降薪,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改善經營狀態,扛過這個寒冬。同時,儘管干擾上市的因素很多,威馬也毅然決然奔赴IPO,想要迫切地透過上市回血。

在科創板上市計劃擱淺後,威馬已經於今年6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只是,資本市場對新勢力品牌的態度逐漸保守,截至目前,威馬的上市程序仍無新進展。

資本對新勢力的冷淡並不是毫無依據。今年9月底,零跑汽車正式登入港股,但首日即遭破發,一路跌至18港元。銷量逐漸向好的零跑尚且如此,威馬的上市融資之路又談何容易?

但回過頭來看,研發影響銷量,銷量影響財務表現,財務不足又影響品牌運轉……同其他陷入困境的公司一樣,威馬也陷入了“錢緊”的迴圈。對於威馬而言,眼下又似乎只剩下了上市這條不得不淌的路。

TAG: 威馬2021銷量汽車降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