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老手藝新篾匠:江西遂川80後篾匠的匠心堅守

由 大叔的尋匠之旅 發表于 美食2023-01-18

#尋找生活中的手藝人#說到篾匠,估計現在很多00後都不知道是做什麼的。其實在以前篾匠這手藝在農村是一行相當吃香的手藝,篾匠師傅也倍受人們尊重。

因為經過

篾匠師傅們

的巧手編織,一根普通的竹子就能夠變成為農家的各種農具和生活用品,比如小巧的竹籃、圓圓的米篩子,扁扁的谷箕、勞固實用的籮筐等等。

葉德軍在剖篾;郭宗堡攝

尤其是山區,

就如江西省遂川縣黃坑鄉的太坪村,因為太坪村

位於黃坑西南部山區,山上竹林非常茂密,

山上興產毛竹,因此,村裡大多數農戶都會竹編手藝,

而這也

曾是太坪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隨著我國各種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塑膠製品的盛行,市場上竹篾的需求量大幅減少,再加上山區經濟的發展,大多數村民尤其是年輕人都選擇了出外打工,村裡的竹篾編制也逐漸走向低迷,竹篾製品的銷售也沒有以前那樣紅火變。

葉德軍在編織;郭宗堡攝

如今,村裡也只有小部分中老年人還留在村裡繼續從事竹篾編制這一行當,為家裡掙一點收入,也守著這一門老手藝。

而葉德軍卻是太坪村唯一個能堅持到現在的年輕篾匠。他今年40歲、從13歲開始跟他父親學做

製品,一直到現在,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平時他除了忙活農事以外,農閒時就忙活著編制竹篾。

從大的有竹籮筐,曬席,小的有揹簍、筲箕、簸箕、竹籃等等。

葉德軍在編織;郭宗堡攝

俗話說竹編的精細全在手上,二十多年的累積,讓

葉德軍

的雙手生滿了老繭。從砍、鋸、切、剖、拉、劈、編到成型共十來道工序。樣樣工序既是力氣活又是技術活。

據葉德軍介紹,以前村民利用山上的竹林,家家戶戶都從事竹篾編制業,主要編制籮筐、米篩、谷箕等,產品除銷往本地外,還銷往湖南桂東、贛南等地。靈巧而漂亮的制篾產品外觀使得大坪村中的竹製品在當地甚至周邊鄉鎮小有名氣大,到上世紀80年代達到鼎盛,那時候幾乎每家每戶都會竹篾編,大坪村也成為了一個名聲在外的“竹篾村”。

葉德軍在編織;郭宗堡攝

在當時,編制竹篾的收入雖然不錯,要付出的勞動也是 不少的。葉德軍說,以前編制一件竹製品需要好多時間工,從砍竹到削竹片、剖篾再到完善編製成型。因此,單單編制這個過程,就需要花費半天時間,非常不容易。尤其是那時村裡通往外界的村道都是又小又陡的土路,交通非常不便。村民們做好的竹製品全部要靠人力挑岀山外的圩鎮上去售賣。直到後來村裡通往鄉鎮道路混泥土硬化。村民在銷售竹製品方面便利了許多,所以很多村民還是堅持了下來。

葉德軍在削篾;郭宗堡攝

然而,九十年代末,農家器具逐漸被塑膠、鋁製品等代替,好多竹器都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葉德軍還依然手握篾刀堅守著。

2018年葉德軍師傅為了自已編織的

篾製品銷售更加方便,加上當時政府號召村民移民,並給予移民戶一定的經濟補貼和宅基地,他也按當地政府統一安排移民在離黃坑圩鎮不遠的一個移民點上。

老手藝新篾匠:江西遂川80後篾匠的匠心堅守

葉德軍緺織的竹製品;郭宗堡攝

移民後葉德軍師傅憑著他精湛的技術幾年下來便成了附近鄉鎮有名而且唯一的80篾匠。編織的竹製品的銷路越來越廣,銷量也越來越大。因而他對自己的篾匠手藝更加充滿信心。從葉德軍師傅話語中透著匠人的那股執著和耐力。

TAG: 德軍篾匠竹篾郭宗堡竹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