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敦刻爾克奇蹟從不是愚蠢,智者不愚,希特勒是真聰明

由 小逗傳媒恭喬 發表于 汽車2021-07-18

敦刻爾克,從不是愚蠢可以形容,其實愚蠢背後是聰明!

閃擊波蘭之後的納粹德國,一時間志得意滿,在吞併波蘭之後,他們開始將兵力向西線集結。面對陳兵百萬只待出發的德國大軍。

英法軍隊在馬奇諾防線之後愜意悠哉的享受美食,坐看盟國覆滅的他們。從沒想過自己馬上將接受同樣的命運。德國可不是善茬,1940年5月,德國將早就準備好的“黃色方案”搬上臺面,開始他們又一次閃擊表演。

(戰前形勢與馬奇若防線)

5月10日,利劍出鞘,以幾個裝甲師為先導的德國大軍,開始了他們新一輪閃擊,正面佯攻,側翼突破,繞過德法邊境閃擊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首先淪陷,之後德國兵峰直指法國,同年5月20日順風順水的德軍先頭部隊就已經佔領了戰略重地法國阿布維爾。

5月24日,德軍包圍加萊,進抵格臘夫林。

(敦刻爾克的地理位置)

就這樣,無數驚慌失措的英比法聯軍,被三面圍困在敦刻爾克這樣一個狹小的三角區域。

四十萬聯軍,前有大海,後有追兵,叫停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徒呼奈何。

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海路撤離,可是此時的德軍裝甲部隊已經將要抵達敦刻爾克。

沿運河列陣的他們,早就擺好了衝鋒架勢,只等最後的圍殺戰開始。

哪知道在5月24日,德軍最高統帥部居然緊急下令,要求德軍裝甲叢集在運河邊待命停止追擊,開戰到現在勢不可擋的德軍閃擊軍團就這樣面對著驚慌失措的敵軍停下了腳步。

這道命令如同救命稻草,看見稻草那有不抓住的可能,於是停止進攻當晚,英國開始了總動員。“發電機計劃”啟動。無數從英國本土動員的各類船隻850多艘開始了絕地撤退。

(英國總動員進行發電機計劃)

這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僅僅用了十天時間,40萬聯軍,就這樣溜走了35萬,德軍就這樣一路呆滯著,看著聯軍跑路。

也因此,這個事件成為後期二戰未解之謎之一,如此多的聯軍居然被放跑了。誰該負責任?當時在前線指揮戰鬥的倫斯德和哈爾德對此是怒火中燒,他們將責任怪在希特勒身上,說希特勒的命令打亂了前線全部佈置。可是根據戰後解密資料來看,貌似事情真相併不如此。

根據丘吉爾的回憶錄所說:其實這個命令出自倫斯德,而不是希特勒,他引述了德軍司令部的戰爭日誌中的記載為證。

5月24日早,希特勒曾到倫斯德司令部,當時倫斯德對希特勒建議說

“在離敦刻爾克不遠的運河一線上裝屮師應停止前進,等候步兵部隊接應”,希特勒認同建議,認為裝甲部隊應保留,以便進攻法國南部軍團,並說盟軍陷人地帶太小,會防礙空軍活動,就在那天晚上希特勒以最高統帥部名義發出正式命令。

(希特勒在想什麼?)

德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則把矛頭指向戈林,他在日記中憤怒的說:

“統帥部發的命令真莫名其妙,我們裝甲部隊由於元首命令,就此完全停下!消滅包圍圈中的敵軍,居然要留給空軍去幹!”

由此可見,希特勒其實也是受到了空軍司令戈林建議的影響。

那麼戈林到底說過什麼?

原來戈林也參與了希特勒的決斷,他建議希特勒“由他的空軍單獨消滅被包圍的敵軍”!如此聰明的希特勒為何會接受這樣一個明顯不理智的決定?

就此這成了謎團,但是這一切都有依據,在當時的情況下,其實希特勒的考慮應該如下。

第一:軍事上

(1)敦刻爾克的地形,非常不利於坦克叢集活動,如果讓坦克叢集作為主攻,大量犧牲將在所難免,所以等待後續步兵增援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敦刻爾克因為狹小,所以集結了太多聯軍,但是聯軍的重型火力其實還成建制存在,大量軍隊駐紮之下的敦刻爾克就如一座堡壘一樣。這樣的刺蝟不如用空軍區拔毛。

(3)法國的南方叢集正在集結,並在巴黎附近構築新的防線,在敦刻爾克停滯太久,會讓德軍銳氣還有裝備受損,不利於整個大戰略,佔領法國這個最終目標的實現。

第二政治上

(1)希特勒最終的作戰目的其實並不單純,在他看來佔領法國沒問題,但是徹底打敗英國難上加難,於是他心理想的是以戰促和,最後和英國達成諒解,這於赫斯飛往英國謀求議和是遙相呼應的。

(2)希特勒內心不願意這場偉大的勝利只有陸軍參與,因為指揮陸軍的將領們與他們的元首處於不同階層,而這也是後來黨衛軍越來越受到重用的原因。德國國防軍並不是完全信服希特勒的指揮。

(3)敦刻爾克地區有很多日耳曼人聚居區,居民多是納粹支持者,他們響應希特勒號召,準備把佛蘭德斯變成納粹王國與德意志遙相呼應,殲滅戰如果打響,這些日耳曼人聚居區將成焦土,這也是希特勒不願看到的。

敦刻爾克奇蹟從不是愚蠢,智者不愚,希特勒是真聰明

恰恰在這個時候戈林主動請纓,要求空軍獨立解決敦刻爾克的盟軍。希特勒看到這樣的情勢,於是綜合考慮之後,命令由空軍單獨進攻聯軍。

這樣不需要讓寶貴的裝甲部隊冒險,對佔領整個法國的大戰略非常有益,也可以讓不斷翹尾巴的陸軍收斂言行,還可以藉助空軍的輝煌勝利,樹立起納粹黨和元首的權威。於是希特勒在戈林不斷保證下。批准這一方案,可惜的是,那幾天天氣實在不好,在加上皇家空軍的全力搏殺,戈林失敗了。

預感到聯軍已經大舉撤退的希特勒,在26日夜晚,才發出繼續追擊的命令,但是為時已晚,穩陣腳的聯軍,早就以逸待勞,德軍裝甲部隊在敵人重兵集結,還有不利地形影響之下,也沒有了過往的威風,只能眼睜睜看著聯軍一點點撤退。

真實的謎團就是如此,那麼敦刻爾克的奇蹟,誰有責任?

戈林肯定有,希特勒也有,但是和完全佔領法國的大戰略相比,其實敦刻爾克的失敗,並不是不可接受的事情。證明就是凡爾賽宮,最後屈膝投降的法國人,還有那著名的車廂。

希特勒愚蠢嗎?

TAG: 希特勒敦刻爾克德軍戈林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