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路基施工常見質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由 S公路工程資料 發表于 美食2023-01-14

一、軟基處理

1、 砂墊層填築厚度不足

形成原因:(1)施工測量放樣不準確,未拉線施工。(2)施工班組偷工減料。

防治措施:(1)填前準確放樣,並要求拉線施工。(2)強化企業自檢和質檢人員監督,對偷工減料給予經濟處罰。

2、 砂墊層原材料含泥量大,細度模數偏小

原因分析:(1)未做試驗,材料控制不嚴

防治措施:(1)按規範要求做試驗,指標不合格的不準使用。

3、塑膠排水板不同批次材料質量不穩定

原因分析:(1)不同廠家產品,個別供貨商以次充好。(2)對材料保管、儲存要求未作技術交底。

防治措施:(1)透過材料招投標選擇有資質、信譽好、質量優的品牌產品。招標書明確材質要求。(2)加強進場材料抽檢,凡批次抽檢指標不合格者堅決退貨並予經濟處罰。(3)做好技術交底,材料必須儲存在倉庫中,禁止曝曬。

4、塑膠排水板打入深度不足,有的一遇硬殼層就終止。

原因分析:(1)施工班組偷工減料。

防治措施:(1)施工人員和質檢人員必須分別做好施工記錄。 (2)質檢人員必須全過程旁站。(3)發現偷工減料給予經濟處罰。

5、塑膠排水板在超載(堆載)預壓期內,軟基中的地下水出不來

原因分析:(1) 砂墊層邊緣被土掩埋,排水出口通道被阻斷。(2) 排水邊溝未挖好。(3) 砂墊層因路基不均勻沉降而錯層或形成鍋底。

防治措施:(1)保持路基邊溝與砂墊層的連通,避免砂墊層邊緣被土掩埋,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挖除,必要時在砂墊層邊緣增設碎石盲溝。 (2)兩側排水邊溝要先挖好,並保持暢通。(3)對地面起伏不平的先整平後填砂,砂墊層應形成一定的拱度;當軟土層厚度變化大時,可先在砂墊層中加鋪土工布以協調變形。

6、反壓護道坍塌、溜方

原因分析:(1)護道高度、寬度設計不當。(2)填築速率沒有控制。

防治措施:(1)合理設計護道的高度、寬度。 (2)控制填築速率,當沉降速率過大時停止填築。

7、碎石樁打入深度不足

原因分析:(1) 施工班組偷工減料。(2) 未控制打樁時的密實電流。

防治措施:(1)施工人員和質檢人員必須分別做好施工記錄。 (2)質檢人員必須全過程旁站。(3)發現偷工減料給予經濟處罰。

二、填方路基

1、路基壓實度不足

形成原因:(1)壓實遍數不合理。(2)壓路機質量偏小。(3)填土松鋪厚度過大。(4)碾壓不均勻,區域性有漏壓現象。(5)含水量大於最佳含水量,超過最佳含水量兩個百分點,造成彈簧現象。(6)沒有對上一層表面浮土或鬆軟層進行處治。(7)土場土質種類多,出現異類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水囊,造成彈簧現象。(8)填土顆粒過大,顆粒之間間隙過大;或採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於1。1,液限大於40,塑性指數大於18。

防治措施:(1) 清除碾壓層下軟弱層,換填良性土壤後重新碾壓。(2) 對產生“彈簧”的部位,可將其過溼土翻曬,拌合均勻後重新碾壓,或挖除換填含水量適宜的良性土壤後重新碾壓。(3) 對產生“彈簧”的部位,還可摻生石灰翻拌,待其含水量適宜後重新碾壓。

2、路基縱向開裂

形成原因:(1)清表不徹底,路基基底存在軟弱層或坐落於古河道處。(2)溝、塘清淤不徹底,回填不均勻或壓實度不足。(3)路基壓實不均勻。(4)半挖半填路段未按要求設定臺階並壓實。(5)使用滲水性、水穩定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料時,錯誤地採用了縱向分幅填築。(6)邊坡過陡、行車渠化、交通頻繁震動而產生滑坡,導致縱向開裂。

防治措施:(1)認真調查現場並徹底清表,及時發現路基基底暗溝、暗搪,消除軟弱層。(2)徹底清除溝、塘淤泥,並選用水穩性好的材料嚴格分層回填,嚴格控制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3)提高填築層壓實均勻度。(4)半挖半填路段,地面橫坡大於1:5段,應嚴格按照規範要求將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於2米的臺階並壓實。(5)滲水性、水穩定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填應分層或分段填築,不宜縱向分幅填築。(6)若遇有軟弱層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後應進行超載預壓,預防不均勻沉降。(7)嚴格控制路基邊坡,符合設計要求,杜絕虧坡現象。

3、路基橫向裂縫

形成原因:(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於50、塑性指數大於26的土。(2)同一填築層路基填料混雜,塑性指數相差懸殊。(3)填築順序不當,路基頂填築層作業段銜接施工工藝不符合規範要求,路基頂下層平整度填築層厚度相差懸殊,且最小壓實厚度小於8cm。

防治措施:(1)材料應選用透水性、水穩定性較好的材料,如材料較差時,應採用相應的技術處理措施。(2)不同種類的土應分層填築,同一填築層不得混填。(3)路基頂填築層分段作業施工,兩段交接處,應要設計處理。(4)嚴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築層的含水量、標高、平整度,確保路基頂填築層壓實厚度。

4、路基網裂

形成原因:(1)土的塑性指數偏高或為膨脹土。(2)路基碾壓時土的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後未能及時覆土。(3)路基壓實後壓後養護不到位,表面失水過多。(4)路基下層土過溼。

防治措施:(1)採用合格的材料,或採用摻加石灰、水泥改性處理措施。(2)選用塑性指數符合規範要求的土填築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時碾壓。(3)加強養護,避免表面水分過分損失。(4)認真組織,科學安排,保證裝置匹配合理,施工銜接緊湊。(5)若因下層土過溼,應查明其層位,採用換填土或摻加生石灰粉等技術措施處治。

5、路基積水嚴重

形成原因:(1)路基表面不平整。(2)路基表面未設足夠橫坡或出現倒坡。(3)路肩砌體未預留臨時洩水孔;有預留臨時洩水孔,但數量少,高度偏高,或堵塞。(4)路塹開挖形成倒坡積水。

防治措施:(1)路基壓實前應使用平地機,保證表面平整。(2)路基表面應設≥4%的橫坡。(3)路肩砌體應根據現場情況,預留臨時洩水孔;洩水孔底應比路基面低,且應經常及時疏通。(4)土質路塹不應倒坡開挖。

6、路基表面起皮

形成原因:(1)壓實層土的含水量不均勻且失水過多。(2)為調整高程而貼補薄層。(3)碾壓機具不足,碾壓不及時,來配置膠輪壓路機。

防治措施:(1)確保壓實層土的含水量均勻且與最佳含水量差在規定範圍內。(2)禁止為調整高程而貼補薄層。(3)認真進行施工組織計劃,配備足夠合適的機具保證翻曬均勻、碾壓及時。

三、挖方路基

1、邊坡滑坡

形成原因:(1)路基基底存在軟土且厚度不均勻。(2)換填土時淤泥不徹底。(3)填土速率過快,施工沉降觀測、側向位移觀測不及時。(4)路基填築層有效寬度不夠,邊坡二期貼補。(5)路基頂面排水不暢。(6)用透水性較差的填料填築路堤處理不當。(7)邊坡植被不良。(8)未處理好填挖交介面。(9)路基處於陡峭的斜坡面上。

防治措施:(1) 軟土處理要到位,及時發現暗溝、暗搪並妥善處治。(2) 加強沉降觀測和側向位移觀測,及時發現滑坡苗頭。(3) 摻加穩定劑提高路基層位強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4) 路基填築過程中嚴格控制有效寬度。(5) 加強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穩定性。(6) 減輕路基滑體上部重量或採用支擋、錨拉工程維持滑體的力學平衡。(7) 原地面坡度大於12%的路段,應採用縱向水平分層法施工,沿縱坡分層,逐層填壓密實。(8) 用透水性較差的土填築路堤下層時,應做成4%的雙向橫坡;用於填築上層時,不應覆蓋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土所填築的路堤邊坡。

2、 路塹邊坡的塌落

形成原因:(1)由於邊坡土質屬於很容易變鬆的砂性土、礫類土以及受到雨水侵泡後易於失穩的土,而在設計或施工時採用了較小的邊坡坡度。(2)較大規模的崩塌,一般多產生於高度大於30米,坡度大於45°的地形條件。(3)上緩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4)暴雨、久雨之後,雨水滲入土體,一方面會增加邊坡土體的重量,另一方面使裂隙中的填充物或巖體中的某些軟弱夾層軟化,產生靜水壓及動水壓,使斜坡巖體的穩定性降低,發生邊坡塌落。

防治措施:(1)原地面坡度大於12%的路段,原地面應開挖向內的臺階,臺階寬度大於2米,應採用縱向水平分層法施工,沿縱坡分層,逐層填壓密實。(2)用透水性較差的土填築路堤下層時,應做成4%的雙向橫坡;用於填築上層時,不應覆蓋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土所填築的路堤邊坡。(3)採用透水性較好的材料,加強沉降觀測,設定加固設施。

3、路基邊坡沖刷

形成原因:(1)過早的削坡而邊坡防護工程未能及時跟上。(2)未設臨時攔水埂和急流槽。(3)雨水沖刷後未及時修補路基。(4)邊坡未及時防護。(5)路肩砌體未預留臨時洩水孔。

防治措施:(1)削坡後邊坡防護工程應及時跟上。(2)應設臨時急流槽、攔水梗和排水溝。(3)應及時填平沖溝。(4)路肩砌體應預留臨時洩水孔。(5)下雨天應巡查,及時疏導歸槽。

四、高填方路基

1、高填方的不均勻沉降,滑坡及開裂

形成原因:(1)路基施工前未認真設定縱、橫向排水系統或排水系統不暢通, 長期積水浸泡路基而使地基和路基土承載力降低,導致沉降發生。(2)原地面處理不徹底,未清除草根、樹根、淤泥等不良土壤,地基壓實度不足等因素,在靜、動荷載的作用下,使路基沉降變形。(3)在高填方路堤施工中,未嚴格按分層填築分層碾壓工藝施工,路基壓實度不足而導師路基沉降變形。(4)不良地質路段未予以處理而導致路基沉降變形。(5)路基縱、橫向填挖交界處未按規範要求挖臺階,原狀土和填築土密度不同,銜接不良而導致路基不均勻沉降。(6)填築路基時,未全斷面均勻分層填築,而是先填半幅,後填 另外半幅而發生不均勻沉降。(7)施工中路基土含水量控制不嚴,導致壓實度不足,產生不均勻沉降。(8)施工組織安排不當,先施工地路堤,後施工高填方路基。高 填方路堤施工完成後就立即鋪築路面,路基沒有足夠的時間固結,而使路面使用不久就破壞。(9)高填方路基在分層填築時,沒有按照相關規範要求的厚度進行鋪築,隨意加厚鋪築厚度;壓實機具按規定的碾壓遍數壓實時,壓實度達不到規範規定的要求,當填築到路基設計高程時,必然產生累計的沉降變形,在反覆荷載與填料自重作用下產生沉降。(10)路堤填料土質差,填料中混填了種植土、腐殖土或泥沼土等劣質土,由於土壤中有機物含量多、抗水性差、強度低等特性的作用,路堤將出現塑性變形或沉陷破壞。

防治措施:(1)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合理安排各施工段的先後順序,明確構造物和路基的銜接關係,尤其對高填方段應優先安排施工,給高填方路堤留有足夠的時間施工和沉降。(2)認真清除地表不良土質,提高地表壓實質量。(3)填築路基前,疏通路基兩側縱橫向排水系統,避免路基受水浸泡。(4)嚴格選取路基填料用土。選擇水穩定性好、幹密度大、承載力高的礫石類土填築路基。土質應均勻一致,不得混雜,剔除超大顆粒填料,保證各點密實度均勻一致。儘量選擇集中取土,避免沿線取土。(5)路堤填築方式應採用水平分層填築,即按照橫斷面全寬分層逐層向上填築。當原地面縱坡大於12%的地段,宜採用縱向分層填築施工,填築至路基上部時,仍應採用水平分層法填築。(6)合理確定路基填築厚度,分層松鋪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當採用大噸位壓路機碾壓時,增加分層厚度,必須要有足夠的試驗資料證明壓實效果,同時須徵得監理工程師的同意,方可施工。(7)控制路基填料含水量。(8)選擇合適的壓實機具,重型輪胎壓路機和振動壓路機效果較好。(9)做好壓實度的檢測工作。(10)對於填挖結合部,應徹底清除結合部的鬆散軟弱土質,做好換土、排水和填前碾壓工作,按設計要求從上到下挖除臺階,清除松方後逐層碾壓,確保填挖結合部的整體施工質量。

TAG: 路基填築壓實施工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