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音樂修養通識課》:靜下來,聽聽音樂

由 司馬憶月 發表于 美食2023-01-10

01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通勤族成了“耳機一族”。

也許是上班的路上太無聊,也許是“上班如上墳”的心情太糟糕,總之,需要一點音樂的慰藉。

君不見,地鐵上、公交車上,一個個或麻木或歡欣的臉,戴著有線耳機、藍芽耳機,流連在自己的音樂王國中,如痴如醉。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我們以為我們聽懂了歌詞裡的故事,然而,這能代表我們懂音樂嗎?

02

音樂是什麼?

音樂是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音樂是高山流水遇知音,音樂讓人流淚,也讓人興奮。

音樂是動感的節奏,是特別的嗓音,是唯美的歌詞。

音樂似一個調皮的孩子閃躲跳躍,卻總是讓人抓不住。

很多人說到音樂,下意識想到的就是帶歌詞的流行歌曲。其實,音樂不僅僅包括有詞的歌曲,也包括無詞的樂曲。

義務教育的普及,讓普羅大眾基本能明白歌詞背後的含義,可是那些無詞的樂曲呢?透過那些縹緲的音符,能聽出什麼?至於那些大師級別的音樂作品,如莫扎特、貝多芬等,他們譜寫的鋼琴曲,更是讓人云裡霧裡,普通人可能是無法理解的。

但,即使暫時還無法理解,這些流傳下來的音樂作品依然是有意義的。毫無疑問,對於這些音樂作品的鑑賞,能夠提高我們的藝術修養。

而在江柏安先生著的《音樂修養通識課》一書中,也為我們清晰地闡明瞭要如何提高個人的音樂修養。

雖然本書的初衷是作為“新時代領導幹部通識讀物”系列書籍出版,但通讀下來,對於普羅大眾提高個人音樂修養,也是有一定助益的。

03

江柏安先生是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有著數十年的音樂教育實踐經驗和音樂文化研究心得,而這本《音樂修養通識課》,作為音樂教育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對於想提高音樂素養的入門者來說,非常有學習價值。

(1)音樂,只要去聽就好,不用追求聽懂

江教授的觀點是,“音樂是zui抽象而浪漫的藝術”,也正因如此,音樂,只能感受,不用在乎能不能聽懂。

我的理解是,音樂是一種見仁見智的藝術,每個人的角度不同、經歷不同,所以即便同一首音樂,也能聽出不同的感受。

而懂與不懂,更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呢,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因為“聽不懂”,就放棄了好的音樂作品。

把關注點放在“聽”上就可以了,也許聽得多了,藝術修養提高了,就“懂了”。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如果非要對一首音樂點評出個一二三四,反而是捨本逐末了。

不在“聽懂音樂”的問題上太用勁,多感受、只思考、不表達,才是個好習慣。這樣聽音樂才不會有負擔。

(2)提高音樂修養,瞭解中西方音樂發展的前世今生

音樂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所以,想要提高音樂素養,對於中西方音樂發展史也要有一定的瞭解。

西洋音樂經過四百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了,莫扎特、貝多芬等大師的作品,也早已耳熟能詳。

但是,對於我們的民族音樂,很多人反而知之甚少。

《音樂修養通識課》這本書最打動我的一個點,就是對我們中國音樂發展歷程的概述。

從編鐘、編磬到骨笛,以及“宮商角徵羽”五聲調的音樂節奏,都是中國特有的音樂符號。而不管是中國十大古典名曲,還是100部中國音樂經典名作,都讓我認識到,我們中國原來有如此多好的音樂作品。

(3)提高音樂素養,需要了解音樂理論,也需要多傾聽

書旁的二維碼設定,可以說是本書的一大亮點。

掃碼即可收書中介紹的各種中外名曲,邊學邊聽,動靜結合,這種學習方式,也是帥呆了!

其實對於音樂素養的提升來說,多聽也是很重要的,古今中外的名曲,多去聽,樂感就慢慢提升起來了。

當然,書中內容的豐富性還不止於此。

不僅對於音樂的結構(簡單曲式結構和複雜曲式結構),對於主調音樂與復調音樂、音樂兩大領域(歌曲與樂曲),書中都做了專門的講解。

04

音樂素養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但是有人引領,肯定能事半功倍。

而江柏安教授的這本《音樂修養通識課》,對於提高我們的音樂素養,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階梯。

TAG: 音樂修養通識素養音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