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區塊鏈100問:51-55

由 未名大師 發表于 美食2023-01-05

51。 比特幣為什麼要擴容?

目前比特幣區塊大小為 1M,每秒大約只能處理 7 個交易,即 TPS 為 7,這和支付寶動輒上萬的 TPS 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隨著比特幣交易量不斷增長,比特幣網路已經難以迅速地進行轉賬交易確認,比特幣網路出現擁堵,大家開始討論如何解決比特幣網路的擁堵問題,而擴容則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案。

人們提出了很多關於比特幣擴容的方案,有人說要提高區塊大小上限,有人說要拿出區塊內部分無用資訊,但是這些方案都沒有獲得廣泛認可。因此,時至今日關於比特幣擴容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

52。 什麼是擴容?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並沒有特意限制區塊的大小,區塊最大可以達到32MB。當時,平均每個區塊大小為 1-2KB,有人認為區塊鏈上限過高容易造成計算資源的浪費,還容易發生 DDOS 攻擊。因此,為了保證比特幣系統的安全和穩定,中本聰決定臨時將區塊大小限制在 1MB。

那時比特幣的使用者數量少,交易量也沒有那麼大,並不會造成區塊擁堵。 2013 年至今,比特幣價格大幅飆升,使用者越來越多,比特幣網路擁堵、交易費用上升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

比特幣社群開始探索如何給比特幣“擴容”,即透過修改比特幣底層程式碼,從而達到提高交易處理能力的目的。

53。 比特幣的分叉是怎麼回事?

現在比特幣社群有很多種擴容方案,如果有某種擴容方案可以獲得足夠的算力支援,成功啟用,那麼比特幣網路將避免分叉的風險。但比特幣沒有中心化的權利機構,很難達成共識。如果沒有任何一種方案獲得足夠的算力支援,比特幣區塊鏈將形成分叉,屆時將會產生多種比特幣分叉幣。原先持有比特幣的人,在分叉後將自動且免費擁有分叉後產生的每種分叉幣。因為分叉幣都是免費獲得的,所以又被稱為“糖果”。

2017年8月,社群就擴容方案達成共識,激活了隔離見證擴容方案,比特幣區塊鏈的處理速度擴大至 1。7倍。隨後4個月裡,比特幣相繼發生了多次分叉,產生了多個分叉幣,很多比特幣愛好者戲稱比特幣”生了很多兒子“。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分叉幣是比特幣現金 BCH。

54。 什麼是“雙花”?

雙花 (Double Spending),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同一筆錢被花費了兩次或更多次。在日常的支付場景中,是不會出現雙花的。因為有像銀行、支付寶這樣的中心化的機構,他們會及時地進行對賬,確保錢花出去就不能被再花一次。而在區塊鏈的場景下就不一樣了,區塊鏈網路中沒有中心化的機構進行記錄核算,就有可能存在雙花的可能性。

舉個例子,張三去李四的飯館裡吃飯,結束用餐後張三轉給李四 1 個比特幣作為飯錢。這時候,礦工 A 收到了這筆交易並把它打包上鍊,李四一看,確實轉賬了,就讓張三走了。然而,張三前腳邁出店門,後腳就又把這 1 個比特幣轉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個賬戶,並指使礦工B 把這筆轉賬交易打包上鍊。

這樣的事情,我們也叫做雙花攻擊,但是攻擊的成功與否,得看是礦工 A 打包的區塊還是礦工 B 打包的區塊被認可,這相當於出現了區塊鏈分叉。那麼這兩筆交易哪個會被認可呢?只要礦工 B 掌握絕大部分的算力,在他打包的區塊後面繼續挖礦,使得礦工 B 的鏈越來越長,成為所有節點的共識,那麼這時候就出現了雙花。在上面的場景中造成的結果就是張三沒有花掉任何比特幣,卻吃到了“霸王餐”。因此,算力是區塊鏈網路中實現雙花的核心要素。

目前,在使用者和商家層面,應對雙花最有效的辦法是增加交易確認的等待區塊數。例如,在比特幣網路交易上鍊後,需再等待 6 個區塊的時間,才能算確認交易完成。這樣,一方面能提高雙花攻擊的成本,另一方面確認數越多意味著時間越長,這會留給市場更多的時間去檢測和制止攻擊。另外,也有一些開發者層面的預防措施,比如改善升級共識演算法、增加檢查點等等。

55。 什麼是挖礦?

在區塊鏈興起之前,大家印象中的礦工通常是拿著鋤頭在礦井裡幹活的工人。區塊鏈誕生之後,礦工不再只是煤礦工人的簡稱,有了一種全新的含義:從事數字貨幣挖礦的人。和傳統的“礦工”不同,區塊鏈領域的礦工具有更多的科技色彩。

礦工的主要工作透過競爭獲取交易確認和資料打包的權利,以獲得區塊獎勵,形象地將這個工作過程叫做“挖礦”。如果想成為一名礦工,其實也比較簡單,購買一臺專用的計算裝置,下載挖礦軟體,就可以開始挖礦了。挖礦不需要礦工親自動手,實際是由電腦在執行特定的運算,對於礦工來說只要保證礦機電力供應和網路連線就可以了。

TAG: 位元區塊礦工分叉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