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核戰爭要來了嗎?

由 林上苔 發表于 美食2022-12-27

試論普京發動俄烏戰爭的決策心理

俄烏衝突自今年2月份爆發以來,已歷時8個月了,如今戰場局面對俄方非常不利。

俄羅斯前外交部長科濟列夫公開嚴厲批評俄總統普京,稱他有著三個非常嚴重的“失算”,將俄羅斯逐漸帶入困境。

普京的第一個“失算”是,他存在著嚴重的輕敵心理,導致俄羅斯陷入長久的俄烏衝突之中。

科濟列夫認為,普京之所以敢於發動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是因為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前,普京對自己過於自信,而對烏克蘭卻過於輕敵。普京一度認為,憑藉著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一路平推烏克蘭,直接打到首都基輔,讓澤連斯基“俯首請降”。但事實證明,普京的這種“幻想”如今已經破滅,俄軍在俄烏戰場上非常的被動。

普京的第二個“失算”是,他嚴重低估了美西方援助烏克蘭、打擊俄羅斯的決心。

科濟列夫稱,近年來普京在國際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導致他錯誤地認為美西方真的只是“紙老虎”,如果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特別軍事行動,美西方為了避免和俄羅斯產生直接衝突,肯定會“坐山觀虎鬥”。

但實際上,在如今的俄烏戰場之中,美西方在經濟上堅決對俄製裁,在軍事上對烏克蘭軍隊大力援助。除了送錢送糧送武器之外,美西方還派遣了大量的軍事教官進入俄烏戰場,對烏克蘭軍隊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北約軍隊以外國僱傭軍的身份,已經成建制地參加到俄烏戰場之中,這也直接導致俄軍處處受制,頻頻失利。

普京的第三個“失算”是,俄羅斯被逼到不得不進行“部分動員”,致使俄羅斯國內產生動盪。

科濟列夫稱,普京的一系列失誤,導致俄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為了挽救敗局,普京又不得不在國內進行“部分動員”。但是普京的這一舉動,又直接激化了俄羅斯國內的矛盾,致使俄羅斯產生了動盪。大量的俄羅斯公民出逃國外。

除了猛烈批評普京的三個“失算”之外 ,科濟列夫還認為,目前普京的籌碼已經不多了,僅僅只剩下核武器而已。但是核武器普京又不敢輕易使用,一旦引發嚴重後果,普京可能會揹負巨大的“歷史罵名”,這一點是他必須要慎重考慮的。

那麼,為什麼在開啟戰爭這樣重大的決策上,普京會出現如此誤判呢?

內中原因不少,但究其根本原因,筆者認為,俄羅斯領導層做出決策時,大機率是被“

群體思維”

左右了,以致於做出了錯誤決策,陷入目前騎虎難下、進退兩難的境地。

所謂“

群體思維”

,就是指在群體決策中,人們為了維護群體和睦而壓制異議。

通俗點說,就是在一個小圈子裡,形成自己的文化、道義和規矩,擁護領導者的絕對權威,講究意見統一,不允許有不同見解,真實資訊被過濾掉,領導者看不到社會實際情況,決策脫離實際。

這個社會心理學概念是心理學家賈尼斯團隊認真研究了,20世紀曆任美國總統及其顧問所作出的群體決策情況,而從中發現的社會心理現象。

看幾個典型例子: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日本海軍偷襲美太平洋海軍基地珍珠港,使美國損失了18艘軍艦、170飛機以及2400位軍人的生命。事實上事前幾個星期,美軍收到了日本計劃襲擊美軍在太平洋上某個軍事據點的情報,而美軍指揮部忽略了。

豬灣事件

1961年,肯尼迪總統及其顧問們試圖用1400名由CIA訓練過的古巴流亡者登陸豬灣,以推翻古巴政權。結果是所有人被殺或被抓獲,美國顏面丟盡,而古巴與蘇聯的關係更緊密了。

事後,肯尼迪總統大呼:“我們怎麼做出瞭如此愚蠢的決定?”

越南戰爭

1964年,約翰遜總統和他的政治顧問決定擴大對越南戰爭。他們預測美軍的入侵,會迫使北越接受和談,而南越人民出於感激也會支援和談。儘管情報專家和所有的美國盟國都反對,但他們仍維持了原決定。

結果是5萬8千美國人和100萬越南人失去生命,總統也被迫下臺。

賈尼斯認為,所有這些大錯的原因,都是來源於

群體思維

在群體工作中,同志式的友情可以提高效率,團隊精神有助於鼓舞士氣。但是在決策時,緊密團結的群體反而容易導致錯誤。

群體的領導者最終可能會變成“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

這種群體思維產生的溫床包括:

1。友善的、凝聚力強的群體。

2。對異議的相對排斥。

3。從自己的喜好出發做決策的支配型領導。

群體思維的八種表現:

1。無懈可擊的錯覺

由於相對封閉,群體都表現得過分自信,以致矇蔽了眼睛,看不到危險警報。

2。群體道義不容懷疑

小圈子成員只接受圈子內部的道義,關起門玩自己的,不管外界的實際情況如何,不管與外界倫理和道德的反差。

3。合理化

群體做出決策時,不是自省和重新考慮決定的多種可能性,反而是對做出的決定進行掩飾和解釋,想方設法證明他們的決策是合理的、唯一的選擇。

4。對對手的刻板印象

陷於群體思維的人們往往會認為自己的對手不是太固執、不可理喻,就是太弱小愚蠢,總之就是不堪一擊。

5。從眾壓力

群體成員對群體做出的決定不允許提出疑問,並且對發問者冷嘈熱諷、公開打壓。

6。自我審查

由於小圈子不喜歡成員提不同意見,所以人們即使對決策有疑慮,也會提醒自己不要說。

7。一致同意的錯覺

因為小圈子壓制不同意見,就形成一種凡事都要形成一致意見的規矩,讓每個人都有不要去破壞一致性的自我潛意識的壓力。

從眾的壓力壓制了一切異議,異議的缺乏造成了一致同意錯覺。

8。心理防禦

群體成員會自覺充當了領導者的心理衛士,把反面資訊遮蔽掉,但卻無法保證決策的正確。

在伊拉克戰爭中,群體思維表現得尤其充分。

無論是薩達姆還是布什,身邊都有一大批和他們具有同樣目的的人們,迫使有不同意見的人閉嘴不言,而他們只願意聽自己假定的資訊——伊拉克的假定是軍隊和人民會對入侵者進行反抗,而美國的假定則是成功地入侵會帶來短暫的和平佔領和今後長期的民主政治。

結果卻是薩達姆丟了江山丟了性命,美國長期陷入了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的泥潭,而戰前穩定富裕的伊拉克最終變成一個爛攤子。

我們透過獲得的資訊能清晰地看到,俄羅斯領導者在俄烏戰爭前,表現出的

過分自信

自我錯覺、對不同意見的遮蔽、對敵手的判斷失誤,以及不被外界認同的自說自話的戰爭道義解讀

等,都凸顯出群體思維在其決策中起了重要作用。

群體能不能預防群體思維,儘量做到決策科學合理呢?

核戰爭要來了嗎?

還是有辦法的:

1。公正——不偏向任何立場。在群體開始討論時,不要讓成員表明自己的立場,尤其是領導者,因為這樣會妨礙資訊共享,導致決策的質量降低。

2。鼓勵批評性評價,設定一個“魔鬼代言人”,專職提出各種反對意見。這會刺激原來的想法,並使群體對反對意見持開放態度。

3。把群體劃分成幾個小組,然後再重組在一起表達不同意見。

4。歡迎局外的專家和夥伴提出批評。

5。在實施之前,召開被稱為“第二次機會”的會議,讓大家暢所欲言。

如果這樣做,可能會花費更長的決策時間,但最終證明會更少犯錯,也更有效。

《聖經·箴言》裡有句話很有道理:

鐵互磨得以鋒利,人切磋得以啟智

”。

此話送給普京總統,但願他和他的團隊能清醒過來,徹底摒棄群體思維,開啟“頭腦風暴”模式,集思廣益,做出正確的決策,使人類遠離核戰爭的烏雲。

TAG: 普京群體思維決策群體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