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做個上海人,其實挺“倒黴”的

由 魔都財觀 發表于 美食2022-12-21

不少滬漂和新上海人在上海呆久了,會有這麼一種感覺:

在上海混得好的,好像都不是上海人。

在很多人看來,上海土著能力一般,也不願意努力,孩子嘛也不想多生,每天就朝九晚五地上班,過過自己的小日子。

像我這種每天積極做直播、寫稿子,研究上海樓市的人,也經常被冠上非典型上海人的名頭,彷彿上海人天生就是慣於平庸的人。

在我看來,以上這些算是一個事實,但其實也是一種錯覺。

很多人說上海人普通,甘於平庸,其實普通不普通那要看跟誰比。

如果跟在新上海人相比,可能會顯得有些普通。

大部分上海土著都是在公司裡或者體制內做個小職員,每日朝九晚五,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過過小日子,的確很普通。

而外地人或者新上海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在公司裡要麼是銷冠,要麼是技術高手,要麼做到了管理層。

如果都不是,那抱歉,三十歲以後,他就會離開上海,換個二線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鄉生活。

和上海普通人相比,這些留在上海的外地人或新上海人,他們在事業明顯更能拼,能力也更強。

原因很簡單:

上海的門檻越來越高了,無論是落戶還是買房,如果沒有兩把刷子,你很難留下來。對比上海土著,他們在上海的底子更薄,如果還不拼不衝,那肯定是不行的。

而如果跟其他地方比如安徽、河南、山西當地的普通人相比,上海的普通土著,至少還能享受到全國頂尖的醫療、教育資源,見識也是不同的。

要是早些年靠著拆遷分了幾套房,或者當時眼光不錯多買了兩套房,那就更不普通了,家庭財富都是八位數以上了。

這些人找個輕鬆體面的工作崗位,每天收收租,完全可以躺平了,也確實不需要那麼拼了。

而且因為這些年房價飛漲,土著之間早年有沒有買房,有沒有拆遷,財富差距也是十分巨大的,可謂雲泥之別。

所以,上海這座超一線城市,天然競爭激烈,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

來到這裡的新上海人,來上海也不是單純地生活,而是要從生存跨進生活,他們去拼搏努力讓自己站穩腳跟。

在經過學歷、能力、財力等各方面的競爭之後,他們能留在上海買房落戶,本身就是經過了一道篩選的。

因此這是一場來自全國各地的鳳毛麟角,和本地普通老百姓的比較,那當然是新上海人混得好。

至於那些混得一般的外地人,還是那句話,如果沒有家裡的支援,他們三十歲以後就會離開上海,其他二線城市和老家是他們的退路。

其實每個地方都一樣,都有普通人和“奮鬥逼”,上海這座一線城市天然地巨大競爭壓力,篩選下來一幫來滬的“奮鬥逼”。

對比上海的普通人,自然就顯得上海人不求上進,追求安逸。

至於外地的普通人、佛系者,他們壓根就不會待在上海這個“高壓鍋”裡。

還有一批新上海人,相比前面所說的“奮鬥逼”,他們的段位要高很多,這些人直接帶資進組,上來就買上海內環內大平層,一線江景房。

上海的各種高階消費場所,也到處是他們的身影。

這批人在全國相對數量當然是少數,但集中到上海,就是一個很大的絕對數量。

他們可能是外地的企業家,富二代,上市公司的高管,演藝明星,大學教授等等。

比如去年1。75億拍下古北壹號的上市公司魚躍醫療的實控人,比如湯臣一品的地庫裡,江浙牌照佔了多數。

這批人無論在哪裡,都是塔尖的存在,上海的普通人和他們相比,自然更顯得一般了。

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說,上海的房價是貨幣現象,是由全國的有錢人所決定的。

這些塔尖人群的湧入,極大推高了上海內環內的房價,土著在吃到城市紅利的同時,也夾雜了很多無奈。

越來越多的老上海人被迫遷到郊區,之前是近郊,現在是五大新城。

再說了,混得好不好,其實是個很模糊的說法。

如果混得好的定義是資產有多少,或者有沒有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出成績:

那不好意思,上海人裡面真正混得好的那批人,圈子很封閉,而且都很低調,很多人接觸不到。

而且那批人有個特點,就是並不像大眾認知裡的所謂遊手好閒,或者侷限在證券、股權等錢生錢的金融領域,醫生、工程師、律師等專業技術領域的土著反而更多一些。

他們在各行各業也都做到了精英的位置,不然你以為復旦、交大、財大的土著畢業生,都去哪裡了。

而且他們進出樸素,待人接物也很周到,但是不會輕易和人深交。這和上海人的性格有關係,上海人大都低調務實,看上去有些冷漠,輕易不和人交朋友。

但如果做了朋友,那就相當可靠,但凡有事託付給他們,基本都會幫到位。

另外這批人裡的佼佼者,很大一部分出國了:

倒不是因為別的原因,而是這批人在哪裡都可以混得好,而他們正好處在了上海這個中國對接國際的一線視窗。

做個上海人,其實挺“倒黴”的

在經過改革開放幾十年的飛速發展後,上海已經不是冒險家的樂園了,這座城市更適合消費而非打拼。

所以越來越有點保守主義的大本營的感覺,這點是針對上海普通老百姓的性格來講的,上海人的性格里的守成文化,這幾十年越來越重。

這其實就是每個人,對自己的預期不同造成的。

有的人物質慾望強烈,或者對自己的事業人生有追求,就願意努力一些,拼一些,做一個“奮鬥逼”。

有的人生來喜歡安逸,就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也挺好的。

很多上海普通人,從小到大沒什麼要改變世界的夢想,只想老婆孩子熱炕頭。然後所謂土著,這一點相對比較好達成,達成後自然也沒那麼雞血了。

上海人是幸運的,在很多拼了命想留在上海的外地人眼中,他們出生就在“羅馬”。

上海人也是不幸的,他們的不幸在於他們沒有退路,如果早年沒有靠拆遷分到房,或者當時眼光差沒有買房,他們買房和換房也是很吃力的。

很多大齡的上海單身青年,因為和父母同住,沒有自己的房子,談婚論嫁都很困難。

對新上海人來講,上海可能是個名利場,是個角逐地;而對上海土著來講,這裡是他離不開的家鄉,他們生於斯,長於斯。

滬漂們如果在上海買不了房,他們可以回老家;但上海土著,讓他們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上海,他們又能去哪裡呢?

土著的生育率這些年一直很低,也從側面反映了上海的競爭壓力有多大。

而上海的房子,可能是一些土著,最後的臉面和“護城河”了。

最後,上海土著在上海“混得一般”,其實也是上海城市吸引力的體現,一個地方如果被土著佔據了各種塔尖,那這個地方肯定不會好到哪裡去。

大家如果想要在上海買房或是有任何買房方面的疑問,請私信我,回覆666,送你價值百萬的《上海買房寶典》。

TAG: 上海土著他們買房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