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金光閃耀白道峪 奇峭突兀“小華山”

由 長安人 發表于 美食2022-12-12

白道峪風光 陶滸 繪

秦嶺七十二峪風景各異,太白峪的險,澇峪的俏,團標峪的菩薩真奇妙。若要說起險峻,白道峪當屬其一。

白道峪古稱白道谷,位於西安市長安區引鎮街道境內。其名源於唐代,當時峪內的山樑上修建有興慶殿、南燻殿和金花落等寺廟,其間有一千級石階,蜿蜒至山頂,遠遠望去恰似一條白道,故稱白道峪。

白道峪內的嘉午臺,是喜馬拉雅運動期間形成的花崗岩構成的斷塊山,是秦嶺崇山峻嶺中一組挺拔險峻、奇峭突兀的山峰,由東、西、南、北、中五座山峰組成,狀若蓮花。主峰因山險景奇,怪石嶙峋,景觀別緻,頗具西嶽華山的氣勢,有“小華山”之美稱。

白道峪東西側各有一位芳鄰——大峪、小峪。嘉午臺“一山鎮三峪”,是三個峪口的天然交會處。這三個峪口都可以通向嘉午臺主峰戴頂,白道峪中的道路是難度最小、最適合一般遊客的登山道。

青山濯我目 流水靜我耳

古時,白道峪乃佛教聖地和皇族避暑之所;如今,峪內已經沒有多少皇家宮殿的遺蹟,但佛寺、道觀頗多。我們剛一進入峪口,就看見了一天門、嘉興禪寺,寺內香火繚繞,有僧人誦經,走出老遠亦可聽見梵音嫋嫋。

白道峪目前尚未開發,不收門票,保持著原生態的自然景觀。峪內是簡易的石子路,被洪水反覆沖刷,溝壑縱橫,車輛無法通行。山路沿河而上,兩旁山坡上草木葳蕤,濃廕庇日,遮住了大半路面,很適宜夏日遊玩。

盛夏時節,天氣酷熱,溪流在亂石間默默無言,偶有積水成潭,遊客便駐足戲水。往前走,道路損毀愈發嚴重,凹凸不平,難以通行,許多小道只容一人透過。部分路段無路可行,遊人或攀緣道旁樹木,或以凸起樹根為臺階,或踩踏河中石塊,跳躍前行,野趣橫生。

太白廟附近的道路上滿是碎石沙礫,沒有一點泥土,我們發現山路泛著點點金光,非常奇特。同行的遊客告訴我們,白道峪的石頭矽酸鹽含量高,太陽一照金光閃閃,煞是好看。此處綠蔭如蓋,山風舒爽,草蟲鳴叫,溪流潺潺,大家停下來玩水,發現河道中也有很多亮晶晶的石頭。我大膽猜想:唐代修建白道峪時,就地取材,石階大概就是用這種亮閃閃的石頭鋪就,才會叫作白道峪吧。

有兩位護林員坐在溪邊巨石上休息,聽見了我們的談話,其中一位李大叔自豪地說,白道峪的石頭路,大太陽一照放金光,走在上面,就像上了金光大道。我們點頭稱是。他又說這山裡的石頭很神奇,下雨天一點兒都不滑。他天天上一趟山,不管颳風下雨,走這石頭路,腳底下就沒打過滑。我們嘖嘖稱奇。

另一位也隨聲附和:白道白道,就是金道、銀道、通天道!說罷起身,分頭巡視山林。

李大叔頭髮雪白,身板硬朗,挑著兩袋東西,拄著木棍,健步如飛。到了一面巨大的石壁前,他指著殘存的山洞、石窟、石牆、木樁說,這裡是古時候人們躲避戰亂的地方。我記得《咸寧縣誌》上記載:白道峪有新庵寺。唐時興建,綿延千年,香火旺盛,清末民初尚有僧侶五六十人。1940年,新庵寺被西北王胡宗南改造成秘密監獄,在裡面殘酷迫害了許多革命者和進步人士。現在的白道峪小學就建在廟宇的舊址上,學校內有“革命烈士殉難紀念遺址”石碑。

李大叔自覺擔任了我們的嚮導,走到一個岔路口,他提醒我們:跟緊前面的人,要走腳印多的地方,千萬不敢走到滿是樹葉的小道上去。前兩天,有四個遊客就從這兒走丟了,救援隊找了一天一夜才找到。

白道峪的花草樹木長勢良好,生機勃勃,老樹盤根錯節,新枝鬱鬱蔥蔥,道旁的雜草灌木有一人多高,把道路遮擋得嚴嚴實實,我們一路幾乎都走在綠蔭下,一點兒都不曬。我想,正是這漫山的青翠,滿目的清涼吸引了諸多遊客。當然,在這綠色屏障裡行走,峰迴路轉,稍不留神就不見了隊友的蹤影。大家約定:每走一段,相互喊話,千萬不能掉隊、失聯。

這時,我們遇到了幾位下山的遊客。原來他們昨夜兩三點開始登山,想去戴頂上看日出,可惜遲到了一個小時,錯過了最佳時機。嘉午臺號稱“小華山”,是西安周邊最容易看到日出和雲海的地方之一。每當雨過天晴登頂嘉午臺,回望方坪溝,總能看到讓人心往神迷的雲海。特別是夏秋之際,谷底浮雲升騰變幻,有的會從遊人身邊飄然而過,如同傳說中的仙界。很顯然,他們今天失望了。李大叔安慰他們說,想看好景緻,下回半夜十二點就爬山。

山路陡峭,大家汗流浹背,體力消耗很大,每走十幾分鍾便站住喘口氣。李大叔掏出電鋸,利索地為我鋸下一截樹枝,說,同行也是緣分。這山路不好走,有個柺棍能省一半氣力。還誇我運氣好——他今天要給二天門的師兄安裝斧頭把,修理圍牆,正好帶著工具。我這才看清楚了,他的棍子一頭挑著工具包,一頭是幾個新鮮的玉米棒和幾把掛麵。李大叔心慈面善,與之同行,如沐春風。

我接過後,連忙稱謝。李大叔呵呵一笑,露出一口好牙齒,憨厚地說,這山裡廟多,修行的師父多,他聽不懂經書,但知道學佛就是要讓人做善事,做好事。待會兒到了二天門,他的師兄們還會給大家舍水、舍茶。

山路長不過腳。大家相互鼓勵著,不覺走到了二天門通靈觀。觀前竹影搖曳,搭建有簡易涼亭,亭下一方石桌,幾個長短不一的木凳。桌上放有兩壺清涼的山泉水,一摞紙杯,供人自斟自飲。竹籬門上有對聯:深山古廟道德地,燒香拜佛福祿人。門旁植的依然是幾桿翠竹,在陽光照耀下,綠得透明發亮。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據說道長喜好讀書藏書,學養深厚,廣結善緣,看來真是深山藏高士呀!

聽聞李大叔到來,一身黑衣和一身白衣的兩個道士迎了出來,送上泉水和特製的茶水,並主動為遊客清洗自帶的水果。

一時間,過往的遊客都圍坐在一起,吹著山風,聽著蟬鳴,飲著泉水,輕聲交談,好不愜意!

有人說,白道峪全長三公里多一點,按說也不長,可這山路十八彎,彎彎繞繞不好走,要爬到龍頭上去,最少得四五個小時。到了二天門也只走了四分之一,不能久歇,要趁早趕路。

約莫十來分鐘後,我們戀戀不捨地和李大叔告別。李大叔像叮囑家人一樣叮囑我們:都把水帶好,上面沒有水。你們翻過十八盤,登完嘉午臺,回來時再來喝水。

非是幡動 亦非風動

沒走多久,迎面而來的崖壁上寫了三首詩文,分別是《惜春》《十六字令》《悟空》,義理深奧,大體是勸人惜時、機變、莫生妄念。

接下來就到了聖泉禪寺。小狗“提提”安然地臥在寺院門口。據說“提提”是一隻很特別的二哈,眼睛一白一黑。可是今天它見了人一動不動,我們也不好打擾,便從寺院旁的小路繞道而行。

前方就是坡度較大的十八盤。這段石階路雖說年代久遠,但大體儲存了舊貌,從中隱約可以窺見當年皇家寺院的氣派。不過,大半的路面被荒草泥沙掩蓋,條石七零八落,犬牙交錯,約半米寬,僅容一人透過。個別路段,樹木稀疏,石階近兩米寬,依稀可見原貌,只是路基損壞嚴重,石階斷成幾截,參差不齊,走起來非常危險。遇到寬展的路面,大家便招呼著席地而坐,乘涼喝水——只有在此歇口氣才不會影響其他人上下山。

十八盤七扭八歪,寬窄不一,實在很費腳力。我想起了泰山十八盤的順口溜: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覺得白道峪的“十八盤”也該有個順口溜:寬十八,窄十八,不寬不窄又十八。

其實,十八盤的臺階路並不是最難走的——最難走的是拐彎處,既沒有石階,也沒有碎石塊,完全是沙土路,我們只好踩著前人踏出的腳窩小心翼翼地挪動。有的地方陰暗潮溼,非常陡峭,需要手腳並用向上攀爬。在這種時候,即使再累,也得堅持往上爬,千萬不敢停留,更不能左顧右盼,否則很容易滑落山澗。

“遊客朋友們,歡迎來到美麗的嘉午臺……”就在我們神情緊張、筋疲力盡時,山頂傳來了大喇叭的聲音。快要到農家樂了,有盼頭了。我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不到一個小時就爬到了白道峪和大峪之間的分水梁。

分水樑上有一座小廟,廟前有一長溜涼棚,棚下的小攤就是傳說中的農家樂。老闆很熱情,招呼大家吃不吃飯沒關係,先坐下休息。他們售賣飲料礦泉水、綠豆粉魚和野菜涼皮。涼皮有寬有細,還有一種少見的燕麥涼皮,好吃有嚼勁。

這裡是登頂嘉午臺的必經之地。從白道峪、大峪上山的,從山頂返回的遊客都會聚到了一起。大家在此歇息乘涼,補充給養,相互交流登山經驗,很是熱鬧。

有三個年輕人剛剛從雪瓦山返回。雪瓦山是嘉午臺的西峰,也是嘉午臺真正的最高峰,海拔1900米。遊客大多到龍脊龍頭處遊玩,很少到雪瓦山。從龍脊到雪瓦山只有密林下的一條小路,一人寬窄,艱險異常,需要拉著身邊的鐵鏈才可上行,一般的戶外俱樂部都不會安排這條線路。他們再三建議我們只需爬到龍頭處即可——雪瓦山雖然風景壯美無比,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不要去。

三個年輕人嗜好戶外運動,自稱爬遍了秦嶺七十二峪,但嘉午臺的險峻還是出乎他們的意料,無論是奇險還是風光,完全可以與華山相提並論,叫它“小華山”一點都不誇張。另外,分水梁這麼熱鬧也是他們沒遇到過的——從來沒見過,一座沒開發的山居然引來了這麼多遊客。

一對年輕夫婦剛從大峪爬上山來,他們氣喘吁吁地告誡大家下山一定要從白道峪下山,大峪這邊山路太滑太陡,實在不好走。農家樂老闆也善意地提醒大家不要玩嘉午臺環線穿越之旅,那樣很容易迷路,半夜三更在山裡打轉轉,危險太多。

三個年輕人也承認,他們曾經多次遇險,有一次是從齊腰深的洪水中逃出來的。他們昨天半夜上山,看完日出雲海,爬到了雪瓦山,原計劃去蓮花洞景點,那是陝西合陽籍佛教大師、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剃度出家的地方。現在,他們體力消耗實在太大,只好遠眺一下蓮花洞。

說話間,一位中年男子帶著父親和兒子從白道峪這邊爬了上來。祖孫三人汗流浹背,一上來就要了三碗紅油涼皮,就著自家烙的鍋盔饃,痛痛快快地吃了起來。三個小夥子,從揹包裡取出一個小西瓜切成月牙塊,吃得酣暢淋漓。吃罷西瓜,他們又掏出自熱火鍋,加入礦泉水,很快火鍋裡誘人的香味飄散開來,勾出了人們肚裡的饞蟲,吸引了好幾個小朋友。三個小夥子謙讓了一番,就著白吉餅自顧自地大吃起來。吃了幾口,他們開始直播,最帥的那位當仁不讓是主播,對著鏡頭來了一段脫口秀:走過萬水千山,從來都是形隻影單,沒成想在白道峪,遇到了這麼多驢友夥伴!在山頂崖畔,吃個火鍋午飯,在涼爽山風中,留下這難忘紀念。

此刻,整個嘉午臺也許是秦嶺北麓最愜意最熱鬧的所在了。

由於這對夫妻常年在此擺攤,分水梁人氣高漲,已經成為嘉午臺的地標。許多迷路的人,都是循著喇叭聲音找到了分水梁。在他們眼裡,這喇叭聲就是航海的燈塔,是指路的明燈,是心靈的驛站。

看著外面火辣辣的太陽,我們真想永遠坐在這涼棚下,吹著徐徐山風,賞著峰巒層翠,品著山間甘泉,聽著眾生言談。

非是幡動,亦非風動,是你的心在動。三個小夥子彷彿看出了我們的心思,鼓勵我們一定要一鼓作氣,爬完最後一小半路程,登上嘉午臺,飽覽“小華山”的風光,不然終身遺憾。

古今傳此嶺 天下勢崢嶸

頂著正午時分的大太陽,向嘉午臺進發。

隨著海拔升高,植被變化很大:山上喬木明顯變矮,灌木依然蔥蘢,山間小路完全暴露在陽光下,沒走動幾步,汗水就溼透了衣背。

烈日暴曬,道路艱險,我們既要注意腳下安全,又要欣賞美景,無暇擦拭汗水。別的暫且不說,僅是建在懸崖高臺上的寺廟,從下到上就有文殊茅棚、地藏殿、護國寺、興慶寺等。其中最險峻的當屬興慶寺。

興慶寺建在戴頂的一處高峰上,可以沿著坡度近80度的登雲梯上到寺院後門,也可以走搭建在懸崖邊的小路,繞到寺門前。登雲梯俗稱“小梯子”,有二十多米長,開鑿在一面巨大的崖壁上,一側是深不見底的溝谷,有鐵鏈護邊。我們踩著登雲梯,扶著鐵鏈,順利爬到了網紅打卡點——南天門,暗自歡喜。

寺內香火不盛,僧人寥寥,但篤志靜修,神情默然。佛門乃清靜之地,我們在大殿前屏息斂氣,生怕擾了僧人們修行。遠在唐貞觀元年(627)前,嘉午臺就聞名天下。歷史上,曾在這裡長期居住修煉的有印光、虛雲、妙闊、定慧等40多位著名法師高僧。唐宋以來,歷代不少達官貴人、名人學士曾到此遊玩,並賦詩作畫。

嘉午臺所在地引鎮俗名引駕回,相傳唐太宗在南山狩獵迷路,尉遲敬德在此尋得聖駕,引駕回宮而得名。引鎮素有“千年古鎮萬人集”之美譽,足見其昔日繁華。李商隱《無題》中有“白道縈迴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的詩句。這是白道邊的一場美麗邂逅,那端坐在華麗馬車內的倩影,勾起了詩人無限遐想。

站在寺院,俯瞰腳下萬丈深淵,心驚肉跳;遠望山下,草木層層疊疊。陣陣山風吹過,綠浪滾滾,山路隱藏得無影無蹤。我忽然又琢磨起白道峪的名字:盛唐時期,白道峪作為皇家避暑勝地,寺廟一般都是大磚闊瓦,琉璃滴水,其他一應設施都應符合皇家禮制。據考證,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中的“天街”就是如今的朱雀大道,寬度居然有150米,相當於三條高速公路的寬度。那麼,作為皇家寺院的配套建築——十八盤石階的寬度可想而知。而南天門,古稱天門關,是天庭正門的入口。在神話傳說中,南天門是人界和仙界的入口處,比如孫悟空上天庭一直走的都是南天門。如果把一天門、二天門、南天門聯絡起來,這一千級臺階,宛如天梯飄落山間,蜿蜒曲折,逐漸隱沒於天際,不就是通往仙界的白道、大道、正道嗎?我為自己的發現驚喜不已。

休息片刻,我們從興慶寺的前門出來,門口有一塊題有“虎口”二字的巨石,其形奇偉壯觀:由東看,它像一隻猛虎,正欲撲向山林;由西看,它像一隻蒼鷹,似在白雲中騰空而起;由北看,它巍然屹立,直抵雲霄,大有龍盤虎踞之勢。出了興慶寺一路繞著奇石走,相傳是關公劈開的破山石,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飛來石立於崖邊,搖搖欲墜,讓人惴惴不安,緊步透過。

嘉午臺最大的看點還是龍背和龍頭。過了迴心石就是最危險的“大梯子”朝天梯,這是一個約50米高的陡壁,三面臨空,上面鑿有92級石階,兩側有明萬曆十一年(1583)鑄造的鐵鎖鏈。這是遊人上山的唯一通道。遊人攀緣著鐵鎖鏈前行,兩旁全是看不到底的深淵,萬不可俯視腳下,否則心驚目眩,隨時可能發生意外。朝天梯與華山的百尺峽、千尺幢相比,毫不遜色。

過戴頂,出南門,直下數丈,便是龍背。龍背像一座天然的橋樑,架設在龍頭和戴頂的興慶寺之間,下寬上窄,最窄處二三十釐米,真像條龍的脊背。龍背一側還有一個天然的石平臺,叫神仙場,像一扇巨大的翅膀。有膽大的人在那裡擺拍,也有人在那裡品茶。

龍背的南邊是龍頭,需走長空棧道。由於體力不足,心跳加快,我們停下了探訪的腳步。

臨別之際,回看戴頂,孤峰聳立,如同仰首問天的哲人;俯瞰秦川,大峪水庫宛如天眼,山下村鎮星羅棋佈,西安市內高樓林立。山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飄然欲仙,不忍離去。

下到山神廟的觀景臺,再次回首嘉午臺,無論是大的輪廓還是區域性小景,都是那麼險峻、神奇。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能工巧匠的心血之作,讓人頓生敬畏之感。再次縱觀秦嶺山脈,綿延起伏,巍峨高大,氣勢磅礴,氣象萬千,猶如巨龍橫亙在天際間。

“古今傳此嶺,高下勢崢嶸。安得青山路,化為平地行。蒼苔留虎跡,碧樹障溪聲。欲過一回首,踟躕無限情。”秦嶺是中華民族的龍脈,和合南北,澤被天下。賈平凹先生在《秦嶺記》中稱秦嶺為諸神經過的路,是大地之脊,是中國最偉大的山。秦嶺北麓的七十二峪猶如王冠上的串串明珠,點綴其間,散發著迷人的光芒。白道峪作為其中之一,以其雄奇險峻的風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蘊,為我們展示了大美秦嶺神秘的一角,吸引著我們繼續攀登、探索!

梁新會

TAG: 白道嘉午我們遊客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