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由 牛哇看動漫 發表于 美食2022-12-09

文/

高畑勳

我完全不會跳舞,但是覺得大家彼此牽手繞圈圈的迴旋舞很有趣。可惜的是,我這個年代的人念中小學時不曾被迫跳土風舞。

我會說「被迫」,是因為的確常聽聞人們這麼說。他們嚷嚷著很討厭,還得假裝牽手。

△《含羞草》

我雖無經驗,乍聽之下總會臭罵友人一頓:「無端浪費良機也太蠢了!小時候肌膚接觸不夠,長大了可會出問題的!」不過,孩提時的我要是得上臺跳土風舞,恐怕也會害羞到不敢和女孩牽手。

圓圈舞,不是專家跳的迴旋舞,而是一般人繞圈圈跳舞。無論是普羅旺斯的法朗多舞、加泰隆尼亞的沙當那舞,還是日本的「籠中鳥」,各地的民族舞蹈都令人備感雀躍。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社會群體的連結與生之喜悅,我曾多次將牽手跳舞的場景帶進我的作品裡。

△《舞蹈II》,在本文中將稱為《舞蹈》

我很喜歡二戰後國際勞動節時誕生的勞動歌曲《結合全世界做成花圈》及其歌詞;我也很喜歡法國詩人福爾的名作《繞著世界跳圓圈舞》:

一般認為

馬諦斯的藝術生涯始於1906年的《生之喜悅》

(The Joy of Life)。

這幅鉅作

譭譽參半

,如今已不被視為畫家的代表作,收錄的畫冊也不多。比起畫作,我更在意標題

「生之喜悅」

,我很喜歡這句話,總覺得畫家採用這個標題另有涵義。

△《生之喜悅》

我認為

這就是他終其一生追求的主題

,1910年的畫作

《舞蹈》

(Dance),顯然就出於這樣的喜悅。

關於馬諦斯的藝術論,眾所皆知的是畫家曾提出的

「扶手椅論」

這並不是他完成大量作品後才提出的理論,而是在著手創作《舞蹈》的前一年所寫下的:「

我的夢想是均衡、純粹又靜謐的藝術,不採用令人憂慮或是在意的主題。對於經商或從事創作等動腦工作的人而言,我的作品如同止痛藥、緩解用腦過度的鎮定劑,或是消除身體疲勞的舒適扶手椅。

△ 帆布油畫《水果盤》

這畢竟是馬諦斯的「夢想」。

他寫下這段話之前,1905年的傑作

《開著的窗戶》

(Open Window Collioure)等多幅野獸派代表作,都稱不上

「均衡、純粹又靜謐」的心靈扶手椅

。畢竟當時他身陷

美術革命

的漩渦裡,在多方嘗試之下,緊繃的情緒也如實反映在作品上。儘管如此,無論哪一幅畫作,他都

企圖以繽紛色彩呈現地上樂園的「生之喜悅」。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開著的窗戶》

畫作

《舞蹈》

寬391公分、長260公分,是

俄國貿易商謝爾蓋舒金向馬諦斯下單的巨幅壁畫

,作為自己莫斯科宅第的裝飾。

馬諦斯在前一年一口氣完成的同尺寸原型也很有名,稱為

《舞蹈I》

;因此這幅《舞蹈》有時也被稱為

《舞蹈II》

2001年舉辦的「MoMA名作展」中,展出了包括盧梭與馬諦斯等人的畫作。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舞蹈I》

那時,我已有一段時間沒溫習馬諦斯的畫集,面對《舞蹈I》的真跡時遲疑了好一會兒。在真跡之前,居然感受不到舞蹈應有的生命力,這真的是那幅我眼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作品嗎?我內心「生之喜悅」的原型,不時會想起的作品就是這副模樣嗎?難不成是我擅自在腦海中將它美化了嗎?

總而言之,我感到莫名失落,也因此沒再細看馬諦斯的其他作品。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帆布油畫《樹林》

如同前述說明,本文所介紹的《舞蹈》(《舞蹈II》)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典藏的《舞蹈I》便是如此迥異,

我已無法確定當年欣賞畫冊時究竟是喜歡上哪一幅。

至少位於聖彼得堡的《舞蹈》充滿我期待的生命力。從強烈的色彩、肉體到動感,無一不鮮明強烈。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帆布油畫《室內裝飾》

神奇的是,仔細欣賞完《舞蹈》後再看《舞蹈I》,又能感受到《舞蹈I》的出類拔萃。當然我是觀賞畫冊,比較後發現兩者恰恰互補彼此不足之處。

例如

兩者的共通點是左側女子的身體像一把弓,線條優美;右下角幾乎要跌倒的女子,放開了手卻又努力要牽手的動作「破壞」了秩序,帶來緊張的氣氛。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帆布油畫《樹蔭下的路》

儘管構圖與姿勢相似,印象卻大異其趣。

《舞蹈I》是

原型,構圖明顯呈現作者的意圖

。五人在畫面所佔據的面積比例、十隻手形成的美麗圓圈、襯托五人的藍天綠地、藍天綠地的配置與對比等等,無一不賞心悅目。

然而女性的身體纖細慘白、柔弱無力,象是對裸體舞蹈感到羞赧。

相較之下,《舞蹈》

大幅強調女子的姿勢、舞蹈動作與色調,藉此彌補《舞蹈I》缺乏的力量與動感。

這些嘗試雖然成功,卻多少

犧牲了原本的優美構圖。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帆布油畫《山的風景》

比較之後,便能瞭解

馬諦斯企圖達成的境地是多麼困難。

2004年舉辦的馬諦斯展就如實讓大眾瞭解,那些人們眼中了不得的畫作貌似一派輕鬆,其實都是畫家嘔心瀝血的成果;好幾幅傑作連同成品與製作過程的照片一併展示。

近年來舉辦的個展多半會事先設定主題或概念,愛畫人非常感激這種極富巧思的安排。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油畫《鬱金香》

我第一次觀賞的畫家個展便是亨利馬諦斯。當時是1951年,二戰後不久,我剛上高中半年,展覽來到東京與大阪巡迴,之後進駐倉敷的大原美術館,讓我這個從未看過展覽的鄉下小孩不需遠赴大城市,就能親炙大師傑作。

初次接觸現代藝術就是馬諦斯的真跡,之於我而言也是至高無上的幸福。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帆布油畫《粉色的房子》

馬諦斯的畫作

簡潔易懂,美不勝收。

他留下許多素描,

一條線就能輕輕鬆鬆捕捉女子的臉部,教人驚歎。

看到他習畫時的男子全裸素描也嚇了我一跳。

那時我還不知道練習素描的目的是掌握人體結構,以為裸體人像必定是女性。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油畫《尼斯花卉節》

當年的展品包含他操刀設計的玫瑰堂模型,連同彩繪玻璃的大型定稿、壁畫習作與工作照一併展出,帶領觀眾進入如夢似幻的世界。

翻閱代替展覽圖錄的雜誌《EZUWE》臨時增刊號,發現色彩與形狀大膽的

1947年傑作《粉紅裸婦》(Pink Nude)

也是展品之一。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粉紅裸婦》

我想世上喜愛馬諦斯的人應該多如牛毛,我也是其中一人。我在多次展覽中接觸到許多真跡,也長期欣賞大原美術館與普利司通美術館的諸多館藏。出類拔萃的設計感總是吸引人們購入海報和大型複製畫。

例如某次看展時買下的

《紅色房間》

(The Large Interior in Red)大型複製畫就掛在家裡的樓梯牆面;我住在能登的小女兒則是在2004年的馬諦斯展買下

《玻里尼西亞的天空》

(Polynesia,the sky)等大型複製畫。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紅色房間》

思索馬諦斯的魅力之際,我往往想提起

俵屋宗達與尾形光琳

。前者是

大膽的色塊與裝飾性

,後者是

裝飾性與金箔底的效果

猶記得

岡本太郎

評論光琳的

《燕子花圖屏風》是「開在真空裡的花」

。我年輕時雖認同他的見解,又想反駁:「金箔底不是真空。」金箔會微微反射光線,

有時像平面,有時又像水墨畫的留白,分不清楚何處是天空、何處是地面。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玻里尼西亞的天空》

馬諦斯的作品也是如此。然而,無論是多麼平面或裝飾性的作品,他還是

利用了無人可及的配色引人入勝,以線條構成的人與物從未抽象化,呈現驚人的具體造形。

要是

畫家缺乏這種造形能力,想必畫不出像一筆畫的優異素描,

也做不來那些充滿魅力的剪紙畫。他的作品

看似能輕易模仿,實際上卻臻至模仿難以企及的境界。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帆布油畫《藍色的夜》

我突然想起,

俵屋宗達《舞樂圖》

中最左側,就是四個戴面具的伶人圍成圓圈,手牽手在跳舞。

馬諦斯出生於北法的勒卡託康佈雷西,是

雜糧商家的長子

。曾

任職於巴黎的法律事務所

,21歲時因盲腸疾病被迫休息一年。不過,

母親在他休養之際贈送油畫畫具, 讓他從此愛上繪畫。

高畑勳:感受不到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真跡中的生命力?

△油畫《在去維拉庫布萊的路上》

1893年,他進入國立美術學校,

師從居斯塔夫莫羅。

1905年,參加巴黎秋季沙龍,使用原色畫成的

《戴帽子的女人》與《馬諦斯夫人肖像》

受人矚目,獲得

「野獸派」

稱號。

1907年,

在巴黎創立學校培育後進

。1941年定居旺斯,埋首創作剪紙畫。

最後在尼斯過世,享年84歲

。代表作品包括

《開著的窗戶》、《生之喜悅》、《粉紅裸婦》與《紅色房間》

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親手操刀設計位於旺斯的小聖堂

,內部裝修於1951年完成,美輪美奐。

TAG: 馬諦舞蹈油畫畫作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