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由 古文觀止尋微探幽 發表于 美食2022-12-06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盈虛”之說,古人文章中多見。

《周易•豐》:“天地盈虛,與時訊息。”

姜太公《六韜》中雲:“天下熙熙,一盈一虛,一治一亂。所以然者,何也?”

“盈虛”一詞本意指“盈滿和虛空”,引申為有餘與不足、強盛與衰弱、成功與失敗、騰達與沉淪、得意與失意、順境與逆境、月亮的圓與缺等宇宙時空中事物的相互轉化發展變化。

與王勃同時代稍晩的陳子昂幽州登臨高臺之際,與王勃同處懷才之遇之時,他們的心境是類似的,這才有了他最為著名的振聾發聵穿越時空的歷史慨嘆《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與王勃“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有異曲同工之妙。

人生一世,不過“渺滄海之一粟,寄浮游於天地”耳,在生命的大海里隨波逐流在命運的巨浪中被動響應而已。時勢造英雄,形勢比人強,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乃知盈虛之有數。

歷史上最為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東坡先生。

蘇軾智商之高毋庸置疑。

蘇軾號稱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大才子之一,與曹植李白並列。但要論才情之全,當無出其右者,古代歷史惟一人而已。詩詞賦文繪畫書法均名列前茅爐火純青登峰造極。

論文章,十二篇入選《古文觀止》,代表作《前赤壁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論詩歌,蘇軾代表了宋詩的最高成就,佳作燦若繁星;論填詞,蘇軾開創了豪放派,名篇如珍珠散地;論書法,蘇軾自成一家,位列宋四家蘇黃米蔡之首,《寒食帖》乃三大行書之一;論繪畫,蘇軾是湖州派的主將,有《枯木怪石圖》和《瀟湘竹石圖》留世;論學術,蘇軾位列唐宋八大家乃蜀學宗師。

智商如此,然則情商如何呢?有些人認為,蘇軾一生抑鬱不得志是因為他的情商有欠缺,就像歷史上很多失意的文化名人一樣,就像賈誼、王勃、李賀等。大錯特錯了,蘇軾情商之高,比起他的智商來堪稱有過之而無不及。

蘇軾自評:“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事實也確實如此。如此之天才全才,卻毫無高官的架子無文人的迂腐氣無讀書人的書生氣,渾身人間煙火氣特別地接地氣。蘇軾也由此成為最受當今國人歡迎的中國古代文化名人文學巨擘。

蘇軾到東京汴梁應試,以第二名的成績進士及第,隨後蘇軾給當時考試的參評官(閱卷老師)梅堯臣寫了一封感謝信,文稱《上梅直講書》。

在文中,蘇軾不露聲色地表達了自己對歐陽修梅堯臣兩位考官的欽佩之心推崇之意,無任何諂媚之辭而感激之情洋溢於字裡行間。

摘其片段如下:

“有大賢焉而為其徒,則亦足恃矣。苟其僥

一時之幸,從車騎數十人,使閭巷小民,聚觀而讚歎之,亦何以易此樂也。”

即便飛黃騰達高官厚祿出入扈從如雲威風八面,而此等快樂遠不能與能成為您的學生的快樂相提並論呀!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以平淡的言語夸人於無形之中,而讚美之意於樸實的文字中直透而出,非徒技術,實藝術也,可謂出神入化妙到毫顛。

蘇軾曾寫過不少非常著名的歷史人物評論,《賈誼論》《晁錯論》就是其中兩篇。這些評論對多位著名歷史人物的是非功過作出了與眾不同而又令人信服的評價,富有思辯力充滿邏輯性,準確分析當時形勢,洞察人物性格缺陷,並設身處地給出最佳應對方案,令人拍案叫絕歎為觀止。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賈誼通常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懷才不遇的代表,但蘇軾卻認為賈誼的不幸遭遇不能都怪漢文帝,他自己也有很大的責任。“賈生志大而量小,才有餘而識不足也。”

漢文帝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全賴周勃陳平灌嬰等劉邦舊臣的擁立。賈誼年紀輕輕一介書生又深得漢文帝賞識信任,本來就已招致這些老臣的忌恨和不滿,又要文帝即位之初於一朝一夕之間廢除老臣們認可的規章制度按照他的主張推行改革,不僅僅是難度大,實際上是根本行不通的。因為如此一來勢必得罪這些老臣們,失去了他們的支援,文帝皇帝的位子就坐不穩了。形勢如斯,文帝又怎麼可能冒這麼大的風險支援他呢?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那麼,賈誼應該怎麼做才最合適呢?

對上,應取得皇帝的信任,對下應與這些老臣們從容地加深交往逐漸地培養感情,從而使得天子不疑慮老臣們不猜忌,這樣的話不出十年,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非如此,則不能成功。要知道,凡事無慾速,欲速則不達呀。

大家覺得東坡先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如何呢?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還有一個晁錯的例子。

“天下治平,無故而發大難之端;吾發之,吾能收之,然後有辭於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責,則天下之禍,必集於我。”

天下太平無事,晁錯為長遠之計,提議削藩。你提的建議你出的主意,你得有辦法解決引發的問題,然後才能對天下人有所交待。事情發生了,你沒有擔當精神貪生怕死,竟然想甩鍋給皇帝自己溜之大吉,有這樣的好事嗎?大禍不遠了!

那麼,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最佳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變亂因為自己而發生,就應當挺身而出,成功則大功一件,功成名就,青史有載;不成,慨然以身許國,則為國而死,也不失為男子漢大丈夫,照樣留英雄之名於後,總比留下一個遇事甩鍋不敢擔當的懦夫形象要好得多。

這樣的蘇軾,就常理而言,應當諸事如意仕途順遂青雲直上兼濟天下建大功立偉業才對,可事實又怎麼樣呢?以蘇軾智商情商雙加持,以東坡先生洞察世事能力之強解決問題水平之高維護關係方法之妙,猶一生顛沛流離艱苦倍嘗,令人唏噓慨嘆不已不由得為之一掬同情之淚。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既然盈虛有數,則當如何應對?

《莊子•秋水》:“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也許東坡先生早已意識到了人生的盈虛之數。“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東坡先生事實上做得也很好。他的心態是平和的,他的行為是積極的,他的態度是樂觀的。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這種瀟灑坦蕩知足常樂的態度不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其實,換個角度看,我們大可不必為東坡先生感到遺憾。

禍福交錯乎倚伏之間,興亡纏綿乎盈虛之會。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是的,很可能是這樣的,我們有極大的機率失去了一位大有作為的忠心為國誠心為民的卿相王侯,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我們實實在在地擁有了如此有趣這般可愛的一位文學大家文苑奇葩。

《滕王閣序》中的典故:“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他的那些超凡脫俗絕類離倫的詩詞賦文,是極其罕見的思想寶庫;那些冠絕古今的千古名篇,是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猶如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為聲,亦猶山間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入體則使心靈淨化靈魂昇華。而後來之芸芸眾生,無論貴賤貧富,皆可享用之,且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此亦可謂盈虛有數。

TAG: 蘇軾盈虛賈誼東坡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