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小賣部裡的辣條故事多

由 德國赫施曼 發表于 美食2021-12-12

辣條是小麥粉(或其他穀物、豆類)加水、鹽和糖擠壓熟化出來,然後調味而成的一類食品。隨著奧運冠軍全紅嬋的一句“今晚我要吃很多好吃的東西,現在我特別想吃辣條”而熱度飆升。

辣條起源於湖南平江,當地具有十分久遠的醬幹、麻辣醬幹、麻辣豆筋製作歷史。1998年湖南發生特大洪水,大豆的產能大幅下降,當地人用麵粉代替豆粉,採用擠壓機械加工,發明了麻辣味的辣條。

但平江縣位於長江中下游,並不生產小麥。所以後來作為小麥主產區之一的河南就成為了辣條生產的首選地。也正因如此,辣條生產分為南北兩派,“南派”主要集中在發源地平江縣周邊;“北派”則主要集中在河南鄭州、漯河等地,以衛龍辣條為主要代表。

後來,湖南將辣條劃入擠壓糕點類食品,寧夏將其劃為方便食品,河南、湖北等將其歸入調味面制食品,執行的標準也為各地的食品標準,差別較大。

2019年1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關於加強調味面製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將辣條定位為調味面製品,生產企業要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新增劑使用標準》(GB2760)使用食品新增劑,其食品生產衛生規範和設施條件管理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範》(GB 14881)執行。

有了明確歸類和對應的標準,辣條的就有了具體的檢測專案和範圍。辣條的檢測除了色澤、滋味和氣味、狀態三個方面的感官測定外,還有理化指標(水分、酸價等)、汙染物(重金屬、亞硝酸鹽等)、真菌毒素、致病菌及其他微生物、食品新增劑等。

這些是很有代表性的食品檢測專案,其中樣品前處理階段需要頻繁新增硝酸、鹽酸、高氯酸、氫氧化鉀等強酸強鹼試劑,很多檢測還要配製標準曲線,需要新增不同體積的標準母液和稀釋液,德國赫施曼的瓶口分配器、電子稀釋配液系統可快速、準確、安全地完成分液、配液等工作。赫施曼還針對食品酸度開發了“食品酸度測定液體前處理系統”,使酸價檢測更加便捷、高效。

TAG: 辣條食品調味檢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