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為什麼國人口味越來越重

由 文思神遠 發表于 美食2021-08-01

為什麼國人口味越來越重

每次同女朋友去吃飯,都會為點什麼菜而犯愁。因為她不能吃一點辣,一點不誇張地說,即便見到菜裡有一兩個紅辣椒都會上火,更別說吃了。以前我以為是嬌情,直到上個月去台州一中醫世家哪裡拜訪,一個就診的婦女說她老公也是這樣,吃三四顆紅棗或七八粒枸杞就會牙齦腫痛,便秘上火,十分痛苦。這時我才相信朋友的話沒有絲毫誇張。

現如今無論是大排檔,還是小菜館,抑或是大飯店、大酒店,不分南北,不管東西,無論什麼菜系,幾乎全被“辣”統治了,全國人民的口味幾乎全都淪陷在四川的麻辣中。

為什麼中國人口味越來越重呢?我覺得這很奇怪,以前有“八大菜系”,各有各的拿手絕活,各有各的偏重口味。除了川菜、湘菜的麻和辣,其它菜系各具特色,尤其是上海和蘇杭等地,菜系更是講究甜糯。可是,你現在再到這些地方吃當地菜,也幾乎菜菜含辣。

整個中國人的口味都變得很重,這個“重”,我以為不僅僅重在一個“辣”,更重在“油”和“佐料”。

以前中國人大多隻知道菜籽油,麻油,花生油三種。再看現在各種食用油、調和油數不勝數。而無論是餐館飯店還是私家炒菜,沒有不放油的。

再說佐料,以前多是蔥、蒜、姜、胡椒、八角、醬油、味精等。現在在此基礎上增強了更多調料,可是五花八門,而且更有什麼麻辣汁、酸辣汁、雞粉、雞汁等等不一而足,似乎不用這些佐料、調料,菜就淡而無味,無從下口了。

就拿現在最流利的川菜來說吧,三四十年前根本不像現在這樣。上個世紀1985年代,我在空軍四川樂山某航校學飛行,那時的川菜,雖很麻辣,但麻得通透,辣得舒爽,根本不像現在菜湯上全漂著一層厚厚的、紅紅的辣椒油。現在這種麻和辣根本不是正宗的麻辣,麻辣得邪性、邪乎。前年去成都出差,發現當地的川菜也變了樣,似乎也隨著時間的改變而進行了改良。

十多年前還在軍營時,比較流行“老乾媽”,當時以為訓練苦,強度大,士兵們用“老乾媽”刺激一下味蕾,激洗活一下疲憊的細胞。沒想到後來入伍計程車兵越來越多,越來越辣,就覺得現在的年輕士兵在家就是重口味,大概是嫌軍營的菜口味太炎,不過癮,所以改善改善。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一個感受:現在魚蝦等水產品沒有以前“鮮”了。我以為除開人工養殖的因素在外,最主要的是麻辣和各種佐料、調料破壞了它的“鮮”。

不單單在吃上追求“重口味”,在穿上也是如此。什麼露臍裝、露背裝,好像越露越好,越少越吸引眼球。

在文化上似乎也是如此。比如書法界的“醜書”,用身體各個部位或各種工具寫就的 “怪書”,以及動輒幾十平方米的紙、幾十公斤重的筆,寫就的“大書”“特書”,似乎不驚世駭俗就不是“書法家”,不下“重口味”就得不到承認。

那天我正好在中醫世家工作室裡,就些請教了他。他特地從中醫理論上說出一番道理,我聽了受益匪淺。根據中醫五行學說,酸、辛、苦、甘、鹹五種味道與五臟有著特定的“親和性”。《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說道,“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而在《彭祖攝生養性論》中強調:“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原來老祖宗早就研究過,真是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後來,我與他進行探討時,我提出自己的疑問:一是不是現在年輕人從就是吃重口味的食物,喝各種酸辣飲料造就了他們的“重口味”。二是不是中國人現在壓力大,節奏快,脾氣大,戾氣重,不得不用“重口味”來解壓一下,釋放一下。他聽後不置可否,說一定道理。

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老子在《道德經》的一段話: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如果我們多吃清淡的食物,大概也能保持一份淡泊寧靜的心境。

TAG: 口味麻辣川菜現在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