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秋葵:啥網紅不網紅的,我有我想法

由 狐的小廚房 發表于 美食2021-07-16

秋葵的老家在印度,作為“舶來菜”而言,這位小夥伴算是姍姍來遲的——20世紀初,它的身影才出現在國人的視線中。

猜測對於大多數“中國胃”來說,秋葵,無論味道還是口感,都不算太友好。特別是它內部一顆一顆的小籽(一咬爆漿),還有滑溜溜的黏液,是足夠勸退不少人的。但是商家總有各種營銷手段,把它包裝成網紅。“蔬菜之王”“抗疲勞”“對男孩子好”“降血糖”“美容”……

真真假假,一堆標籤貼上來,大概秋葵自己都啼笑皆非。

秋葵:“盛名所累!煩心事說都說不完。”(圖片來源:網路)

我對秋葵談不上特別喜歡。縱然有些熱情,也是好奇心和玩心更重些,倒和那些賣家吹出來的優點沒多大關係。所謂好奇,是因為稀罕那種黏滑的口感,覺得動動腦子的話,一定能變化出各種有趣的美食來。好玩的成分就更簡單了:秋葵的橫截面像小星星,莫名蠢萌。

一閃一閃亮晶晶(並沒有 ) (圖片來源:網路)

說到秋葵的吃法,話題就又打開了。這東西雖然算是果實類蔬菜,但我們沒辦法用對待番茄、西葫蘆的思路去對付它。勉強要類比的話,倒是青椒可以拉來做個對標——都是外面一層果肉,薄薄的,裡面裹著一堆籽。

所以對秋葵入菜,大家的喜好一般也就分成兩種:要麼爽脆,吃的就是一口鮮嫩;要麼入味,把秋葵本身的味道用調料燮理過,成為讓人耳目一新的菜品。不過就我觀察,還是前者更多些。

要讓蔬菜最大程度地保持原味,肯定是(在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生吃。只是畢竟身價擺在那兒,所以飯店的做法是擇了嫩秋葵,用鹽水把茸毛搓洗乾淨,和醬油之類的料碟一起端上來,美其名曰“秋葵刺身”。講究點的還會在秋葵下面襯上碎冰,襯得秋葵越發青翠欲滴。

這種吃法我是極喜歡的,卻不敢多吃,因為怕胃疼。

舉報!有秋葵惡意冒充多肉小盆栽(圖片來源:網路)

可能大多數人對生秋葵仍然心有疑慮,所以先用水焯一下再涼拌,是個折中的辦法,只是如何讓焯水後的秋葵和新鮮的一樣脆嫩,就考較本事了。三刻以前出過一道冷盤“鮮花椒拌秋葵”,隔得太久,味道實在想不起來了。然而翻了翻當時的評測筆記,還能找到一點線索:

“麻、鮮、酸、鹹,一輪輪在口腔中擴散開來。”

這是基本味型了。說起來,在外面經常吃到的焯拌秋葵,的確多是用花椒油調味。但酸味少見。也許這種味道可以擴大口感中“爽快”的感覺。不過,“爽脆”更多還是要靠物理手段。證據是當年隨食材包配送的烹飪說明:

“大廚秘製的冰涼醬汁令秋葵保持爽脆口感,鮮花椒的鮮香微麻更是一絕。”

那次吃完秋葵,胃還真的沒有疼(圖片來源:321cooking)

當然也有不脆的吃法。別看秋葵長得怪里怪氣,腔子裡的黏液也讓人心裡嘀咕,其實真用來燒菜的話,把它看成普通的蔬菜就好,黏液只當是天然芡。有段時間我喜歡用秋葵做半燉半炒的湯汁菜。豆腐、牛肉、蘑菇、魚丸,有啥放啥。靈感同樣來自於三刻——他家還出過一道“黑蒜秋葵炒魚滑”,高貴冷豔,然而味道極好。

然而² 又是辣的(圖片來源:321cooking)

更有意思的是以前不知哪裡撿到的方子:把焯熟的秋葵切碎,再用味噌、醬油、味啉調成醬汁,和秋葵碎攪拌均勻後,一起鋪到米飯上,便是一份很有意思的味噌秋葵拌飯。記得原菜譜中用的米飯裡還加了藜麥,無論味道還是口感都更豐富了。藜麥探頭探腦的小樣兒,和秋葵裡的小圓籽相映成趣。

秋葵:啥網紅不網紅的,我有我想法

那時拍照還不怎麼行,擺盤更嚇人(笑)

最後用一則關於秋葵的花邊新聞結尾——你知道秋葵最可能做的兼職工作是什麼嗎?

秋葵:啥網紅不網紅的,我有我想法

作為網紅,當然要直播(圖片來源:網路)

這段話是在準備文章素材時,在“秋葵”(咖啡黃葵)的百科詞條裡看到的。當時嚇了一跳,還以為公司裡沒做完的工作陰魂不散地追回家裡來啦。

2021年3月20日

TAG: 秋葵口感味道圖片爽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