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美食美味《老北京的炒疙瘩》

由 美食美味散文集 發表于 美食2021-07-10

[來看我][來看我]

帶您瞭解更多各地的美食美味

炒疙瘩是老北京飯菜合一、經濟實惠、可葷可素、口感百變的大眾食品,草根美食。飯菜合一的食品很多,諸如餃子、包子、麵條、炒餅等,但色香味形俱佳的當屬炒疙瘩。

炒疙瘩的主料是白麵和好後揪制的麵疙瘩,下鍋煮到八成熟,撈到涼水盆中衝後待用。炒疙瘩的配料,可以是肉丁,諸如豬肉丁、羊肉丁、牛肉丁、雞肉丁、蝦肉丁,甚至魚肉丁,菜蔬可以是土豆丁、胡蘿蔔丁、白菜丁、黃瓜丁、香菇丁、彩椒丁等,還可配些煮熟的青豆嘴兒、黃豆嘴兒以及嫩的青豌豆等。熱鍋加油翻炒肉丁兒、菜蔬丁兒和各類嫩豆兒,然後將麵疙瘩撈出控淨水加入繼續翻炒,出鍋前噴點兒醋,加點兒蒜末,裝盤即可。剛出鍋的炒疙瘩,五彩繽紛,香味四溢。麵疙瘩粒粒色澤深黃,鬆散不粘,菜蔬配料淡黃翠綠微橙亮紅相間,賞心悅目。食之則綿軟柔韌,醇香可口,滑爽鮮鹹,珠聯璧合。尤其是入了味兒的麵疙瘩,吃起來又綿軟又有嚼勁,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嚼頭,其樂融融,美味無比。

炒疙瘩是一道製作簡單,人人可試,個個可做,留有無限想象空間的美食。配料全選蔬菜等素食,可做“全素炒疙瘩”;配料多擱肉丁,擱各種肉丁,可做“肉味炒疙瘩”;配料全用海味,大蝦肉、蟹肉、蟹黃、海蠣子,可做“海鮮炒疙瘩”;配料全用水果,蘋果丁、香蕉丁、草莓丁、鳳梨丁,可做一道“水果炒疙瘩”。總之,配料可以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情而異,海闊天空,不拘一格,隨意搭配,創意無窮,創新無盡。

我向來主張:美食無定法,美味靠創新。那種把用何原料,用何調料,甚至各種原料、調料的劑量規定到幾兩幾錢的介紹美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樣原料,產地不同,季節不一樣,野生還是家養,差異何止天地?就拿花椒來說,僅四川的花椒就分南路花椒、清溪椒、富林椒、西路花椒、大紅袍、小路椒、金陽椒、轉紅椒、高足椒、青椒、野椒、臭椒等,味道差別之大,非常人所能辯。無論是廚師還是家庭主婦,下廚掌勺萬萬不可墨守成規,更不能照著書本炒菜,把握好“五味調和”之準則,靠“御用之妙,存乎一心”,靠你的感覺,靠你的體味,靠你的領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此時你就是“治國”的首領,你就是指揮千軍的司令。

烹飪美食,只要把握要點,領悟精髓,就會做好。老北京炒疙瘩的關鍵在於制面疙瘩。和麵時要加點鹽,加雞蛋更好,鬆軟滑爽,富有營養。軟硬要合適,一般比餃子面略硬,比手擀麵稍軟。和好的麵糰一定要餳,讓麵糰在餳發的過程中獲得靈性,這樣的麵疙瘩不死,爽滑有嚼頭。麵疙瘩的大小以黃豆粒為準,切成條後用手揪,機軋刀切都會丟失靈性。煮麵疙瘩時沸水中要加點鹽,煮到八成熟,撈出用涼水衝,切忌用涼水泡,久泡會使麵疙瘩失卻筋骨。炒疙瘩的配菜好比包子餡,可以有多種選擇。無論是肉是菜宜切成丁兒,與麵疙瘩相和諧。炒疙瘩吃起來要用勺,舀著吃,主食副食融合在一起,口感豐醇,有滋有味有嚼頭。

美食美味《老北京的炒疙瘩》

研究炒疙瘩的歷史,人們發現這完全是一種創新美食。創新有時間有地點,創新者有姓氏有故事。話說1912年民國初立,生活動盪,民生凋敝。在北京和平門外虎坊橋東北的臧家橋,住著一家姓穆的母女,為維持生計娘倆開了一家小麵館,起名叫廣福館。本小利微,飯菜平常,生意很不景氣。一日,早晨和了十來斤的面,到天黑才賣了不到一半,真愁人。和好的麵糰,如果隔夜再用就會餳發過頭,吃起來口感不好。穆老太太把剩下的麵糰拿出來揉了揉,擀了擀,用刀切成筷子狀的條,然後用手揪成比骰子稍微大一點的小疙瘩,放到開水鍋裡煮熟,之後撈出來在陰涼處晾著。晚上,母女倆就用這些熟麵疙瘩加了點青菜炒著吃了。誰想到這樣隨便做出來的麵食,竟然味道不錯。於是,穆氏母女決定第二天試著給食客做著吃,並且給這種新發明的麵食,起了個名字叫“炒疙瘩”。

美食美味《老北京的炒疙瘩》

因為炒疙瘩的味道香鮮,價格也便宜,許多新老主顧都搶著吃新鮮。炒疙瘩的雛形形成了。母女倆開始精心製作這種炒疙瘩,並且在配料上逐步改進,終於創出了別具風味的小吃。大家知道母女姓穆,於是有些好事的讀書人戲稱其為“穆家寨”,從此穆家寨的炒疙瘩聲名鵲起,遠近聞名。後來,逛琉璃廠的窮酸文人,為圖便宜便拐到“穆家寨”去吃炒疙瘩。當時有位能寫書法的文人,覺得母女倆挺有意思,於是潑墨題詩,留下了一幅字兒:“廿載蜉蝣客燕京,每餐難忘穆桂英。寄語她家女招待,可曾親手去調羹。”凡事有人開頭便有人尾隨,據說畫家胡佩衡、於非誾也曾為之贈字畫,對炒疙瘩倍加讚賞。

美食美味《老北京的炒疙瘩》

因了穆家寨炒疙瘩生意越來越好,不斷有許多飯館都紛紛仿效,比如前門外李紗帽衚衕有家姓馬的飯館自1929年經營炒疙瘩後,不斷地發展創新,並選用牛肉的鮮嫩部位,切丁用油煸炒,然後據不同季節配上各種精選蔬菜,出鍋裝盤,香味撲鼻,引人食慾。由於風味獨特,很快就成了北京草根們的美食了。

我第一次吃炒疙瘩是在困難年,花三兩糧票排隊買了一盤炒疙瘩。剛找了個座坐下,見旁邊兩位中年人吃完了在逗貧嘴。一位說,我吃炒疙瘩時,你還在和泥玩兒吶。另一位不依不饒地說,我吃炒疙瘩是用搪瓷湯匙,哪像現在……我這才注意到,吃炒疙瘩用的鋁製勺,全是半個,中間用鐵剪子剪開,一來怕不夠用,二來怕被人拿走。吃炒疙瘩不能用筷子,我也只好拿起這半個鋁勺,但見盤裡黃綠相間,油汪汪得十分誘人,尤其那塊塊炒得油黃的疙瘩塊,瞅著像炒雞丁,吃在嘴裡香嫩清脆潤滑,又綿軟又有勁,越嚼越香,裡面還有幾粒泡發的黃豆。在那個年月,黃豆可是專供老幹部的營養品,一般人是見不到的。嚼一粒久違的黃豆粒,真的很香很香。那一頓炒疙瘩讓我很長時間不能忘懷,許久都有齒頰留香的感覺。

美食美味《老北京的炒疙瘩》

TAG: 疙瘩麵疙瘩配料美食肉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