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由 NYLON_CHINA 發表于 時尚2021-12-10

韓國男裝設計師 San Kim 畢業作品

雙 11,是會人傳人的。

時尚圈的意見領袖們,大多天生反骨,所謂應景,跟他們的氣質絕對不搭的。但是購物氣氛非一人制造,身邊家人、朋友,寵物,甚至手機、電視、移動媒體,整日大面積宣傳,招架不住是遲早的事。不入手些時尚單品,生活用品也總是好的。更何況在“柴米油鹽”下,還會不小心瞄到時尚大牌打折(尺碼撿漏以及奇怪非必需)…… NYLON尼龍 此番邀請三位時尚圈資深戀物專家,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聊聊他們在雙 11 的撿漏,獵奇體驗。

ALEXYZ

“中國香港長大,現任潮流雜誌編輯經理,也是所有都包辦的打雜角色。從前很喜歡時裝潮流,現在很喜歡電子遊戲的鋼鐵直男。”

你們經常會在哪裡購物?

線下是 SKP-S,有多點時間就各大 Outlet ;線上是HBX、發發奇、淘寶、閒魚。

Kim Jones 在日本 / ldope

雙 11 症候群是指平日裡少購物,趕在雙 11 卻會購入大量物品的人群,你是這類人麼?

我絕對不是,我對雙 11 完全沒興趣,一方面我會覺得我們的雙 11 與美國感恩節就是“商家圈錢節”。一方面我又常常去各大 Outlet 撿漏,其實想深一層都是差不多的事(去 Outlet 撿漏可能更傻也說不定),最大的分別可能是雙 11 是線上,Outlet 撿漏是線下,體驗有些不同。但我最特別的一次,買最多最開心那次是去英國買日牌,說起來好笑,去日本也沒那麼“理性斷線”,反而我去英國買日牌是買了我幾個月薪水,回到酒店理性上線才知道過分了,然後之後那幾天都是吃三明治的。說到底購物其實最重要是氣氛,我不是在說日本氣氛不好,但去之前是準備好隨時破產的,常常提醒自己別太狂野,但英國那次則是沒什麼準備,去英國竟然發現主賣日牌的店,喜出望外是其一,腦中全是英國曾流行過日牌,所以才孕育出 KIM JONES 這些設計師的時裝故事,然後英國店員用幾句話術我就完全瘋了,“要是我能像你一樣有這種資源買這些好東西就好了”,你知道英國人那種說話口氣了,氣氛一到“理性”不就“斷線”了嗎?

在你看來,雙 11 選擇購物的動力是什麼?是打折麼?

在我看來,打折只是誘因,最重要仍是氣氛,雙 11 與感恩節是做出一種購物的氣氛,當身邊所有人都在談購物,人們自己也會想去購物,你想想,在購物時有朋友在旁邊支援,自己不是更爽手嗎?現在雙 11 是全人類都在身邊支援你嘛!除非你像我一樣有點憤世嫉俗的思想,否則人傳人就是購物的最好氣氛。

列舉 1-2 件你在雙 11 期間入手的“撿漏單品”?當初為什麼想要入手?說說你得手後的使用情況?

我買了些跟時裝完全無關的東西,哈哈哈,說出來應該讓人笑話,我買了兩個電熱護膝給女友,電熱護膝還要上圖嗎?主要是因為我和女友做雜誌,外出拍攝其實跟民工差不多,她膝蓋早不行了,冬天到了電熱護膝就是戶外拍攝利器,用別的角度想,我們為時裝潮流犧牲這麼多!但她現在還未用過,哈哈哈。

Getty Images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瘋人院束身衣 / Monkeydungeon

你“獵奇”獵到的最奇怪的單品是什麼?當初為什麼想要入手?說說你得手後的使用情況?

為了拍攝我也買過很多奇怪的東西,什麼 SM 的皮頭套呀、瘋人院緊身束衣呀、煙霧彈呀諸如此類的,還有一大堆只有樣子沒有實際用途的桌椅等等,這些都是拍攝用,用過就算的了,要是說自己會買很多沒用的古著(垃圾衣服),根本穿不出去那種。

購物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得到”一件心儀單品,還是在享受“得到”的過程?為什麼?

各個都有吧,心儀肯定包括過程本身,先是關於某件單品的背景,再是關於購物體驗,我就不是那種會存錢買單品的人,是那種自己有多少資源就買多少東西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很長的過程,最長的過程也只是瞭解認同某個品牌的那段時間吧,至於購物體驗也很影響,就如上面所說,要是售貨員說對了話,我會買得爽快點,要是售貨員說錯了話,我又會再想想。

你屬於哪一種或者幾種雙十一的消費情況,聊聊你的經歷吧?

“很難買到心儀服飾,雙 11 購入單品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吧,我對雙 11 無感,雙 11 買的都是日常消耗品,沒什麼分享的,就是那些冷氣清潔劑呀,貓砂之類的。

消費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鳥籠效應,就是在說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新增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就是先買一個鳥籠回家,後來再買一隻鳥回家……你做過這樣的事嗎?或者說在雙 11 這樣的時間節點,你的購物體驗中更容易出現“鳥籠效應”吧?聊聊你的經歷?

會呀!不止在雙 11,永遠都會,因為某個品牌某個單品很經典很奇怪很特別,買了發現配不了,又買一件單品與之相配,然後是鞋子、帽子、小裝飾,配了效果不好又再買一些精的,配了效果很好又會再買一些同風格別的經典單品,不斷輪迴。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etsy

你喜歡入手的小單品是什麼?列舉幾個吧?

學生的時候會買很多品牌徽章,或是小包什麼的,喜歡品牌,但沒錢,現在買,那隻能作為心理安慰。

二手線上平臺,你們也曾有過作為賣家的經歷?

我的衣服不會賣掉的!衣服被我買回來就是我的,有著很多情感,不可能賣掉!我不會參與賣家這身份的,所以才愈來愈明白自己不是潮流玩家,有點是借物抒情,找心理安慰那種。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Potato

“京城新晉時尚庇護所 SAFEROOM  主理人,資深購物狂,歡樂喜劇人。”

你們經常會在哪裡購物?

線上的話主要是 SSENSE 和 Farfetch,線下的話主要集中在 DSM Beijing。

雙 11 症候群是指平日裡少購物,趕在雙 11 卻會購入大量物品的人群,你是這類人麼?

我完全是反過來的,平時非常愛買東西,幾乎每天都在買,但遇到雙十一卻反而有一些反彈,不想從眾的叛逆心理,再加上這個期間的物流速度會大受影響反而讓我提不起任何興趣。買最多的一次體驗應該是我第一次去東京吧,雖然沒有那麼愛這個城市但東京確實是我心目中全世界購物最方便選擇最多的城市,沒有之一。第一次去東京玩待了快半個月,拖著一個超大行李箱去的,回北京的時候變成了三個超大行李箱。

在你看來,雙 11 選擇購物的動力是什麼?是打折麼?

我覺得如果非要在雙十一購物併為其找一個理由的話對我來說只能是打折了,但說實話其實現在每個月各種平臺上都會有各種大大小小的促銷活動,所以雙十一真的對我誘惑力不足。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Zippo

列舉 1-2 件你在雙 11 期間入手的“撿漏單品”?當初為什麼想要入手?說說你得手後的使用情況?

今年唯一在雙十一期間“撿漏”的應該就是這個打火機了。我其實很多年來一直都在用這款打火機,但上週末蹦迪的時候把舊的給弄丟了,準備在淘寶官網下單再買一個的時候發現剛好雙十一打五折,算是“撿漏”了。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2013 春夏 秀款鉚釘髮卡

/

Potato

你“獵奇”獵到的最奇怪的單品是什麼?當初為什麼想要入手?說說你得手後的使用情況?

我覺得我平時買東西就是走失心瘋路線的,幾乎每一單都在“獵奇”,所以這個題目對我來說有點過於平凡了,哈哈哈哈哈。但我今天剛收到一個比較奇的單品,是我這兩天在二手線上平臺入的一個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2013 春夏秀場上用來做造型的秀款鉚釘髮卡,戴上以後很像一頂皇冠,極朋克,雖然我是短髮但也無慮入手了,因為真的很有型。

購物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得到”一件心儀單品,還是在享受“得到”的過程?為什麼?

我覺得不同物品會有不同的感覺,有的是“必須擁有”,那麼就這類單品而言重要的就是“得到”。有的則確實是為了消解購物癮買的,這類單品就是真的為了享受那個“得到”的過程,但這種物品通常過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在我的閒魚主頁上,哈哈哈哈哈哈。

你屬於哪一種或者幾種雙十一的消費情況,聊聊你的經歷吧?

我應該是“雙 11 想要撒銀子,但喜歡的都不打折”,這一張型別。說實話不只是雙十一,我在線上網站買東西時最苦惱的就是經常遇到打折活動但我看上的東西卻都不打折……真的很鬧心,但也只能怪自己的品位太絕了吧!哈哈哈哈哈哈。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Deux 領帶 / Potato

消費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鳥籠效應,就是在說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新增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就是先買一個鳥籠回家,後來再買一隻鳥回家……你做過這樣的事嗎?或者說在雙 11 這樣的時間節點,你的購物體驗中更容易出現“鳥籠效應”吧?聊聊你的經歷?

我常常會遇到類似情況,但不僅限於雙十一。因為我很愛打扮很愛買衣服,而我每天出門前做造型的邏輯是先選擇一件當天想穿的單品,而這件單品沒有限制,大到風衣外套,小到項鍊襪子,先選擇一樣當天“必須穿戴”的東西,然後圍繞著這一件當天的主題物件來搭配剩下的所有部分。所以我很容易因為喜歡一件單品並買下它,然後為了搭配這件單品而附帶買下其它的東西來搭配它。我誇張到有過為了搭配一條很喜歡但花紋配色比較刁鑽的領帶而買下一身行頭來搭配它的荒唐行為(圖中的眼鏡和襯衣還有靴子都是為了搭配領帶而買的)。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Potato

回顧往年的雙 11 經歷,你覺得購物的總量是否跟你的收入有關?有很多人對喜歡購入一些小單品(例如口紅等),這在消費心理學中叫做“口紅效應”,意思就是說:人在拮据的狀態下反而更鐘情於小額購物,你是不是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

說實話“口紅效應”對我來說不太有效,因為我實在太愛買了,購物慾上來的時候很難控制住。而且我的滿足感幾乎是和物品的體積成正比。比如對我來說買大衣和外套是最爽最滿足的,而飾品襪子這種真的就不太能有止癮效果,所以我寧願把預算累積到一定程度一次性買件大的單品而不是分散發力,我屬於重質不重量那種。

你喜歡入手的小單品是什麼?列舉幾個吧?

小單品裡我最喜歡買的是帽子,因為我臉型和頭型幾乎不挑帽型,適配度很高,所以我非常喜歡戴帽子也喜歡買帽子。除帽子之外應該就是鞋和配飾了,所有奇奇怪怪的造型小單品都會讓我有買單的衝動。

二手線上平臺,你們也曾有過作為賣家的經歷?

我屬於閒魚資深使用者了,我覺得還是越稀缺的單品越容易出手,因為越稀缺競爭力越強。比如服裝類單品,好多人覺得親民好穿比較好賣,其實不是,因為親民好穿的東西大家的選擇太多了。我每次掛上閒魚被秒拍掉的單品都是一些很瘋狂很不親民的秀款時裝,因為這種東西有他的固定消費人群,且這群人的忠誠度更高,更加懂時裝,能很快辨別它的價值並光速出手。我作為賣家應該不會參與雙十一活動,因為我對自己的東西有自信,它們不用打折也能夠遇到懂它們的伯樂。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Potato

雙 11 期間,你入手過最貴單品是什麼?

應該是去年雙十一在 Farfetch 入手的一件 Balenciaga 2020 春夏的秀款皮衣,六折以後 26,000人民幣。這件皮衣當季店裡上架時就想買但因為原價確實有點貴就猶豫了一下,結果不到一週就被人收走了,一直算是個小遺憾。入手原因當然是因為足夠喜歡,加上巴黎世家不太常打折,打折時也不太容易搶到喜歡的秀款,剛好遇到雙十一有折扣且剛好有這款還是我的碼,天時地利人和都齊了,不入手怎麼說得過去啊!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NiuNiu

“一個 Professional Boozer;一個做事三分鐘熱度的人;一個睡前會突然對世界充滿好奇心且必須保持十個小時睡眠的人;一個星盤無法展示給別人的人;做了個品牌叫做 MAGI SAID:……寫自我介紹用掉了我所有的才華。”

你們經常會在哪裡購物?

在各大網站(例如 SSENSE ,NET - A - PORTER)或者買手店(例如:成都的 HUG、SOWHAT,上海 LABELHOOD)。

雙 11 症候群是指平日裡少購物,趕在雙 11 卻會購入大量物品的人群,你是這類人麼?

我以為我不是,但是雙十一太熱鬧了,不買感覺錯過了「巨折」,尤其身邊有擅於用攻略的達人朋友,不買都對不起她做的筆記,去年雙十一的時候買了 800 塊的衛生紙這樣算誇張嗎?多到今年都還在用……

在你看來,雙 11 選擇購物的動力是什麼?是打折麼?

其實是深夜抱著手機躺在床上付款時的多巴胺刺激,生活壓力太大了,休閒娛樂是睡覺前付款,感覺在慰勞辛苦一天的自己。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Lelit Bianca 咖啡機 / coffeesesh

列舉 1-2 件你在雙 11 期間入手的“撿漏單品”?當初為什麼想要入手?說說你得手後的使用情況?

雙十一買了一臺咖啡機,因為我是典型的「早 c 晚 a 患者」,早晨 Coffee 晚上 Alcohol。每天買咖啡的消費已經太誇張了,入手咖啡機後感覺省了一個億。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Tube Guy / NiuNiu

你“獵奇”獵到的最奇怪的單品是什麼?當初為什麼想要入手?說說你得手後的使用情況?

一個迎賓充氣招手玩偶 Tube Guy。因為以前在商場門口看到,就很喜歡。你不覺得他們每天很快樂嗎?買回來之後它的現狀如圖……Never 沒有 Waving 一次……因為放電池的地方需要用改錐之類的東西開啟!

購物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得到”一件心儀單品,還是在享受“得到”的過程?

得到的過程非常美妙,我其實更喜歡線下購物。走進店裡,看陳列,聞著每個店不一樣的氣味,感受氛圍,觸碰到不同物品的紋理材質,會更直觀的認識你心儀的單品。但是很遺憾,這樣的經歷越來越少了。

你屬於哪一種或者幾種雙十一的消費情況,聊聊你的經歷吧?

“很難買到心儀服飾,雙 11 購入單品都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生活用品”比較符合我。因為生活用品對於我來說,我沒有很 Enjoy 購物的體驗,覺得很浪費時間, 所以需要一次買一年的量。

消費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鳥籠效應,就是在說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新增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就是先買一個鳥籠回家,後來再買一隻鳥回家……你做過這樣的事嗎?或者說在雙 11 這樣的時間節點,你的購物體驗中更容易出現“鳥籠效應”吧?

哈哈,這個還挺有意思的。之前在書展碰到一個杯墊,特別喜歡但是生活中從來沒有用杯墊的習慣。拿回家一直放在桌子上,過了一週我買了很配它的一個小水壺。然後這一個組合,被使用的機會屈指可數。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手機殼、襪子/ MAGI SAID:

回顧往年的雙 11 經歷,你覺得購物的總量是否跟你的收入有關?有很多人對喜歡購入一些小單品(例如口紅等),這在消費心理學中叫做“口紅效應”,意思就是說:人在拮据的狀態下反而更鐘情於小額購物,你是不是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

有,買了很多 MAGI SAID: 的手機殼和襪子,年紀大了之後冬天很想擁有彩色。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Sniff》、《Tokyo Drifting》黑膠唱片 / Glass Animals & Denzel Curry

你喜歡入手的小單品是什麼?

手機殼和支架,黑膠唱片。

二手轉賣平臺,你們也曾有過作為賣家的經歷?

閒魚是一個特別好的平臺,雖然愛買東西但也儘量想環保些,也不衝突吧。在上面賣過檯燈,上學時候的教課書和閒置書和各種衣服(當季的會更好賣)。

雙11期間,你入手過最貴單品是什麼?在哪裡入手的?網站還是線下?為什麼貴還要入手?

一本雜誌,在線上購入。因為很久沒有遇到一個沒有距離感,用私人視角只是從 Real Life 裡觀察時尚的時尚雜誌了,看完感覺鬆了一口氣 。

舉一可以反三,眼尖到挑剔入骨的時尚人士,何止這三位?事實上,這每年的雙 11,人傳人的購物氛圍,雙 11 症候群不會不買,差別只是說在每一位心中,存在一個集體預設理論即是:應景是最無謂的行為,但買還是要買的。所以與其說是雙 11 症候群,倒不如是“買買買症候群”,特徵基本上就是:第一,對某些美麗事物的上癮程度,導致家裡東西多到放不下。第二,萬物皆有用,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們獵奇,且真的挺奇(ALEXYZ 那個瘋人院束身衣!)第三,精神上歡愉與口袋的乾癟程度毫無關係。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weibo :nylon-china

wechat:nylon尼龍

instagram :nylonchina

如何從消費心理學角度看待雙11症候群?

TAG: 單品11購物入手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