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道德經:強大的人,早放下了強勢思維,越示弱越強大

由 南唐不是王 發表于 情感2021-04-17

老子在《道德經》中強調“柔弱勝剛強”,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天下人都很容易看到這個道理,也很容易理解這個道理,但是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這種理論和實際上的反差也讓老子深深感慨:“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示弱是一種智慧,強大的人都放下了強勢思維,與人為善,敢於示弱,主動示弱。

1、示弱不是軟弱,主動示弱的人,往往內心強大

越王勾踐,是夏朝開國皇帝夏禹的後代,受封於會籍。

勾踐的父親允常死後,吳王闔閭乘機來犯。勾踐派敢死隊應戰吳軍,取得了勝利。吳王闔閭在戰爭中腳趾受傷,不久身亡。

吳王夫差繼位後,一直不忘替父親復仇。公元前494年,夫差打敗了勾踐。

成為曾經的手下敗將的階下囚,勾踐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勾踐決定忍辱負重,主動示弱,向吳國求和,以儲存實力。

夫差答應了求和。在吳國做人質期間,勾踐就像奴僕一樣,守墓、餵馬,每次夫差外出,勾踐就恭順地牽馬扶侍。

經過兩年時間,夫差認為勾踐已經沒有威脅,就放勾踐回到越國。後來勾踐尋找時機,再次擊敗吳國,夫差戰敗後在複雜的心情中自刎。

主動示弱的人,不是軟弱,而是真正的強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西楚霸王項羽,武功蓋世,戰無不勝,打敗了暴政的秦軍。然而內心剛愎卻不夠強大,面對垓下失敗,內心崩潰,羞憤難當,自覺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自刎於江邊。

如果項羽肯放下孤傲,願意示弱,以退為進,過了江東,未嘗沒有生機。

主動示弱,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更體現了一個人的強大。

示弱的人不是軟弱,恰恰相反,如果不是內心足夠強大,如果不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高度認識,一般人不僅做不到示弱,還會以逞強加速事情的失敗。

2、敢於示弱的人,往往胸有大志,志向高遠

胸有大志的人,面對眼前的挫折,不會斤斤計較。面對不平和失敗,能行則行,不行則以退為進,以柔克剛。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因為對李陵的維護辯解而激怒漢武帝,因此被定死罪入獄。司馬遷不甘這樣毫無意義的死去,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也為了自己身為太史的職責,司馬遷主動示弱,委屈求全,向漢武帝求情,自願接受腐刑,以贖死罪。

司馬遷深知受腐刑後會受到的恥辱,連婦孺尚且知道受辱不可苟生,何況是飽讀史書的司馬遷呢?

如果不能把史書編纂完整,此時離去,大業未成、父願未了、於世無益,活著完成使命,才是生命最大的考驗。

司馬遷在堅忍與屈辱中潛心修書,終於完成了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這部從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初年長達3000年的歷史,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正是這份偉大的志向,這份植根於心中的遠大理想,讓司馬遷的生命來了一個轉折,迸發出生命的奇蹟。

《道德經》中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

這正是弱勢思維的體現和意義。一味求全逞強,反而喪失機會。主動示弱,保有實力,先弱後強,反倒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生機。

劉備寄居在曹操處,韜光隱晦,每日種菜。曹操邀請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驚得手中的筷子都掉了,此時天上一聲驚雷,劉備藉機示弱,掩飾自己的內心情緒。這一進一退、一強一弱之間,盡顯英雄本色。

心中有夢想的人,可以忍常人所不能忍;可以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暗自蓄力,越來越強大。

道德經:強大的人,早放下了強勢思維,越示弱越強大

3、示弱是自然的生存之道,強大的人都運用了弱勢思維的智慧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受。”

水的特性是柔弱,不爭,謙讓,迴避。在水沒有強大之前,沒有人覺得一滴水、一道溪會對自己有什麼威脅。這樣水得以一點一滴的彙集,慢慢彙集成川、成海、成為百谷王。

竹子在破土發芽的四年時間裡,只在黑暗中向下紮根,從來不急於出頭。它在地底下默默沉潛,根系錯綜複雜長達百米,根系不斷深入地心,汲取營養。

道德經:強大的人,早放下了強勢思維,越示弱越強大

在這四年中,地面僅僅長有3釐米。在這個過程中,沒人注意它,也沒人干擾它。而從第五年開始,竹子就用每天30釐米的速度增長,不過六週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

這種以退為進、以下為上的生長模式,正是弱勢的柔性現象,從自然界到歷史舞臺,無處不在。

這是自然的發展規律,也是歷史的經驗,是一種看似被動實則主動、看似消極實則積極的文化和智慧。

道德經:強大的人,早放下了強勢思維,越示弱越強大

儒家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在沒有合適時機的時候,要能忍受當下的一切。這種忍,是彎而不折,不是軟骨頭。

《道德經》中說:“將欲弱之,必固定與之;將與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康熙皇帝繼位之初,年齡尚小,力量單薄,朝中被鰲拜把持。康熙和孝莊皇后選擇隱忍示弱,一方面不與鰲拜交惡,一方面積攢力量。終於在康熙十五歲的時候,藉機除掉鰲拜,剷除了其他黨羽,康熙重新拿回了朝中大權,開始真正親政。

道德經:強大的人,早放下了強勢思維,越示弱越強大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他有三寶:

“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是柔性的更高境界,弱為表現,慈為本質:慈和,慈祥,慈愛,慈悲。

慈愛可以解決那些無法調節的問題,比如怨恨、爭亂。

所以費孝通先生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道德經:強大的人,早放下了強勢思維,越示弱越強大

示弱不是軟弱,主動示弱的人,內心強大,胸懷大志,志向高遠。示弱,是自然界的生存之道,隱藏著天地的大智慧。

以退為進,以柔克剛,以下為上,這些歷史經驗和文化智慧的結晶,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更多方法。

真正強大的人,早已放下單一的強勢思維,多角度、多層面的考慮問題,主動示弱,敢於示弱,在示弱的過程中,越來越強大,最終達成個人、團體的高遠目標。

TAG: 示弱勾踐強大司馬遷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