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能做與不做

由 鐵劍幫幫主 發表于 情感2021-12-14

很多事能做,一做就成;很多事能做,但就是做,並不一定是不能做,而是不去做。

窮和尚和富和尚都要到南海去朝拜,但富和尚幾年以來都去不了,想買船去,卻總是難以成行,而窮和尚藉助一個瓶子一個缽盂就到了南海。兩個人都能去,那為什麼窮和尚去了,而富和尚卻去不了?富和尚不去並不是不能去,而是。

做事就是這樣,能做就立刻去做,還真能做成;能做卻做,就成了不能做。

古代很多朝代的君主能給人們福利,但就是不給,只是專注於自己享受,時間長了,這種奢侈荒淫的風氣就會被他們視為正常的風氣,而且很多人都認為是正常的。而他們本身是靠老百姓供養的,應該給老百姓謀福利,結果成了自己享受,卻不去做為老百姓謀福利的事。長期不做,就真的不能做了。一旦老百姓們遭受饑荒和戰亂,就會反,或者謀反。因為他們知道國君不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了,當然要推翻他了。

舊社會積貧積弱,很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想要振興中華,去做了,去投身革命事業,即使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還真的做成了。而那些認識到形勢之後,卻不敢投身革命的人們,大多成了落後分子,卻做不成什麼事了。

人們對於法律並不是十分清楚,即便很清楚的人也會對一些現象莫名其妙。有些事能做,卻一直沒有做,讓人迷惑。譬如,有條路坑坑窪窪,早就該修了,但就是不修理,直到大人物下來檢查,看到那條路的現狀,才會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才會修理。有些違章建築應該拆除,但就是不拆除,甚至還有人繼續蓋違章建築。直到一些大人物看到了,才會拆除,或者有什麼建築政策要強制推行了,才會拆除。

有公職人員拿著公章,找他辦事的人卻在上班時間找不到他的人影,就連他的電話以及舉報電話都沒有。即便找到他了,他也會以各種理由推脫,把人們要辦的事往後拖,而強調自己忙得不可開交。他能做,卻不去做,或許在尋求權利出租的通道。只要辦事的人託了關係,或者送了禮,就會非常快速地把事情辦清楚,公章也會加蓋得很及時。

過年可以燃放鞭炮,而且這種傳統延續了上千年。但某些地方過年就是不能放鞭炮,人們不放,並不是不想放,而是找不到賣鞭炮的人和場所。當然,法律沒有規定過年不讓放鞭炮,即便過年放鞭炮也不會構成違法犯罪,但就是不能放。

老師本來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輔導學生,但老師把課餘時間用在了輔導班上,要收費輔導。輔導班被叫停以後,仍然有些老師偷偷輔導學生,當然也是要收費的。按理說,老師輔導學生是義務的,不能收費。也就是說,老師不是不能免費輔導學生,而是不去那麼做。學校也是如此,可以不收費讓學生走讀,但偏偏要巧立名目收各種費用,在收錢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實本可以不做。

人們似乎認識到一個規律,只要能夠謀取利益,該做的事做,不該做的事也能做;只要不能謀取利益,該做的事就不做了,不該做的事更不做了。於是,能做與做之間就有了很明顯的利益關係。能做就做,是因為利益;能做做,當然是無利可圖了,甚至還要得罪人。

有能力與有實力去做一些好事,卻不去做,就會成為冷漠的旁觀者,當然,制度要提供給這部分人強有力的保證。要是老人倒地人們不敢扶,就一定能說明什麼問題。不是人們不能扶,也不是不會扶,而是不敢,不去做。制度提供保障之後,人們就會敢扶了,而且還會搶著幹一些好事。要是沒能力做的也要爭搶著去做,就會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趨勢,事情也會很快辦好。要是沒能力不去做,人們也不會對他們詬病太多。但有能力的不去做,人們也不會對他們詬病,就會產生很大的問題,而且一定是某些方面出了問題,不然社會何以如此冷漠?

人是受習慣支配的生物,要是人們都有能力做一些好事,但都不去做,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種習慣,讓人們認為合理且正當。就好像古代人們認為君主享樂不顧老百姓死活是正確的一樣,只是受了習慣思維的支配。那麼,人們就真的不去做什麼好事了,也不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了。社會變得不近人情,甚至還有人互相構陷,並以此為樂。

長期不做就真的不會做了,即便能力和實力足夠做事,也不會去做了。但一樣是永遠不變的,就是利益。有了利益,能做的事就去做,不能做的事甚至鋌而走險的事也有人去做;沒有利益的事,人們就不去做了,能做也不去做,甚至認為不做是正常的,並且要把這種正常延續下去。

那麼,能做與做就會形成辯證的過程,界限分明,相互轉化,其中精妙,只有深有體會的人才會理解到位。

TAG: 人們和尚輔導不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