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當了母親後,我終於懂了

由 淡定的恬媽 發表于 情感2021-05-09

今天就是母親節了,今天很想聊一聊“母親”。

胡適先生曾經說過: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母親,母親的修養決定了孩子的教養,也決定了這個家庭是否和順。所以,聊到母親,我要先從我的母親說起。

我的母親是一名人民教師,可能因為她是英語教師的緣故,所以對學生,對我都特別嚴格。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五歲左右,母親帶的高三班畢業了,作為班主任的母親參加了她們的畢業典禮。其中一個小姐姐蹲下來,扶著我的肩膀,對我說:我們只需要嚴格三年,你還這麼小,嚴格的日子還長著呢,你可怎麼熬啊。當時我並不能理解小姐姐這番話的深刻含義,單純的覺得小姐姐說話好奇怪。

後來,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總會被母親要求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小時候我很不理解,後來隨著年齡增長,升級當媽,終於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

一,禮儀是德育的開始

小時候,我很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決定是否跟長輩打招呼,可以無所顧忌的跟長輩插話接舌,可以沒大沒小的跟長輩開玩笑,也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玩講話。而我則被母親要求:見到長輩要有禮貌,不允許旁聽長輩的談話,隨意插話接舌想都別想,更不允許在長輩面前沒大沒小,吃飯時也只能埋頭苦吃等等。

可我並不知道,那些我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在成人眼裡,其實並不太討人喜歡。打招呼也好,跟長輩聊天也罷,都應該遵守最起碼的禮儀規範,而不是沒有界限,沒有分寸。我的母親雖然沒有直白的告訴我:尊重長輩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一直用她的規則約束我,教育我。

在這樣教育環境下長大的我,上了大學後,我才發現自己界限感過於清晰,只要事不關己,我就完全沒興趣關注,更不會參與討論。所以我很難融入同寢室的八卦聊天裡。

其實當時的我,是有點落寞的。雖然我性格開朗外向,可卻無法隨心所欲的跟同學天南海北的侃大山,很多時候,我都選擇靜靜的旁聽。不是我不想參與,而是真的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進入職場後,我努力改變自己,試著去參與一些同事之間的聚會和飯局,找一些話題突破自己的尬聊指數,在我的多番嘗試下,終於略有改變,至少我可以跟同事聊一些工作以外的家常話。

如果說清晰的界限感偶爾會讓自己覺得有些擰巴,但從小耳濡目染的這些禮儀,卻讓我在職場獲益良多。幾任領導都非常信任我,因為我尊重公司各個層級的領導,能跟各部門處好關係,也不給我的領導找麻煩(最怕自誇,就簡單寫幾句吧)。如今,雖然我離開職場6年多了,但跟幾個領導都有聯絡,偶爾領導還會給我的文章打賞,令我受寵若驚。

也正因此,我突然懂了母親小時候對我的禮儀約束到底有什麼意義?我想,母親應該是希望我懂禮儀,懂得尊重他人,在人際交往中克己慎獨,謹言慎行。

所以我當了母親後,我也將母親教我的這些禮儀規則傳承給了我的孩子。當然,我可能不會像我的母親那麼嚴格,畢竟每個孩子的接受方式是不一樣的,因娃制宜很有必要。

二,尊重是相互的

只要是孩子,就會有犯錯的時候,區別或許就在於犯錯的地點不同。我小時候雖然在別人眼裡是個乖孩子,但其實錯誤也沒少犯。有時候我會因為沒洗乾淨襪子被母親要求重洗;有時候因為在親戚家吃飯不小心打碎飯碗被母親要求立即道歉;有時候因為畫畫課不認真聽講,回家被母親批評等。

當了母親後,我終於懂了

但不管我犯了什麼錯誤,母親都會堅持一個原則:給我足夠的尊重,不會在家以外的地方批評我。換句話說,母親一直秉持關起門來教育孩子。

我做了錯事,母親從不當眾斥責,通常回家後,關了房門(約等於現在的小黑屋),先責備,然後再視具體情況處罰。不過經歷的次數多了,通常我犯了錯誤,母親一個眼神暗示,我就能明白回家後母親處罰的尺度了。

記得我還在上幼兒園時,有一次我偷偷拿了自己儲蓄罐裡的錢,在幼兒園門口買了兩塊香蕉軟糖,然後請我堂哥和堂弟吃(因為我父母都上班,放學後我先去堂哥家)。我自己因為不喜歡吃糖,什麼都沒買。這件事被母親知道後,非常生氣,伯母看我母親臉色不對,忙寬慰我母親“5毛錢的糖,不至於跟孩子生氣”。母親沒過多解釋,拉著我就往家走。

當了母親後,我終於懂了

本來我還沉浸在請客買糖的喜悅中,看到母親臉色大變,立馬意識到我可能做錯了。回家後,母親告訴我:我在意的不是5毛錢,而是你未經我們父母同意,就私自動用你的零花錢,這個行為是不對的。小時候養成偷偷摸摸亂花錢的習慣,長大了沒錢怎麼辦?偷別人的去嗎?

我非常不理解,問母親:我花我自己的錢都不行嗎?母親說:你可以花自己的錢,但你還是個幼兒園的孩子,所以花之前是要跟父母商量,讓父母來幫你參考,看看你想買的東西是不是必要的。你現在還小,不能確定哪些是必須要買的,哪些不是,所以需要父母給你一個合理的建議。就像你今天想請客,如果提前告訴父母,我們不會不同意的。

第二天,母親讓我又拿了5毛錢,買了兩塊糖分給堂哥和堂弟。這一次,因為經過了父母的同意,我花的心安理得。

有時候我也會犯一些令母親怒其不爭,憤怒又悲傷的錯誤。每每遇到這種場景,我特別難過,哭得很大聲。母親告訴我:不要大聲哭,她批評我不是讓我哭給別人看的,是希望我真的能改正錯誤,等我長大了就能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

當了母親後,我終於懂了

其實小時候我並不懂母親為什麼只在家批評我,直到我做了母親,有了孩子,也會因為孩子犯錯而批評她。我才發現關起門來教育孩子,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能心平氣和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更能發自內心的去改正錯誤。

我也看到了很多家長經常當眾人面斥責孩子,半點也不給孩子留面子,甚至會當著同學的面斥責孩子,讓孩子在同學朋友面前丟了面子,嚴重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果一個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輕則變得唯唯諾諾,重則造成心理陰影,可能就破罐子破摔了。具體會嚴重到什麼程度呢?會完全無所謂自己的面子,更不在意自己的名聲,什麼出格的事都能幹得出來。這也是我看了很多“問題少年”的親身經歷後得出的結論。

所以,我很感謝我的母親,在我幼年時給我足夠的面子,讓我保留一份自尊,讓我懂得恪守自律,從不做出格的事。

當了母親後,我終於懂了

三,多讀書,讀好書

說到讀書,我覺得我喜歡買書,讀書,都離不開父母對我的影響。我父親特別喜歡讀書,雖然是個理科生,但文史知識儲備量驚人,隨便說一個典故、名人,父親都能說個一二三,簡直是我的百度。而母親因為工作的關係,是學校圖書館的常客。伴著書香長大的我,自然而然也喜歡看書。不過,我對書的熱愛,更多來自母親的悉心培養。

當了母親後,我終於懂了

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每天晚飯後要備課,我還很小,也就幼兒園階段。家裡沒有老人帶我,父親經常加班,所以母親備課時,我都會在旁一邊聽一邊玩。母親有時候需要把整篇課文全部背誦下來,而我跟著聽,居然也會背了。盲人摸象,曹衝稱象之類的英文課文,我都能背下來。母親一邊誇我背的好,一邊讓我翻書看,雖然看不懂英文,但還是被裡面的黑白圖片所吸引。我央求母親給我一本書,我也想看。

於是,母親就給我訂了《兒童畫報》雜誌,一定就是6年,至今母親都記得這個雜誌的刊號,實在是太熟悉了。每月一期的《兒童畫報》,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至於當時的我認得多少字,能看懂多少,我都沒印象了,只記得每個月都特別期待新雜誌的到來,然後會反覆把每一頁看好幾遍。

隨著識字量的提示,年齡的增長,後來母親還給我訂閱了《語文報》,《課堂內外》,《英語學習週報》等報刊雜誌,當然也有從圖書館借回來的文學著作。

當了母親後,我終於懂了

每個寒暑假,我都會看一些名著或者名人傳記,國內國外的都有。通常母親提前幫我選好書,然後根據假期長短,讓我看合適的書籍,像極了現在認真給孩子選書的我們。

我很慶幸,在物質匱乏的八十年代,母親用書籍填補了我精神世界的空白,讓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讓我對事物有了嶄新的認識,也讓我學會了如何思考。

當了母親後,我終於懂了

如今,我也像我的母親一樣,讓孩子愛上書籍這個朋友,我也會認真給孩子挑書,挑適合她的書,挑好的書,用書籍滋潤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

母親,是孩子的朋友、老師、也是孩子的領路人。母親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

小時候我們不懂母親的嚴格,是因為我們看不到嚴格能帶給我們什麼,長大後讀懂了母親的狠心,我們反而會感謝年幼時母親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小時候我們不懂母親的嚴厲,是因為我們的世界只有目光所及之處,長大後讀懂了母親的用心,我們反而會慶幸自己擁有一個心開目明的母親。

當了母親後,我終於懂了

母親帶給孩子的不僅是成長,更多的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沒有天生完美的母親,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摸索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如何成為更好的家長。即便有時候我們會吐槽母親,但我們必須承認,母親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母親的品行也會無形中影響著我們。

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母親的言行思想早已滲透到我們的骨髓,而在此之前,我們卻渾然不知。

母親對子女的愛,只有你自己當了母親後,方能讀懂。

最後,祝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闔家幸福,健康平安!

TAG: 母親孩子我們長輩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