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父母說話的“音量”,決定孩子的“成長質量”,看完就重視起來吧

由 成鵬娛樂 發表于 汽車2021-12-13

不知道每一位爸爸媽媽是否想過自己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是否健康,或者說作為一個父母,你是否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還是你根本就沒有耐心,只要孩子稍有犯錯你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或許你不知道,有的時候爸爸媽媽說話的音量會大大的影響孩子的成長,經常會有孩子這樣評論自己的爸爸媽媽:“從來不會像正常人那樣說話。他只要一張嘴,就是在大吼大叫:那麼不知道如果這是你的孩子對你的評論,作為爸爸媽媽你會怎麼想呢?孩子所說的這種大聲說話跟發脾氣還不一樣,日常聊天就是語速快,音調高,尤其遇到要催促孩子或者教育孩子的時候,心裡一急,就特別容易“扯著嗓子喊”,但是孩子哪裡懂得那麼多,所以就很容易先是因為害怕而“老實”,後來因為司空見慣而變得“皮實”,到最後你會發現很多孩子會變得油鹽不進,無論父母長輩怎麼吼,他都可以做到旁若無人,甚至有的孩子可能會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學著“吼回去”,弄得家裡如同戰場一般。

我們之所以會“喊”會“吼”孩子,更多時候是希望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聽清我們的話,把我們的話放在心上,不過這種“吼”的教育方式或許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有用,相反有的時候壓低音量肯定會更有威懾力和說服力,達真堪布講佛法的時候曾經說:“當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實際上你在最高處,因為你的智慧、德行在最高處;當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時,實際上你在最低處,因為你的智慧、德行降到了最低處。”我們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人在大吼大叫的時候,肯定是沒有多餘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的。

我們越是大聲說話,其實越是顯得無力和焦慮,而且大聲的去吼孩子,並不能換來你想要的效果,相反大多數孩子都會透過提高聲音說話、哭泣,來回應我們,這樣會讓爸爸媽媽更加煩躁,最後落得一個兩敗俱傷。如果你可以換一種方式,把聲音放低教育孩子,這樣不僅會給自己一個情緒得以緩衝的機會,同時也會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機會,那麼家長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更顯得從容和理性,孩子也會更好地接受。有句古話叫“不怒自威”。我們自己尊敬或信任某位老師、長輩,也往往是源自他的睿智沉著,而不是忌憚他的火爆脾氣,如果可以做到上述建議,我們跟孩子“對吼”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溝通的效果就會更好。

最開始嘗試對孩子低聲教育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平時還能注意控制,但是遇到突發狀況有時候就會忘掉這一點,聲音會不由自主地提高起來,其實這也是有一些小方法和技巧的,有需要的爸爸媽媽可以學習一下。追蹤分析自己的“吼叫”,並且多做低聲的練習任何人都不會天生就是完美的父母,如果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這對父母開始已經是一個很大進步了,那麼既然發現了問題我們就要試著在下一次這種感覺來臨的時候做得更好一點點。

有的時候我們確實是無法控制,那麼幹脆就不要在意那一次兩次,但是不在意不代表不反思,我們在自己“吼”過之後,去回憶和反思這個時刻,去思考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怎樣做,又是一種進步,當下次、再遇到這類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意識到之前的思考從而改正,那麼我們就會一直在慢慢的進步,最終一定會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找到一個平靜的時間,做換位思考體諒孩子情緒某學家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我們選擇低聲教育,不是因為軟弱和溺愛,恰恰是因為我們有能力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難處,當我們遇到想吼罵孩子的事情,先花幾分鐘單獨相處,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如果孩子已經得到了教訓或者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我們不如就學習古人的“悔愧不責”,用平靜的語氣跟孩子說清楚道理,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所以說,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既然可以透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我們又為什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呢?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多一點溫柔,多一點耐心,孩子可能也會對爸爸媽媽多一點理解,幸福和睦的家庭不就是這麼形成的嗎?

TAG: 孩子爸爸媽媽我們時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