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三國時期蜀漢國力最弱,為何能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全因為這項制度

由 以冬娛樂 發表于 汽車2021-12-12

01

古人有詩云:“未識南陽有臥龍,阿瞞先已畏南風。如何赤壁分三國,不向神州決雌雄。營峽晚圖千慮失,截江初意一丸封。蒼茫漢日西南落,莫道無由卻復中。”

這首詩生動的描述了赤壁一戰之後曹操再無餘力南下,進而天下由此三分的情況。

提到三國就不得不會想到當時那些馳騁於沙場的英才豪傑之士,比如關羽,張飛,周瑜,魯肅,曹仁,諸葛亮等人。

而趙雲,魏延二人也是後世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其中趙雲曾經擔任江州都督,而魏延曾經擔任漢中都督,都是統帥一方的大將,那麼這個都督是怎麼回事呢?和曹魏,孫吳的大都督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02

蜀漢相比曹魏和孫吳,由於建立者劉備乃漢室宗親,所以一直以漢室正統自居,因此在典章制度方面繼承了很多兩漢的制度,並沒有做過多的改動,但蜀漢囿於疆域,故在行政區的劃分方面與兩漢略微不同。

西漢武帝時期開始有了刺史巡察州郡之事,於是州刺史就成為了郡縣制上新的一級行政機構,東漢末年中央政府為了鎮壓黃巾起義軍於是就將權力下放,形成了軍政一體的州牧制度。

而蜀漢的行政區劃結構則是:中央——都督——郡——縣——鄉。

蜀漢限於疆域面積狹小,比不上東吳和曹魏,故以都督代替州牧,因此州一級的行政區域只有益州和四大都督。後來在建興四年,蜀漢和東吳結盟達成了中分天下的盟約,蜀漢一方分得了兗州,冀州,幷州和涼州,才因此設立了州刺史來遙領這幾個州。

03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蜀漢蜀漢行政區劃的主要特點。

第一個特點就是對於漢制的繼承,蜀漢雖然在三國之中領土最小,全部領土加起來差不多也就是兩漢益州一地,然而蜀漢仍然保留了兩漢時期州郡縣的建制。在許多具體事務上,朝廷中央的行政人員和益州分割槽的行政人員並沒有什麼差別。

後世許多三國愛好者詬病劉備薄趙雲而厚關張,主要就是針對趙雲一直不得封侯這件事。但實際上,蜀漢政權相比較東吳和曹魏,一直在嚴格控制封侯的人數,唯一一次大規模的封侯就只有建興元年,最高也不過只是鄉侯。

>《華陽國志》記載:“封丞相亮武鄉侯;中都護李嚴假節,加光祿勳,封都鄉侯,督永安事;中軍師,衛尉魯國劉琰亦都鄉侯;中護軍趙雲,江州都督費觀,屯騎校尉、丞相長史王連,中部督襄陽向寵,及魏延、吳懿皆封都亭侯,楊洪、王謀等關內侯。”

而按照《三國志》記載蜀漢政權直到亡國也不過只分封了五個縣侯,有事蹟可考的只有魏延,王平,姜維三個人。

彼時天下三分,正需要以名爵邀買天下英雄之心,而蜀漢卻逆勢而行,嚴格控制封爵數量,這其中卻是有著不得已的苦衷。

前面說到,蜀漢相比較其餘二國,地狹而民寡,如果大肆分封列侯,那麼則需要裂土分茅,讓他們享受封地食祿,這就意味著需要分出一部分國家的稅收給列侯,這就會損失國家的財政收入。然而蜀漢能夠控制的實際領土十分有限,實際控制的人口數量也很少,如果大量分封侯爵,那就會損失大量的人口和稅收,就很難維持對外戰爭所需要的人力財力。

04

蜀漢政權地方行政制度的第二個特點就是鎮戍都督制。

以軍事主官上馬管軍,下馬牧民的鎮戍都督制也是始於東漢末年。

>《後漢書。袁紹傳》:“紹乃分授所統為三都督,使授及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未及行。”

由於三國時期戰亂頻繁,一切社會資源都是為戰時服務,因此魏蜀吳三國不約而同在邊疆設定了軍政一體的“軍政府”,這也是三國時期最具有時代特色的地方行政區劃。

但是論軍管,蜀漢尤甚。

我們從領土面積的大小來看,蜀漢周圍邊疆有四大都督鎮戍,全國四分之三的領土都歸屬都督鎮守,置泰半疆域于軍管之下,光是這一點,魏吳望塵莫及。

05

接下來我們就分別去了解一下蜀漢的四大都督,分別是永安都督,江州都督,漢中都督以及庲降都督。

蜀漢立國之前劉備就開始設定鎮守的都督,在進入益州之前劉備就已經拜關羽為都督,總督荊州軍政。而在劉備平定益州後,出於軍事防禦的需要,開始在邊境設定都督鎮戍,其中首先設定的就是漢中都督。

>《三國志。蜀志。魏延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將以鎮漢川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記載:“於是還治成都。拔魏延為都督,鎮漢中。”

這說明在魏延時期就已經明確了都督的稱號,自魏延擔任漢中都督以後,分別又有李嚴、吳懿、王平、胡濟等人先後擔任漢中都督。

06

在漢中都督之後又有庲降都督。庲降都督的駐防地區是南中

>《蜀志。李恢傳》裴注說:“臣松之訊之蜀人,雲:庲降,地名,去蜀二千里。時未有寧州,號為南中,立此職以總攝之。”

第一任庲降都督是鄧方,之後有李恢,張翼,馬忠,閻宇等人作為蜀漢的方面重臣前去鎮守南中。並且在南中設立七個郡,用以控制南蠻,控制範圍是四個都督區域中最多的,為了便於控制這片地區甚至設定了副都督來輔佐,這是和其他都督區所不同的地方。

07

再就是永安都督。

>《華陽國志》記載:“先主徵吳,於夷道還,薨斯郡;以尚書令李嚴為都督,造設圍戍。”

劉備於章武二年任命李嚴為尚書令,同年任命李嚴為永安都督,因為永安都督在巴東郡,所以永安都督又被稱為巴東都督。先後擔任永安都督的人有陳到,宗預,羅憲等人。

08

最後一個就是江州都督。

>《華陽國志》記載:“初以江夏費觀為太守,領江州都督。”

《季漢輔臣贊》又寫到:“先主既定益州,拜(觀)為裨將軍,後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加振威將軍。”

這兩則史料說明江州都督是在劉備統治時期設定的,而劉備在章武三年病逝,說明江州都督設定應該不會晚於此時,費觀離職後李嚴曾擔任江州都督,李嚴之後李嚴之子李豐也曾一度代理江州都督,後又有李福,鄧先二人先後出任江州都督。

除了這四大都督區以外,在更為邊緣的防禦地區,蜀漢也曾臨時設定一些都督區,比如關中都督,建威都督,廣威都督,這三個都是出於軍事需要臨時設定的鎮戍都督區,因此沒有固定的官員和機構。

09

在蜀漢建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這四大都督區,蜀漢政權依託這四大都督區,在國家的東南西北形成了穩固的防禦體系。

同時四大都督區的都督們皆是中央官員和地方官員的結合體,不僅領有都督職位,還有將軍職位,比如吳懿就是以車騎將軍的身份出任漢中都督。“以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

這說明其實吳懿的車騎將軍身份才是他的本官,都督則是兼領。但這並不是絕對的,有時也是都督為本官,將領則是兼領,比如馬忠,張翼等人就是先出任鎮戍都督,後領將軍官位,“徵庲降都督張翼,以忠代翼。忠遂斬胄,平南土。加忠監軍奮威將軍,封博陽亭侯。”

10

這反映出蜀漢政權選任都督官其實並沒有形成固定的形式,不過鎮戍都督和兼領將軍職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一特點則決定了都督這一官職的性質,讓他具有了中央職官的特徵。

蜀漢作為三國時期綜合國力最弱的政權,在自己的職官制度乃至行政區劃制度上不得不挖空心思來設計,使得自己的國家實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鎮戍都督制給蜀漢的邊防安全提供了很大的保障。這也是為什麼蜀漢雖然國力最弱,但卻能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與曹魏周旋四十餘年的重要原因。

TAG: 都督蜀漢漢中江州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