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調查花萬元請人幫挽回愛情,人財兩空?來看層層套路

由 百花齊發 發表于 汽車2021-12-08

“分手挽回”“婚戀修復”“情感諮詢”……如今,網路不少平臺都有所謂“情感挽回”“婚姻挽救”等服務。記者調查發現,與價格動輒數千元、上萬元相比,類似服務背後的效果卻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專家提醒,把挽回感情寄託於他人並不靠譜,相關平臺也應當對類似內容服務強化監管。

現象

挽回業務繁多 情感主播“搭車”

當與物件發生爭吵,鬧出分手後,心急如焚的蔣小花開始四處“求救”。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刷到手機上有情感機構提供“分手挽回”服務,每個月3000元費用。然而,連續交了共9000元之後,她才意識到,自己預期的挽回結果並沒有出現,且“與挽回目標關係絲毫沒有好轉”。

記者發現,類似主打情感或婚姻“挽回”的商家並不少見,價格從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這些商家常常出沒於搜尋引擎網頁、電商平臺、短影片平臺、生活服務軟體等。

記者在搜尋引擎輸入“情感挽回”,發現網頁排名的前五個內容,都是情感挽回類公司機構的廣告。而在短影片平臺和小紅書軟體上,輸入上述關鍵詞,也不乏一些機構和博主的身影。在這些博主中,有的是長期更新和分享感情類話題內容,從個人角度分析講解如何挽回、挽救感情,或者講述怎樣“避坑”挽回;有的卻以“絕對乾貨”“情感諮詢”“一對一諮詢”等字眼出現。有的平臺,提示了“內容僅供參考,切勿輕信,謹防詐騙”;而在某短影片平臺,“情感諮詢”影片下方的“廣告”二字,小到幾乎看不見。

不論是在哪個平臺上,一些“挽回”類服務的業務推薦中,除了標榜有“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之外,也不乏有效果或結果類保證性質的推銷用語。諸如“教你6招成功挽回愛”“沒效果不收費”“不成功不收費”等詞彙吸引著顧客,甚至有機構宣稱“7天挽回愛情”。

這些提供“挽回”“挽救”服務的公司,大多都以“教育諮詢”“情感諮詢”的名義註冊成立。不過也有公司以“電子資訊科技”“文化傳播”為名開展服務。透過“天眼查”查詢相關機構的經營業務範圍可發現,有的業務範圍中有“心理諮詢服務”,有的則並不沾邊。西安一家專業致力於“挽回愛情,修復婚姻”的情感中心,其註冊公司的經營範圍中,主要包括電子產品的開發、軟體開發及銷售等,並未見到有情感和心理或情感諮詢的範疇。

生意

套路層層推進 引導客戶付費

活躍於各個平臺的“挽回”服務,具體是如何操作的、是否有什麼套路?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機構、商家常常會用“耐心”換取信任,而後逐漸誘導購買更高價格的課程或者服務。

“前期與導師聊的時候,感覺問得很細緻,很耐心,好了解我……”曾經購買過情感挽回服務的吳女士表示,情感導師一開始無微不至的瞭解和詢問,讓她感覺到被安慰,也被對方信任,於是交了數千元進入“挽回實操課程”。“前期會給你發很多PDF檔案、連結等等,還有書籍,目的是讓提高自己的情緒穩定能力,後來也會指導怎麼發微信朋友圈,措辭需要如何修正等等。再後來,指導如何邀約對方線下見面,然而最後還是失敗了。”

“之前分手心急如焚,在網上找了情感挽回的專業導師。效果不太明顯,卻步步深入,讓報更高價格的服務。”另一名消費者表示,自己交錢後,沒有什麼實質性幫助,後來對方又建議購買8888元和16800元的挽回服務,不過自己並沒有繼續交費。

一些情感挽回機構的“套路”可以大致歸納如下:第一步,與消費者電話或網路接洽,透過耐心詢問聊天,逐漸獲取對方信任;第二步,“建議”消費者購買挽回服務,交錢後會給消費者大量資料課程,讓消費者先與目標物件“斷開聯絡”,專心學習“提高自我情緒和心理穩定”;第三步,從措辭、語氣等方面,指導消費者如何“建設”朋友圈,給挽回物件塑造新的“朋友圈人設”;第四步,“代聊”。教消費者如何與對方聊天,怎樣回覆對方訊息、如何發簡訊、打電話,邀約線下見面溝通等。

“情感挽回機構大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也不是說完全沒有用,很多時候就是心理安慰而已。”曾購買過情感挽回服務的盧琳告訴記者,自己的體驗感受是“心裡還存有好感的、能挽回的人,遲早會回來;不能挽回的,你再買多貴的課程或者服務都沒用。”

尷尬

合同多耍心思 機構榮譽存疑

採訪過程中,有消費者表示,情感“挽回”類機構或商家在面對消費者諮詢時,往往會口頭表示“問題不大”“有用”等模糊措辭,以吸引消費者購買服務。然而,真正落實到合同環節,卻容易“耍心思”。

有消費者展示了自己與上海一家挽回機構的合同。在該合同中,竟然規定“除非是因乙方單方原因提前解除本協議,否則乙方已收取的諮詢服務費概不退還。”“乙方有權利根據客觀情況需要且無需事先經過甲方的同意更換執行諮詢師……”

此外,有的情感挽回機構還大耍文字遊戲。比如,廣州一家情感挽回機構的合同協議中,就出現了“完全”“任何”等字眼。在該機構的合同第十三條下,有一條內容為:“甲方在完全配合乙方的情況下,七天的時間如果沒有任何一點效果出現,甲方可進行退款處理。”“什麼是完全配合?什麼又是沒有任何一點效果?這個太難衡量了,怎麼說都是對機構有利。”

除了合同層面的“文字遊戲”之外,一些情感挽回商家或機構的老師資質,也很難核實。甚至,宣稱有“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的某商家,在出具的相關資質和榮譽證明資料中,也“查無此證”。

某電商平臺上,一家月銷量超過100次、“專注情感實戰指導”的店鋪,開設了諸如“情感諮詢”“婚姻挽救”“分手挽回”等業務。該店鋪在“榮譽展示”的頁面中,展出了諸如“中國婚姻家庭諮詢師協會”“中國愛情學院合肥學院”等。不過,記者在全國社會組織信用資訊公示平臺輸入以上兩個組織,均未查獲資訊,相關機構資質成疑。

“有些挽回機構的導師,本質上就是一個銷售。他所有的業績考核,基本是按照你有沒有續課、有沒有開新客、有沒有開新單來做的。”一位近30萬粉絲的知名情感博主表示。也因此,“挽回”“挽救”的真實性和效果,就很難得到保證。

建議

挽回還得靠自己 平臺應增加監管

“各類‘挽回’‘挽救’生意火爆,是因為有市場,人們有需求。”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作家肖雪萍說,通常情況下,面臨失戀分手或離婚的感情危機,人們心理和情感上會很脆弱,引發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評價降低。“火燒眉毛,即使有時知道是自我欺騙和矇蔽,也要借挽回機構的鼓勵、保證、承諾來平衡心理,得到暫時的‘安全感’”。

肖雪萍說,面臨情感危機,花錢買安慰、請外人幫忙“挽回”往往是幻想,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去解決。比如,以成熟的態度跟對方發起溝通,看看有無可能解決問題。如果希望破滅,最有效的方式是找值得信任的親人、朋友傾訴,以獲得情感上的支援。此外,也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在專業的幫助和陪伴視角下,學會面對自己的人生議題。“學會如何與挫折共處,提升應對困境的能力和方法。”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則表示,平臺應當承擔起稽核把關的責任。“如今,情感類的主播或內容,在幾乎所有自媒體平臺,流量都給得最多。”他認為,一些挽回服務的內容、效果、稽核等門檻很低,“課程賣出去也很難再退還學費。”因此,朱巍建議,平臺應當稽核相關博主或內容的資質、有無非法宣傳、退費方式等。同時,要開設相關投訴渠道,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平臺認可和扶持的賬號應有相應標記,對屢次違規和投訴的要快速處理,“不能為了流量而不去做好這些工作。”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郭丹

TAG: 挽回情感服務平臺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