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這個縣曾是上古強國,後來被楚國所滅,今天有個成語就是嘲笑他們

由 南聚網路鬱婷 發表于 汽車2021-12-06

有句成語叫“庸人自擾”,來源是《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

那麼,究竟什麼是庸人呢?可能有人會想到“平庸”、“庸俗”之類的詞彙,但是為什麼會把“庸”這個字眼同沒本事、沒逼格這些負面形象聯絡在一起呢?

其實,庸曾經是一個國家,是西周時代南方重要強國,也是武王伐紂的最強有力盟友。根據《尚書·牧誓》記載,周武王在牧野誓師之時,曾經做過這番動員令:

我友邦家君,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 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盧、 彭、濮人……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周武王滅商有個基本盤,就是庸、蜀、羌、髳、微、盧、 彭、濮八國盟軍。從排序上看,我們可以知道庸國是首位,是第一盟友!

從文字上看,是不是感覺這八國都不是中原民族,都是蠻夷部落呢!對了!從佔據中原的商朝角度來看,這八國確實都是西南蠻夷部落!唐朝學者孔穎達在給《尚書》作註疏的時候,明確說:

此八國並非華夏,故大判言之,皆蠻夷戎狄,屬文王者國名也。此八國,皆西南夷也。文王國在於西,故西南夷先屬焉。

周人滅商,武王伐紂,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與歐洲歷史上的蠻族征服又頗有類似之處,周人原本也是生活在西北的蠻族部落嘛!

根據顧頡剛先生《史林雜識·牧誓八國》中考證說,“‘庸’在今湖北竹山縣;蜀在今四川,北境達漢中一帶;羌在今甘肅南部,離岐周不遠;髳在今山西南部;微在今陝西省郿縣;盧在今湖北南漳一帶;彭也在今湖北西北部;濮則在楚地西南。

在這裡,朱言只談談八國中的第一強國——庸國。這個庸國立國於南方江漢流域的今湖北竹山一帶,在武王滅商中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庸居“牧誓八國”之首,當因其在八國之中國力最強、兵員最眾也最得武王倚重。

《括地誌》載古庸國的疆域,包括今鄂西北和陝東南的部分地區。庸在商末周初,是一個疆域較廣、人曰較多、文明程度較高的南蠻方國。《左傳》記載,庸有方城,也就是說已經有了築城的技術。城池在當時是文明發達的表現,同時的南土鄰國巴、楚等尚未見有築城的記載。

庸人這麼厲害,又居功至偉,為什麼武王滅商之後,西周的分封中,庸國並不凸顯呢?這要和庸國在西周初年捲入的一起叛亂聯絡起來談了。

武王滅商後,鑑於東方商朝王畿的重要性,在任用紂王之子武庚繼續當維持會會長的同時,還派出周朝的三位王叔監護,就是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是為三監。

武王死後,周公攝政,三個小弟弟很不滿意,於是就和原本是監視物件的武庚合作,發動叛亂。於是,遂有周公東征,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廢霍叔為庶民,平定了三監之亂 。

很不幸,在這場叛亂中,庸國人站錯了隊,贊助了三叔,捲入了謀反事件。最後,周公還算顧念庸國的革命歷史貢獻,並沒有滅掉庸國,但是肯定已經加以冷落歧視了。

後來,南方的,蠻族國家——楚國崛起了。楚國第九代君主熊渠,乘著周夷王比較慫蛋的時候,實現了大國崛起。根據《史記·楚世家》記載:

熊渠……當週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問民和,乃興兵伐庸、揚粵,至於鄂。

熊渠很有文化自信,明白說出了:”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並把三個兒子都封為王,與周天子相提並論。熊渠為國君時,將楚國勢力擴充套件到長江南岸和中下游。

楚國崛起了,庸國則淪為楚國的跟班了。

庸國畢竟在歷史上闊過,他們也不甘心淪為二流、三流小國,復興夢一直做著呢!

到了春秋時代,楚莊王執政期間,楚國遭遇大饑荒,而楚莊王本人也處於“三年不鳴”的蟄伏期。楚國遭災了,周邊蠻族小國都覺得有機可乘,庸國也不例外,強國復興似乎是大好時機。

這個縣曾是上古強國,後來被楚國所滅,今天有個成語就是嘲笑他們

庸人經長期生聚養息己甚為強大,以至於楚人調集北爭中原的精銳之師伐庸也損兵折將,而且竟被庸人輕視。《左傳》上說“庸人率群蠻以叛楚”,楚國差點就完蛋了!

楚莊王終於一鳴驚人了,他穩定局勢,調集兵力,並與秦國、巴國合作,請來援兵,擊敗了庸國糾集的聯軍,最後還徹底滅掉了這個傳統強國——庸國。庸既滅於楚,庸人則或入為楚籍、或流竄他鄉。入為楚籍的庸人隨著楚人的華夏化而最終融為華夏族,流竄他鄉的庸人則繼續為蠻夷族群。

這個縣曾是上古強國,後來被楚國所滅,今天有個成語就是嘲笑他們

後來,有人認為庸國本來好好的,非要去挑釁楚國,搞得國家滅亡,遂有那一句“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話。其實,在春秋爭霸時代,庸國不打楚國,也遲早會被楚國打,勝王敗寇而已!

庸國雖然滅亡了,但是有一個傳說,庸國的王族一直秘密相傳著一柄象徵王權和復興的權杖,如果能解開權杖密碼,拿到庸國寶藏,就可以開啟庸國復興之路。

假語村言,未足信爾。

TAG: 庸國庸人楚國熊渠蠻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