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匈奴一一一草原上的第一個雄主,他們的後裔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由 盛匯快訊 發表于 汽車2021-07-25

兩千多年前,在內蒙古的陰山山麓,崛起了一個新的民族一一一匈奴。這個民族一經興起就橫衝直撞,沒多久,便組成一支精銳騎兵,開疆拓土,向舊有秩序發起挑戰,雄霸草原。

那麼問題是,當年所向披靡,橫掃六國的大秦帝國為什麼要修築長城呢?他們不是最強者?他們的近臨不就是義渠、戎狄、羌那些弱小部落(國家)嗎?

怪就怪在這裡,當秦國正在謀劃征服中原的時候,它的後院起火了。

因為匈奴迅速崛起,他們從蒙古高原出發,四處掃蕩,穿過河套平原,來到河西走廊,大舉向隴上的秦國進攻。可以說,這一時期秦國差點被吊打,匈奴吞併了漠南、河套、榆林一帶大片土地。

為此秦國才痛下決心,調集近兩百萬民工開始修築長城,只為抵禦這個北方勁敵。

直到公元前215年,這一局面才得以改觀。秦始皇命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剿滅“匈奴”,蒙恬幹掉了他們不少的精銳騎兵。隨後屯守榆林,雙方又多次交手,這才收回了被匈奴侵吞的國土。

但就從秦國派出的三十萬大軍這個數字來看,可見當時的匈奴絕非等閒。

事實證明,這個世上沒有最強者,只有更勇者,包括不可一世的秦王朝。因為它二世而亡,隨後被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替代。

《史記》。《漢書》有一處相同的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商、曰淳維。”

一句話,夏王的衣缽,淳維的後代,來自華夏大地。

《史記》另載: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次而次雲。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強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雲。”

淳維帶著部族遷到陰山腳下,到頭曼時一千餘年、寂寂無名,放牧遊離、時大時小。直到冒頓時。

他利用父親(頭曼單于)廢除他太子位的機會,在一次出獵中射殺了頭曼單于,接過了大位。

冒頓繼位後,積極向外擴張,大敗東胡,吞併樓煩、白羊河南王,收復了被秦國奪去的土地。向西進攻月氏,迫使月氏西遷,北方及西北一帶的丁零、渾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落統統向他們臣服,一時間,兵強馬壯,版圖寬廣,逐步達到鼎盛。

更重要的一點,他們不停地向中原燕、代之地進行侵掠,公然挑釁剛建國不久的西漢政權,與漢高祖劉邦結下了不解之緣。

由於輕敵冒進,劉邦率輕騎想先期到達平城(今山西大同),不幸中了匈奴人的埋伏,被圍在白登山七天七夜,軍無糧草,援兵遙遠,差點葬身山頂。

據說漢朝用大量的金銀細軟賄賂了冒頓的新閼氏,才解下白登山之圍。其實賄賂閼氏這個理由有點牽強,用樊噲的援軍將至來解釋才更合理。

總之,白登之圍後,劉邦知道了匈奴騎兵的厲害。面上說姑且為了休生養息,其實是向匈奴妥協,採取和親政策,封宗室之女為公主,遠嫁漠北,給冒頓單于作閼氏,從此,雙方才以長城為界,邊境暫時得到緩和。

從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謀”到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輪臺“哀痛之詔”,漢匈之間斷斷續續打了45年。

公元前127年,衛青將軍收復河南地區;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降匈奴兵十萬,設武威、酒泉、敦煌、張掖四郡;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才不再滋擾邊境,完全退出漠南地區,漢朝收復漠南、河套、河西走廊大部領土。

幾十年的戰爭,雙方耗盡才力,打得精疲力竭,漢武帝落得個“窮兵黷武”,但隨著日後國力逐漸恢復,打出了漢家天下的名聲,得了個“大帝”稱號,而匈奴卻日漸衰落,內亂叢生,從此一蹶不振。

匈奴一一一草原上的第一個雄主,他們的後裔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北匈奴一直與西漢王朝為敵,但自漢武帝后一直沒掀起過大風浪。直到公元73一91年,才被東漢政府把他們徹底趕出漠北高原,北匈奴只好向北向西後退,一直退到頓河和歐洲的多瑙河流域,又建立了匈奴帝國,後來成為了羅馬帝國滅亡的助推手,據說現在的匈牙利人就是他們的後裔。

匈奴一一一草原上的第一個雄主,他們的後裔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五鳳四年(前53年),呼韓邪單于被哥哥郅支單于擊敗,率眾入塞,用兒子作人質,向大漢朝俯首稱臣,得到了漢朝的大力扶持,從此移居塞內,隨後逐步南遷,實現了民族交融。

東漢王莽時期,由於採取輕視和敵對的政策,南匈奴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遷進遷出,始終沒有脫離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

直到魏晉南北朝時間,南匈奴又分化出屠各奴、鐵弗匈奴、盧水胡等旁支,相互間不隸屬,這批人主要生活在今天的山西、陝西、內蒙古、甘肅和青海等地區。據說姓獨孤、呼延的一定是他們的子孫。

歷史,大浪淘沙,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其實早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懷抱。

TAG: 匈奴秦國冒頓單于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