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他是傳說中杜牧的兒子,寫下一首哲理詩,短短四句令人叫絕

由 谷藍娛樂 發表于 汽車2021-07-11

也許是因為出生寒微,又逢戰亂,所以杜荀鶴的詩就像詩聖杜甫一樣,多能反應社會現實,民生疾苦。

例如《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山中寡婦》等,都是晚唐社會的真實寫照。

此外,他還擅長寫哲理詩,透過生活中的常見之景,來揭示人生最深刻的哲理。

《涇溪》

便是其哲理詩的代表作,全詩如下: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這首詩是他在考察涇溪時所寫,只有短短四句,卻道出了深刻精妙的人生哲理,讀罷發人深思。

詩歌開頭兩句說的是涇溪的激流險灘。

涇溪有礁石的地方異常奇險,水浪湍急,所以來往的船隻都十分小心,從沒聽說過有誰不小心掉到裡面淹死。

涇溪又名賞溪,和桃花潭一樣都位於安徽的涇縣,李白也曾到此一遊“欲往涇溪不辭遠,龍門蹙波虎眼轉”。

這兩句的關鍵便在於“兢慎”二字,意為因害怕而小心警惕。

原本正常來說險灘容易出事故,然由於人們的重視和警惕,反而能平安透過。

詩人的這個觀點看似無厘頭,其實卻十分合情合理。

已知的危險其實不算危險,未知的、潛藏的危險才是最致命的。

而詩人接下來的兩句也佐證了這個觀點。

恰恰是在沒有礁石,水流緩慢的地方,常聽說有人淹死。

為何會如此呢?因為人們沒有面對險灘的那種警惕心理了。

海上本就是神秘莫測,瞬息萬變之處,若少了警惕之心,即使是風平浪靜的水域,恐怕也會出事故。

前後兩句對比鮮明,因為謹慎,所以即使是急流險灘,也能安全透過;而由於疏忽大意,風平浪靜的水域卻常常船傾人溺。

客觀的環境不同,主觀的思想也不同,所以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局面。

但其實無論環境如何,若能小心謹慎,無論是險灘急流還是平灘緩流,都能安全透過。

人生也是如此,詩人透過這兩個鮮明的對比,向人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居安思危。

正如歐陽修所言“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就像當年的吳王夫差,他的父親闔閭在吳越一戰中,中箭身亡,臨終囑咐他要報仇雪恨。

此後他勵精圖治,吳國逐漸強大,在後來的吳越之戰中,大敗越國,越王勾踐都淪為其階下之囚。

然而復仇後的夫差,漸漸耽於享樂,沉迷酒色,最終臥薪嚐膽的勾踐成功復國,而夫差卻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是他能力不夠,還是吳國比越國弱?

說白了就是他給對方的機會,若不是他喪失了警惕之心,恐怕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就像孟子所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杜荀鶴這首詩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整首詩平白如話,卻揭示了亙古不變的人生哲理,讀後發人深省。

不知你覺得杜荀鶴這首詩說的是否有道理呢?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TAG: 涇溪險灘警惕杜荀鶴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