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漁民江中打撈出90公斤鐵柱,當廢鐵賣出65元,專家稱值3個億

由 元芹娛樂 發表于 汽車2021-06-16

文物在民眾的生活美好後,也成為了眾多收藏家都追逐的物件,就算是在困難時期,文物也都是珍貴的存在,更不要說當經濟發達之後,它們的價格也在水漲船高。不過文物價格的高昂也導致了造假業的興起,只要有相關的技術,製造出來以假亂真的贗品,就能賣到真品的價格,利潤豐厚。《鶡冠子·天則》: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聲。”對於文物的鑑定,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對於文物的價格和實際價值能一眼看出的人,從來都是鳳毛麟角,專家們只有在大量經驗的堆砌之下,才會辨別贗品和真品的差距,鑑定出真貨。因此總是會有人們在不知道古董實際價格的情況下,就用極低的價格賣了出去。便宜了那些幸運度高,或是一心撿漏的人,徒留懊悔。漁民江中打撈出90公斤鐵柱,當廢鐵賣出65元,專家稱值3個億。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我國自古以來就擁有眾多交通水路發達的城市,河道眾多,橋樑也眾多。上世紀80年代,許多承擔著重任的橋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毀,於是政府只好委託施工隊前去拆除這些橋樑。橋樑的拆除吸引了眾多的漁民前來圍觀,許多人紛紛在此地撿漏,在橋下撿來一些拆除時候掉落的廢鐵,帶去回收站就是一筆收入。甚至還有許多漁民帶來了漁網,不時就在橋下打撈,把撈起來的金屬都給賣掉。而一位漁民就把自己從嘉陵江裡打撈出來的90公斤鐵柱,當成廢鐵賣給了回收站,賺到了65塊錢,結果專家表示它價值3個億。

和鉅額財富這樣失之交臂的人就是漁民老陳,他是偶然在江裡打撈的時候,意外撈起來一個十分巨大的鐵柱,滿是鏽跡,看起來有些年頭。這個柱子高75釐米,直徑也在27釐米左右,撈起來這樣一個大傢伙,老陳肯定是無比開心的,直接就帶著柱子來到了回收站,稱得它足足有90公斤。於是老陳順利得到了65塊錢,這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65元錢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

老陳賣90公斤廢鐵得到65塊的訊息也很快就傳遍了全村,就連當地的文物局都聽說了這件事。於是專家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就來到了回收站,看到了這個奇特的鐵柱。在觀察到柱身上奇妙的文字後,專家們都覺得它來歷不一般,便用200塊的價格買下了柱子,帶回了研究所。事實證明,專家們的眼光確實獨到,這個鐵柱也不是一般的柱子,它來自西漢時期,有千年歷史了。

在漢武帝時期,工匠們修建橋樑時都會用到橋墩來做固定用,這個鐵柱就是當時的橋墩之一。中國造橋的歷史十分悠久,從秦始皇時期開始就有記載了,而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人們就已經在對鐵的運用上有獨特的使用方法了。鐵製品雖然在如今看來早就成為了常見物品,但是在古代,尤其在冶煉技術不成熟的古代,鐵器的製造十分麻煩,因此想要製造鐵器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可見這個鐵柱的歷史價值十分高,此後經過專家們的鑑定也得出了最終結果,這個鐵柱就是中國目前發現儲存最為完善的一個重型鐵器,價值高昂,估值至少也在3個億以上。

漁民江中打撈出90公斤鐵柱,當廢鐵賣出65元,專家稱值3個億

這個鐵柱如今被儲存在四川博物館內,成為了鎮館之寶之一,無比的貴重。估計老陳做夢都想不到,自己65塊賣出去的廢鐵,居然是一件價值3個億的鐵器吧。漢·魏伯陽《參同契》:“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檟。”其實只有經驗豐富的人,才會對鑑定文物駕輕就熟,一般人沒有文物相關的知識,又如何能辨認出來呢?

參考文獻

《鶡冠子·天則》

漢·魏伯陽《參同契》

TAG: 鐵柱65廢鐵文物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