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5歲娃因謙讓惹吳奇隆心疼,你真的想要這種“懂事”嗎

由 尤政航聊娛樂 發表于 汽車2021-05-11

01

最近忙裡偷閒看了一個小清新的綜藝節目《奇妙的小森林》,由吳奇隆、譚松韻、鄭爽、張新成四位嘉賓一起組成“森林家族”,帶領6位素人孩子,迴歸田園生活。

某一期中,5歲彤彤的一個舉動,我看了實在戳心,吳奇隆、譚松韻等明星也心疼不已,事情是這樣的:

6個小朋友領取任務——拿著雞蛋去換錢買苦瓜。

到達小攤後,小朋友們就被小攤上琳琅滿目的玩具吸引了,紛紛拿換雞蛋的錢買了玩具。

其他孩子都沉浸在擁有新玩具的喜悅裡,只有彤彤不僅沒有選玩具,還謹記買苦瓜這一任務,一個人緊緊抱著苦瓜開始不停地說:“可是錢不夠了。”

最後苦瓜只買回來一根,彤彤卻因為任務完成的不好而變得沉默寡歡、情緒低落,甚至默默哭泣……

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她認為的彌補方法去叫人,結果沒有一個人聽她的,一聲聲的“小朋友們”真的太戳心了。

跟著去完任務的鄭爽,回來直說:“彤彤一直在配合,太懂事了!”

看在眼裡的譚松韻紅著眼和吳奇隆討論:“太懂事了,很多時候都是在讓,為別人著想。”

很多人都教育孩子要“懂事”,但看著一直在讓的彤彤,很是心酸。

懂事的孩子為我們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煩”,確實省心很多。

當你在引導熊孩子不能見玩具就買時,懂事的孩子已經開始主動幫忙收納玩具了。

當你還在收拾熊孩子玩後的殘局時,懂事的孩子早已經收拾好了自己去洗漱了。

當你在教孩子不能隨便搶別人的糖果時,懂事的孩子早已知道了謙讓。

這麼看來,誰不想省點心,誰想天天為了管孩子成為一個“多事婆”呢。

所以,我們總忍不住想:“我的娃,你就不能學著懂點事?!”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乖、懂事的背後是什麼?

大人所謂的懂事,往往都是注重在「結果」上,而忽略了達成「結果」的「過程」。

內心細膩敏感的孩子,很容易Get到——只要懂事,大人就會高興,就會喜歡、誇自己。

漸漸的,孩子為了得到大人的喜愛和表揚,學會了隱忍和謙讓,努力展示出乖孩子的一面去討人喜。

記得小S曾談起過二女兒,說因為上面有一個最被疼愛的大姐,下面有個寶貝疙瘩妹妹,所以就很容易被忽略。

但二女兒確是最懂事的那一個,她會謙讓姐姐,還會照顧妹妹來討媽媽歡心。

小S經常會使喚二女兒:

每天晚上都會讓她去倒一杯溫水放在床頭,孩子每次都會乖乖去做,並且溫度控制得剛剛好。

5歲娃因謙讓惹吳奇隆心疼,你真的想要這種“懂事”嗎

一開始,覺得女兒很貼心,可是後來小S意識到,女兒是在用這種方式討好她。

小S感受到對女兒的愧疚後曾微博道歉:

她說:“我心愛的二女兒,她總是夾在中間,急著想表達自己對我的愛,也渴望得到家人的愛……”

5歲娃因謙讓惹吳奇隆心疼,你真的想要這種“懂事”嗎

他們乖巧的背後,是深深的渴望:“我這麼懂事,希望你們能多愛我一點。”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的話,過多懂事的本質是一種壓抑、隱藏自己真實的需求來迎合別人的表現。

一般稱這樣的孩子,為“偽懂事”、“假性獨立”。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

很多時候太懂事的孩子,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長大後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講自己曾是討好型人格。

5歲娃因謙讓惹吳奇隆心疼,你真的想要這種“懂事”嗎

導致一路走來,她無法跟人存在“真實”的關係。

在工作中,哪怕別人胡說八道,也會恭恭敬敬地迎合;

和朋友相處,不會表達自己的不安;

哪怕是最親密的兩性關係裡,對方打電話罵她,她也可以一直道歉兩個多小時。

5歲娃因謙讓惹吳奇隆心疼,你真的想要這種“懂事”嗎

02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太懂事的孩子沒人疼。

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們肯定不希望孩子成為這樣的懂事,而是讓孩子在做自己的基礎上,有同理心和責任心。

所以不管娃是否懂事,有父母的正確引導才能不陷入這個“偽懂事”的泥潭。

首先,父母一定要學會傾聽。

好多人都會忽略這一環節,殊不知,這一PA是最關鍵的。

不管多大的孩子,都需要被聽見、被看見、被尊重。

當看到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請放低姿態,蹲下身子,給孩子表達內心的想法的時間。

這裡有一個八二黃金法則——就是把80%的說話時間留給孩子,用20%的時間引導孩子繼續說下去,讓孩子能夠無限制的表達。

還有一個姿勢要格外注意——蹲下來說話,抱起來傾聽,用大人的視角理解孩子的情緒。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過,“家長們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不但拉近了與孩子的物理距離,更拉近了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就像節目裡,最後吳奇隆把彤彤放在腿上,引導彤彤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並且給予了鼓勵和肯定,彤彤才終於露出了快樂的笑容。

5歲娃因謙讓惹吳奇隆心疼,你真的想要這種“懂事”嗎

5歲娃因謙讓惹吳奇隆心疼,你真的想要這種“懂事”嗎

其次,告訴孩子,你有拒絕的權利。

不僅是孩子,就算是大人在生活中也都有明明不願意,又不懂得拒絕別人的煩惱。

學會對別人說不,也接受別人對自己說不,這在社交生活中成為了一種越來越重的能力。

記得幾年前我們剛搬家,新小區適齡的玩伴比較少,女兒就追著很多比她大的孩子們玩。

但是大孩子們不認識她,就不帶她玩,一群人在玩球,她在旁邊插不進去。

一次球被踢遠之後,她屁顛屁顛地給人撿回來,之後就成了指定“撿球選手”,她默默地站在場外圍觀,只有每次球被踢遠了,才會被派去跑著撿回來。

我知道她不願意。

(這點大家也要理性分辨,有些情況是,我們看起來孩子被欺負了,但是他是樂在其中的,他喜歡,就不用幹預,但女兒不是,她是那種喜歡主導遊戲的孩子,她這麼做純粹是一種無奈的妥協。)

所以,我便問她:

“你喜歡去撿球嗎?”

“我不喜歡, 我喜歡追球,可是,我要不撿球她們不跟我玩怎麼辦?”

“媽媽知道你渴望有新朋友,但真心不喜歡做的事,你可以拒絕。你不需要透過討好來求朋友,而是應該用你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吸引朋友。”

“那我有什麼特點呢?”

“你跑得很快啊,完全可以勝任追球。”(她是真的跑得很快,一起玩的這些孩子,沒一個比她跑得快。)

她也知道自己的優勢。

所以第二天她跟“隊長”提議:“我不想撿球,我跑得超快,我可以幫你們追球。”

畢竟都是孩子,也沒有誰故意排擠誰,只是都不熟而已,“隊長”也就同意她試試,結果果然能玩到一起。

自然就不是專職撿球的小球童了,很快融入了這個小團體。

後來,她靠自己的風趣、點子多、膽子大,結交了一批玩得來的朋友,依然都是比她大1-3歲的,但是沒人再叫她小妹妹,大家都給到了她同齡人應有的尊重。

所以,一定要告訴孩子,“不僅不需要吃嗟來之食,也不需要求嗟來之愛”,要學會聰明的拒絕、學會看到和發揮自己的優點,這樣才有可能活成自己舒服的姿勢。

最後,多給孩子一些關注和認可。

懂事的孩子,潛臺詞都是,我需要更多一些的愛。

相信我,沒有人生下來就天生懂事。

孩子的天性,就是調皮、惹禍、任性、耍賴。

懂事,是到了一定的年齡,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理解他人的苦心,願意主動做出讓步。

如果一個孩子在本該天真爛漫的年紀,放棄了自己作為孩子的身份,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們選擇了迎合父母的要求,強迫自己長大,做到了超越年齡的“明白事理”。

如果被允許,誰不想跟媽媽撒嬌多吃一個冰淇淋,跟爸爸撒嬌買一雙輪滑鞋?

一個被寵愛的孩子,眼睛裡會有狡黠的光,而不僅僅是溫順和乖巧。

兒子幼兒急疹的那段時間,女兒去姥姥家住了些時日,週末我們過去接她,對我各種“作”:

喝飲料:“媽媽,我擰不動,幫我擰一下嘛!”

不小心摔倒了:“我站不起來,就要你拉我一把嘛~”

我媽說孩子:“你媽一來,你什麼都不會幹了。”

轉頭跟我說:“孩子不跟著你的時候,可聽話呢。”

是啊,孩子敢跟父母任性、耍賴,還不是「仗著」我們願意包容?

所以,明知道孩子能做到卻不做,不懂事故意作,我也願意滿足她。

我退一步,我的孩子多得到一份愛的滿足,我又有什麼好虧的呢?

孩子來做你的孩子,不是為了給你少惹麻煩的,而是為了讓你愛她寵她的。

【來源:按時娛樂】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 孩子懂事撿球彤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