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漢武帝,時勢造就的英雄

由 紅途網路怡璇 發表于 遊戲2021-04-16

徵和四年,漢武帝在輪臺釋出罪己詔,大意為:為連年征戰致百姓困頓表達歉意,承諾此後不再窮兵黷武、勞民傷財。

輪臺罪己

長久以來,漢武帝因大規模打擊匈奴而給人以人留下了“窮兵黷武”、“窮奢極欲”形象,廣受詬病。“歷史倪說”認為,非常之時,必有非常之為,卻又不得不為,漢武帝以畢其功於一朝的決心舉全國之力解決外患,難免會苦民生、勞民力、竭民財。漢武帝連年對匈奴用兵絕非僅出於其私慾,而意在為子孫後代創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

雄才大略,千古一帝

一、銳意改革

1、積弊已久,危機重重

漢文帝即位之後,雖然仍秉持漢初以來的“無為”,但漢廷過分的放任、疏於管理於內政外交上均表現出危機,尤其以諸侯王問題與匈奴問題為甚。

在此背景下,漢朝內部有識之士,敏銳地察覺到問題的嚴重性,紛紛上書漢文帝,提出改革,帶有儒家、法家色彩味道的賈誼與晁錯走到歷史的前臺。

漢文帝不愧是治國高手,若非應對得當,兩大危機同時發力,漢廷的危機將瞬間而至,在其任內悄然接受賈誼的主張將原齊國一分為六,立齊悼惠王劉肥尚在世的六個兒子均為王,為漢武帝以“推恩令”徹底解決諸侯王問題提供了成功範例。但針對匈奴問題,漢文帝仍然貫徹漢初以來的和親政策,為國內改革保持穩定的外部環境。

漢景帝即位之後,晁錯立即站到前臺,恃寵而驕,強勢提出,且立即著手實施改革。但操之過急,最終釀成“七國之亂”。雖然漢景帝被迫倉促應戰,卻打出了漢廷的威勢,給諸侯王以沉重的打擊,為後世之君徹底解決諸侯王問題創造了和平條件。

漢廷危機重重令人痛心

2、另闢蹊徑,救漢家於危難

漢武帝以強悍之名定格在歷史長河中,其即位之初即著眼於改革漢廷,目標直指諸侯王問題、匈奴問題兩大危機。

漢武帝承襲文景以來休養生息的一系列發展經濟、民生的政策,帶領西漢王朝進入國力提升的快車道,而與此同時整軍備武,為出擊匈奴積極準備。

漢武帝未如其父漢景帝那樣魯莽、草率,而是力行改革,壯大漢廷,在短期內即實現了集權中央的目的。

有勇有謀,銳意改革

漢武帝即位之前一直致力於師學,得益於頗好儒術的舅父田蚡、太子少傅王臧的影響,對儒學頗有好感,即位之初,即有意更改漢初以來一直遵守的“無為國策”,但礙於祖母太皇太后竇氏而謹小慎微。

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竇氏駕崩,漢武帝一改漢初“無為政治”,而有條件地接受儒學,用以服務於集權中央。

漢武帝厭惡一直以來奉行的以賞功為目的的丞相任用制度,與丞相沖突不斷升級,經常會藉口打壓,甚至誅殺丞相,以至於無人願居丞相之位。

漢武帝深刻認識到舊有官吏體制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無法滿足集權中央的目的,當初廣泛招納儒士,即在頂層設計上建立獨立於舊有體制之外的管理體制,欲以藉助儒士的力量將皇帝的旨意貫徹執行,但是儒士的迂腐難以滿足時代的要求,以至於漢武帝任內對儒士“尊而不用”,即親近儒者,但對實際的重要政治任務,卻不交由儒士完成。

漢武帝得心應手的官吏,多來自“言利任法”的法家,他們大多有過人的辦事能力,做事雷厲風行。漢武帝的改革意志得到嚴格貫徹,並迅速取得成效,為打擊匈奴提供了重大支援。

為了進一步加強漢朝中央集權,漢武帝於元朔二年,採納主父偃建議向諸侯列國發布“推恩令”。

主父偃深得漢文帝將諸侯列國“一分為多”的要領,在吸取晁錯強行削藩導致爆發“七國之亂”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借鑑了賈誼治安之策,最終徹底解決自漢景帝以來,諸侯王尾大不掉,甚至威脅漢朝中央的難題。據統計,漢武帝一朝以“推恩令”而獲封的王侯多達175人。

二、敢於向宿敵匈奴說“不”,且有組織地大規模討伐

太皇太后竇氏尚在世時,漢武帝即以小試牛刀平定了南方閩越國的動亂,表現出一個有為之君應有的智慧。

太皇太后竇氏去世之後,漢武帝即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充滿屈辱的和親之策,徹底解決北方匈奴的威脅。

元光二年,漢武帝以“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軍將軍,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為輕車將軍,大行王恢為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為材官將軍”率領三十萬大軍埋伏於馬邑谷中,引誘匈奴大單于“欲襲擊之”。

不畏強權,敢於抗爭

“馬邑之戰”雖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但卻高調宣示漢廷從此一改漢廷一直以來執行的“和親之策”,對匈奴正式宣戰。“馬邑之戰”對漢廷與匈奴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昭示著漢廷以和親為基礎的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拉開了漢匈之間軍事對抗的大幕。

漢武帝分別於元光六年、元朔元年、元朔二年組織大規模軍事行動重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不但解除了匈奴對漢廷的威脅,還極大地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置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漢廷在對匈奴用兵的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此舉令匈奴從此喪失了水草豐美的漠南草原,無奈之下將匈奴王庭遠遷漠北,從此一蹶不振,匈奴對中原的威脅得以解決,為西域的併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出使西域,提升漢文化的影響力

建元三年,漢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郎官張騫受命率團從長安出發,途經匈奴不幸被俘,被困十年方得脫身。之後,張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歸途中,雖有意改從南道,但仍被匈奴抓獲,扣留一年有餘。

元朔三年,張騫趁匈奴內亂逃脫。張騫出使西域雖然未能達到目的,但卻意外瞭解了西域地理、人文情況,為此後的頻繁交往,以及漢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武帝,時勢造就的英雄

為漢家事業殫精竭慮

漢武帝以事業為重,不為後宮所惑,典型“事業男”,雖然殺伐無度、驅民無數,但其背後有種種無奈與不得不為。

漢武帝承“文景之治”國富民強,卻未醉生夢死,苟且偷安,一心致力於漢家事業,而與強敵匈奴奮力周旋,為自強於民族之林殫精竭慮,絕對稱得上事業型男人,僅從其子嗣數量與其執政之長久嚴重不匹配即可見一斑,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卻僅育有六個兒子。

漢武帝,時勢造就的英雄

事業有成,名垂千古

TAG: 漢武帝匈奴漢廷諸侯王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