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寶寶突然到來的分離焦慮,徹底粉碎了家人的美好假期

由 情感新巧 發表于 娛樂2021-07-21

五一放假的時候,我家阿姨回老家探親,我們臨時請了一位阿姨代班。

原本以為小佑子會像之前幾次阿姨休假的時候一樣,隨著成長漸漸適應這種離別,誰知這次變本加厲,哭鬧的非常厲害。

更重要的是,連一向對這種事沒有太大反應的小佐子也開始跟著大哭大鬧。

除此之外,那幾天兩個寶寶非常非常粘人,上個衛生間都得在旁邊守著,一關門就哭得撕心裂肺。遇到一丁點違揹他們的意願的事情,便會止不住地哭鬧,一反常態。

到了晚上的時候更甚——每天的哄睡,都像打仗一樣。

白天還是美美噠

晚上就成了魔鬼

我們輪流跟爆哭的寶寶拼著體能,等待著她隨著體力下降、聲音漸漸安靜下來,期盼著可以就此結束戰鬥……

更重要的是,在這種負面情緒的充斥下,爆哭夾雜著家人“哄睡方法論”的爭議,家中的氣氛就像一個充滿氫氣的化工車間,隨時一個火星,就會引起破壞性的連鎖反應。

總之那幾天到了晚上,真的如同煉獄。

如今想想,我才意識到,那是隨著成長,寶寶的分離焦慮到達了一個巔峰水平了。

這種焦慮期大概在10個月~1歲半時達到頂峰,然後在1歲半~2歲逐漸消失——而佐佑正好處在1歲半這個微妙的時間點上。

關於分離焦慮,我迄今都還記得我不到兩歲時的一個夜晚,那是我關於這個世界最早的印象之一:

我媽那晚有個活動(實際上就是跟朋友去玩兒了,畢竟20多歲的人),很晚還沒有回來,家裡只有我和我外婆,她在努力哄我睡覺。

我一邊喊著“媽媽”,一邊狂哭,外婆就在旁邊給我扇著扇子,跟我說“媽媽一會兒就回來啦”,但這並沒有讓我覺得被安慰到,反而哭的我變本加厲。

那天很熱,我記得自己哭了很久,最後看著外婆扇扇子的樣子睡著了……

我對90年代的記憶十分深刻

所以,如今當我遇到類似的情形時,我總會提醒自己:

有些孩子對兒時的“分離焦慮”是有記憶的,並且可能終生都會受到影響;

單純地告訴寶寶“媽媽在、媽媽就回來”可能未必有用,還會加重寶寶的哭鬧…

近期我在哄睡的時候,就驗證過第二點:

最近偶爾,寶寶會在困得不行的時候唸叨著“媽媽”,然後一點點地陷入如喪考妣的悲痛之中,大哭起來……

一開始,我就跟她說——“媽媽在外面呢,在準備洗澡呢”,這一說不要緊,反而哭得更厲害了……

我說,乾脆別讓孩子受罪了,讓媽媽哄睡吧……結果每次媽媽一鬨睡,寶寶都跟打了嗎啡似的興奮至極,似乎感覺媽媽是在跟他們玩兒捉迷藏一樣,瘋狂地“襲擊”媽媽——拿頭撞、揪頭髮、釦眼睛……

總之我老婆每次哄睡都被搞得遍體鱗傷。

嘴裡還喊著“騎媽媽”

跟她說你這樣做媽媽就死了

然後寶寶賤兮兮地說“沒媽”……

沒辦法,還得我上。

後來,我自己總結出了一套“中斷施法”的方法:

在哄睡的時候,我會高度警覺,一旦出現敏感詞“媽媽”二字,我就會汗毛豎立。

在寶寶不困的時候,我會立刻說“愛佐佐”,這是她就會跟我開玩笑似地擰著說“愛佑佑”,重複兩遍,就把“媽媽”的事兒拋在腦後了;

在寶寶困的時候,我會閉眼躺著,用平靜而祥和的聲音(因為快掛了),像復讀機一樣,重複寶寶會說的單詞,什麼car、ball、apple、dog、elephant……寶寶會開始在那跟讀,這時中間我會穿插著一兩個寶寶不會的單詞,寶寶就給整懵B了,跟不上了,然後再說她會的,反覆迴圈……

說著說著,她就合上眼睛了,這招屢試不爽。

寶寶突然到來的分離焦慮,徹底粉碎了家人的美好假期

總之,我的經驗是——不用過度去放大這種焦慮。

因為我清楚地記得當年自己的感受,可能焦慮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就像偶爾“鑽牛角尖”一樣,簡單把注意力轉移走,寶寶就不鬧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逐漸理解“客體永存”的概念,社交能力也會得到提升,逐漸適應這個世界的“陌生感”。

所以,不用過分糾結孩子這一時半刻的焦慮感,只要沒真的發展成為分離焦慮症(一種疾病),就不必太過大張旗鼓地“干預”。

很多的時候,這些焦慮更多地來自我們自己:

寶寶哭了,我們心裡就難受。

孩子開心地揮手告別,又覺得孩子是不是沒心沒肺、跟自己不親,就又焦慮了。

不說遠了,我老婆就是個這樣的人。

這樣不僅自己會很累,孩子也會感知並受到傳染,引發焦慮。

就像談戀愛一樣,既要全身心投入,又不能失去自己——如何把握這個度,十分微妙。

寶寶突然到來的分離焦慮,徹底粉碎了家人的美好假期

她婆婆會偶爾趕她出去鍛鍊和社交

就是為了切換狀態

事實上,我問過身邊的朋友,佐佑的粘人情況算很好的了,很多孩子是完完全全黏在家裡最親近的人身上,每天上班出門都跟生離死別一樣。

這可能跟我家的育兒開展有關:

我倆+4個老人+阿姨,我家實際有7個人參與育兒,並且大家在各自有限的時間內,都跟寶寶有著深入的互動,所以即便是佑子更追阿姨,也沒有發展到死盯一人的情況;

每一次,只要行程確定,我都會告訴她們爸爸要去哪,什麼時候回來,絕不撒謊;

每次分別的時候,只要完成了揮手等儀式之後,我都會頭也不回地果斷走,絕不拖泥帶水。

多人參與,深度陪伴,建立預期,來去果斷——這,就是幫助寶寶度過分離焦慮敏感期,避免“追人”的核心奧義。

TAG: 寶寶媽媽焦慮時候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