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他在Soul裡捏臉的日子

由 文字撰稿人 發表于 科技2021-12-14

1

元宇宙的概念越來越火了。

但元宇宙是什麼呢?這個終極問題還亟待解答。

在扎克伯格眼中,“元宇宙”是巨大的虛擬空間,是未來的商機。

為此,他雄心勃勃地讓Facebook轉型成為“元宇宙”公司,將Facebook改名為Meta,還把具有象徵性意義的大拇指換成了象徵“無窮”的標誌。

在他眼中

的“元宇宙”,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喜歡的虛擬形象出現。

無論是工作、社交或遊戲,都可以在虛擬空間完成。

比如虛擬會議室,能讓身處不同地區的人們匯聚在一起進行討論,和現實沒什麼區別。通勤不再是工作的必須項。

正如扎克伯格反覆描述過的那樣,這個世界是可以提供前所未有

沉浸式

體驗的網際網路空間。也許除了吃飯和睡覺、呼吸等不得不依靠現實生活的事情之外,人們幾乎可以做任何事。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為這個概念買單。

比如羅永浩。

在他眼中,元宇宙不過是來自遊戲中的幻想。

他直白地表示

“我不相信元宇宙會成為未來……”

,畢竟遊戲只是遊戲。

但人心實在瞬息萬變。上一週,他還在用微笑emoji暗暗嘲諷,這一週他又欣然接受了新概念,表示自己下一個創業專案竟然也是一家“元宇宙公司”。

實在是相當戲劇化的發展。

更意想不到的是,在他最新發布的某張截圖裡,出現了提出“社交元宇宙”的Soul的圖示,難免讓人浮想聯翩,懷疑他正在研究某些“元宇宙”競品。

說到這,當然要講講讓羅永浩態度大轉彎的“元宇宙”

概念。

這個概念來自一位名叫Shaan Puri的推特博主。

他在Soul裡捏臉的日子

Shaan Puri認為,元宇宙不是空間,而是時間。

借用羅永浩的翻譯,這是

“一個我們的數字生活變得比我們的物理生活更有價值的時刻”

他在Soul裡捏臉的日子

簡單解釋一下。

當我們審視自己當下的

生活

,不難發現,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逐漸被數字化包裹了。

我們使用電腦與網際網路進行工作,我們透過微博、微信進行社交,我們在遊戲裡放鬆、娛樂,甚至我們透過各種修圖軟體構建自己的虛擬身份。

他在Soul裡捏臉的日子

當我們不斷重複這樣的生活時,我們已經開始慢慢向“元宇宙”靠近。

過去,我們更關注的是真實世界裡的事物,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我們的注意力得到了轉移,如果這種轉移繼續發生下去,“元宇宙”毫無疑問會到來。

他在Soul裡捏臉的日子

如果這樣解讀,不僅僅是羅永浩的公司,幾乎市面上所有網際網路公司、科技公司,都可以被視作元宇宙公司,因為他們都在數字世界創造價值。

我們還可以大膽定義,在電腦上進行工作、靠軟體進行社交、用電子遊戲放鬆娛樂的我們,已經處於元宇宙中。

2

那麼,如果生活在元宇宙,你靠什麼養活自己呢?

今早看到的一個話題正好可以作為答案。

他在Soul裡捏臉的日子

講講捏臉師的故事。

王磊是西安的一名寵物美容師,而他的另一個身份是社交軟體Soul上的“捏臉師”。

與其它傳統社交平臺不同,Soul更強調虛擬社交的概念。每個人在平臺上都有一個虛擬身份,大家以興趣圖譜與社交畫像為基礎,彼此匹配合適的人。

不支援使用者使用真實頭像,這是一條奇妙的規則。所有使用者都需要使用平臺提供的統一風格的頭像,以免現實與外在的因素對使用者之間的溝通產生困擾。

那麼,如何讓自己有別於他人呢?捏臉師應運而生。捏臉師的工作就是利用平臺提供的工具和素材,創造出具有新性格的頭像,構建出虛擬身份的一部分。

起初,王磊只是出於嘗試,為自己和朋友們設計頭像,他對這種充滿創意的挑戰樂此不疲。與其它熱衷於“動物頭”或“創意頭”的捏臉師不同,王磊只專注於設計人臉。在他看來,人臉頭像與真實的人臉更接近,是在透過五官表達自己的性格與態度。

當我們在真實世界中認識一個人時,第一反應會先打量對方的衣著與長相;而在Soul這樣的平臺上,起到這一作用的則是頭像。人們透過對方的頭像喚起想象,勾勒出一個粗略的性格畫像,因而如何透過小小的頭像表達自己,便成為捏臉師面臨的重要挑戰。

在王磊的創作過程中,他會先研究對方的需求與喜好。有時,對方的要求看似簡單,但往往需要花費好幾個小時才能設計出一個讓人滿意的頭像,用細節把對方的暢想描繪成真。後來,成為平臺捏臉達人進行自主創作時,如何更好將自己腦海中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創意落地,也經常困擾著他。

但創作的過程讓王磊倍感興奮。張毅對此也有同感。

剛接觸Soul時,張毅就被平臺上風格各異的頭像所吸引了,他覺得每個頭像背後都藏著一個獨一無二的人,他也迫不及待想擁有自己的畫像。

剛開始,他試著向別人約稿,但反覆溝通以後,還是無法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到最佳,他索性開始試著自己創作,“大家都是用的一樣的道具,捏的好看與否拼的就是創意,用審美、創意把不同的元素組合起來,是個蠻酷的事。”

經歷過很多嘗試後,張毅形成了自己的捏臉風格,簡單、酷和耐看,“不要太花裡胡哨”。元素並不需要堆砌得太多,如何讓它們排布得恰到好處才是一門學問。

隨著張毅捏臉技術的進步,不斷有人主動找來。透過捏臉,他有了新的收入來源——把創作的頭像放進個性商城進行售賣,喜歡的人越多,購買的人越多,獲得的收入也越多。

他在Soul裡捏臉的日子

作為平臺上的優質捏臉達人,他已在商城上傳了超過300個頭像,其中一個月的收入超過了3萬。王磊的獲益更多,最多一次,他獲得過近4。5萬收入,是他本職工作的四倍。

他們已經在數字世界裡創造出超越現實世界的價值。

這包括除了收入之外的,

強烈

的滿足感。當他們捏出來的頭像得到好評時,當他們在活動中看到別人正在使用他們的頭像時,他們得到了鼓勵與認同。

張毅記得有一次,自己偶然誤入了一場語音聊天派對,原本興致缺缺的他看到派對中有人正好在使用他設計的頭像,“那一刻特別開心”,感覺就像有一束光碟機散了厚厚的雲層。

那種舒暢的感覺讓他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這或許就是“打工人”的理想狀態,工作價值與熱愛正相關。

從某種意義上說,捏臉師就如同虛擬世界裡的美容大師,他們把巧妙的創意當做材料,借用數字工具讓每個人的想象找到載體。

這種藉由數字化工具實現創造和價值的工作,顯然可以被視作元宇宙工作的一個縮影。

*上述故事中提到的捏臉師均為化名。

3

無法否認,無論元宇宙將以怎樣的形式出現,它終將到來。伴隨著元宇宙世界的來臨,我們會更依賴數字生活,並獲得更多借由數字生活實現個人價值的機會。

那麼,它到底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我們可以從捏臉師出發,進行更多的想象。

比如說,在現實生活中,需要服裝、鞋子等必需品提供商,在

宇宙世界中,是不是同樣需要相關的崗位提供這樣的服務呢?

既然有捏臉師可以為我們提供虛擬頭像,那麼同樣可以有虛擬服裝設計師、虛擬造型師、虛擬髮型師等等,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

就拿前面提到過的社交平臺Soul為例。如果使用者們的形象載體由二維的平面虛擬頭像轉變成三維立體形象,使用者們也一定需要不同型別的服裝與造型,打造出整體風格,以滿足不同社交場景的需求。那麼,想必會有虛擬服裝設計師應運而生。

又或許,社交場景進一步升級。我們可以在社交元宇宙中進行體育運動、玩電子遊戲,或者體驗密室逃脫。那麼,是不是又需要對應的虛擬場景設計師來滿足我們的需求呢?

我們可以大膽猜想,

這種讓人不用受到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就可以實現價值並獲得收益的工作或許將成為未來的主導。

工作形式也可能得到改變,並不需要更多操作工具,說不定會有技術讓想象中的內容具現化,讓我們閉著眼睛、做著夢也能完成工作了。

他在Soul裡捏臉的日子

同時,這類職業的出現也為我們逐步適應未來生活提供了參考。

畢竟沒有什麼改變是一蹴而就的,它們往往是從最細微的末梢開始,一點點帶人走進新世界。

網路購物剛剛出現時,很多人懷疑它的真實性,很難接受這種交易模式,但如今,網購已經成為某種主流,不會網購的人似乎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去進行採購。

元宇宙的到來或許也會導致類似的結果,

我們的社交方式可能也會得到進化。

舉個例子,在傳統的社交環境中,我們的交友圈是很小、很窄的。大家的關係常常侷限在同學、同事這種以地域和環境為主要範疇的圈層中。

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友的概念出現了,我們開始

在電子遊戲里社交,在聊天軟體里社交,在各種社群里社交。大家沒有見過面,但已經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他在Soul裡捏臉的日子

現在,虛擬社交網路又造出了新的社交模型。我們無需花過多時間相互試探,只需要發出某種訊號,能接受到訊號的就是同頻的人。

其實,這已經為社交提供了新的概念。過去,我們會希望去和一個方方面面都合得來的人交朋友,但要在茫茫宇宙中發現一個完全合拍的人實在太難了。

在一個開放的社交網路裡,我們可以和A聊遊戲,和B聊情感,和C聊工作。我們不必找到一個完全同調的人,只是需要一些在某些方面能達到同調的人,這樣反而更加自在。

那麼,在即將到來的元宇宙世界裡,社交想必還會有新的高度。

我們的想法、情緒、喜好、性格或許都可以被數字化,它們能形成獨一無二的波段或是音律,被釋放出去,等一個能正確解讀的人,就像一個謎語在等待謎底。

人和人之間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形成新的聯絡。

當然,這僅僅是我微薄的一些想象,它的終極形態我們無從猜測,但我想,從改名為Meta的Facebook到Soul等探索者,他們或許有機會更早觸控到那個世界。

當某些傳統職業會逐漸消失,新的生活方式會主導我們的生活,那麼我們該如何去適應呢?至少可以從坦然接受開始。

二十年多前的我從未正確想象過現在,當下的我也無法預測未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富有創造力的數字世界顯然會逐步佔據我們更多的時間,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在Soul裡捏臉的日子

在可以被多次解構的數字世界裡,我們先天帶來的一切都可以被改變。

我們的外貌、面板、身材都會成為真真正正的外物,我們可以創造出新的形象、新的名字、新的樣貌,也可以嘗試新的職業,擁有新的閱歷,經歷好幾段不同的人生。

當然,也會有人擔心,一旦這些都可以隨意改變,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分自己與他人呢?

我的想法恰巧相反。當外物得以變化,我們反而能更接近那些不會變的,自己的思想。這才是我之為我、你之為你的重要依仗。

我們還可以想得更多些。

曾經人們因為語言等種種物理因素上的差異彼此隔閡,當這些內容透過虛擬獲得了統一後,隔閡是否也有機會得到消弭?

你不需要知道正在和你聊天的人來自哪裡,有怎樣的信仰,你只需要判斷你們是否合拍,是否能在精神世界裡達成一致。這才是最硬核的共鳴。

同時,當外物不再被關注時,物質世界的意義逐步降低,人們或許會更追求純粹的精神層面的東西,真正意義地透過思想遨遊大陸,遍覽群星。

我們會超脫時間與空間的束縛,獲得更高層級的精神自由,觸及思想的永生。

而我,對這樣的未來充滿期待。

作者/ 烏卡

編輯/ 王其寶

TAG: 社交宇宙頭像我們虛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