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史話三國:曹操把大將軍的職位讓給袁紹後,朝政由誰說了算?

由 樂樂愛遊聊 發表于 體育2021-04-27

街頭巷尾說歷史,茶餘飯後話三國。

公元196年,曹操在荀彧和程昱的勸告下把漢獻帝從洛陽接到了許縣。許縣因天子的駕臨更名為許都。

漢獻帝喬遷之喜,為了討個好兆頭,年號也由興平改成了建安,取建立安定之寓意。

公元196年是為建安元年。

漢獻帝投桃報李,稍作喘息,立即開了一個關於“迎駕之功”的表彰會。

【《三國志-荀彧傳》記:天子拜太祖(曹操)為大將軍,進彧為漢侍中,守尚書令。】

漢獻帝御告天下,以曹操為大將軍,以袁紹為太尉。

袁紹得知後立馬就急眼了,我嘞個去,什麼情況?

我們老袁家可是四世三公,他曹操算個什麼東西,閹豎之後,從小到大一直在我手下混,現在有出息了,比我的名號還大了?我以後見了曹阿瞞還得尊稱一句曹大將軍?

【《三國志-武帝紀》記:紹恥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辭,以大將軍讓紹。】

曹操覺得好像也不太合適,因為現在袁大哥依然有當大哥的實力。

沒辦法小胳膊擰不過大腿,算了,我曹某人也高風亮節一把,把大將軍的名號讓給他,看他袁本初還能說啥。

漢獻帝在曹操的請託之下,改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此時袁紹為太尉,行大將軍。

袁紹的官看著好像要比曹操大一些。三公名號太尉要高過司空,大將軍的名號又高過車騎將軍。

那問題來了,拋開掌控天子的因素,此時曹操和袁紹誰說了算?

答案是曹操。為什麼呢?因為曹操還有一個真正掌控實權的名號,錄尚書事!

【《三國志-武帝紀》記:太祖遂至洛陽,衛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節鉞,錄尚書事。洛陽殘破,董昭等勸太祖都許。】

原來在漢獻帝還在洛陽沒來許都的時候,就已經給了曹操錄尚書事的職權。

錄尚書事的意思是總領尚書檯一切的工作,包括荀彧那個尚書令所幹的活都歸曹操管。

這個尚書檯和錄尚書事什麼來頭?這麼厲害嗎?

要說清楚這個事還得追溯到東漢初年漢光武帝時期。

漢光武帝劉秀,一代英主,為了加強皇權,防止西漢時期權臣把政的情況再次出現,把原來由三公(司徒、司空、太尉)負責的輔政職權劃歸了隸屬於少府的尚書檯。

簡單來說就是上達皇上的文書之類的奏章、奏摺、奏本,全部由尚書檯直接交給皇上,不再經過三公之手。

尚書檯因此逐漸發展成了政要機構。

另外尚書檯配備的官員除了尚書令外都是些俸祿不高的小官吏,他們負責整理、歸類、抄寫文書,弄好了交給尚書令然後再交給皇上,由皇上來定奪。

“於是天下大事皆決於上。”

皇上不是全才,他在處理政事的時候還需要一些參議人員。也就是輔佐皇上決策的人員。這些人就由皇帝任意指認,官職可大可小,不侷限在三公九卿這樣的高官範圍內。

經常參與輔助皇上決策的官員就會被指定為錄尚書事、平尚書事、典尚書事或者領尚書事。

於是形成了官無貴賤,看其職務閒要,職務閒要完全由皇上裁決,皇權在光武帝這樣的強主手中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之前的強權皇帝多用俸祿不高過九卿的官員來擔任錄尚書事,而孱弱的皇帝這種指定參政人員的權利早已旁落,在東漢中晚期基本就是外戚來擔任大將軍錄尚書事。

東漢中後期基本就是宦官和外戚交替執政的局面,但是尚書檯的地位一直沒變,三公的權利已經被架空,僅剩虛名而已。

所以拿到錄尚書事職權的人,才是真正的實權派。

曹操手握錄尚書事的職權,一個大將軍的名號他當然無所謂了。毫不眷戀地讓給了袁紹。

這也極其符合曹操一貫的調性。曹操一直就是要實惠不要虛名,曾經在《述志令》中公然宣稱絕不“慕虛名而處實禍。”

袁紹卻恰恰相反,愛面子勝過愛裡子,就愛搞表面繁榮那一套。爭來了大將軍有啥用,官渡一戰後,還不是鬱悶吐血而亡。

偽君子敗在一個不拘一格的大奸雄手中也在情理之中。

2020年4月17日晚,錦書雁字記於北京通州。

(觀點無甚小對大錯,言之稍稍有據即可。喜歡此文,煩請點贊;有不同觀點,請留言評論;不喜此文,亦可直接忽略。)

TAG: 尚書曹操大將軍漢獻帝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