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肥胖是“諱疾忌醫”的現代病

由 鈦媒體APP 發表于 體育2023-02-05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網際網路的那些事兒

春節,你胖了幾斤?

假期還沒過完,流水席一樣的好吃好喝還在繼續,有些人還在品味著家鄉美食,有些人卻早早的訂了節後的減肥套餐,準備假期一結束就行動起來。

想減肥的人卻已經先一步捲起來了。

至於具體操作,有的離譜到玄學博主都在吐槽的程度:

有的不走尋常路,呼吸減肥法、毛巾減肥法、耳朵套橡皮筋……一套動作下來,被路過的人問候有什麼大病;

有人堅信一勞永逸的方法不靠譜,於是去找各種有氧燃脂HIT、無氧塑型訓練課程。

訓練課程有用嗎?

有研究人員觀察了學生BMI指數在一學期《燃脂塑形課》中的變化,發現燃脂塑形課具有比較明顯的減肥效果,並且大部分學生的BMI指數都有一定下降。

但是網路課程五花八門,久坐不動也沒有健身基礎的新手們往往意識不到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運動。

更危險的是,他們分不清“身體已經運動到極限狀態了”和“我單方面不想堅持了”之間的區別。

於是因運動過度而導致的焦慮、失眠、食慾不振、運動機能下降讓他們越來越抗拒運動,有的甚至會靠暴飲暴食來調節情緒,越減越重,越重越減,形成惡性迴圈。

當然很大一部分人對“運動過度”非常陌生,可能很多人確實判斷到自己“累了”就停下了運動的步伐。

減肥有沒有必要?爸媽說的“身材正好”、物件評價中的“微胖”到底算不算數?

01 關於肥胖的真相

無意冒犯,但 肥胖確實是一種病。

早在1984年,國際疾病分類(ICD)就將其列為一類疾病。

不過直到1997年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等公共衛生權威機構才相繼將肥胖重申為疾病。

肥胖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並稱為“死亡四重奏”,即將成為“全球首要健康問題”。

每個人對環肥燕瘦的標準都不一樣,胖不胖這件事,我說了就算嗎?

國際上通常採用BMI體質指數以及腰圍等指標資料進行衡量。

BMI數值由體重與身高平方之比計算而來。

我國WS/T 428-2013《成人體重判定》標準中,將24≤BMI<28 kg/㎡的定義為超重,BMI數值超過28的定義為全身型肥胖;

以腰圍資料衡量腹部脂肪堆積的中心型肥胖(也稱“腹型肥胖”)情況,將男性腰圍超過85cm或女性腰圍超過80cm定義為中心型肥胖前期,而男性腰圍超過90cm或女性腰圍超過85cm則為中心型肥胖。

一項對270萬35-75 歲人群的調查顯示,女性年齡標化腹型肥胖率為32。7%;男性則達到了36。6%,大約全國每3個人中就有1人為腹型肥胖。

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已經由1992年的16。4%提高至2018年的34。3%,肥胖率由3。6%提高至16。4%,也就是說,超過一半(51%)的國人有超重或肥胖的問題。

預計到2030年,中國成年人、7-17歲青少年和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肥胖率可能分別達到 65。3%、31。8% 和15。6%,而超重和肥胖的人數可能分別達到 78995萬、5892萬和1819萬。

不過肥胖的標準並非完全統一,WTO標準下超重和肥胖的BMI閾值就比我國更大。

但即使在標準更寬鬆的情況下,歐美國家的肥胖率還是比我國高。

2017年中疾控發表過一份《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資料》報告,資料顯示,全國肥胖率為11。9%。

肥胖和地域有關係嗎?

在國內,南北方肥胖率也有明顯差異。“你在南方的豔陽天,身材苗條!我在北方寒夜裡,一身肥膘。”

從肥胖率看,北方地區肥胖率明顯高於南方,北京肥胖率最高,為25。9%。而最南邊,海南和廣西的肥胖率都只有5。7%。

從超重率看,超重率位列前五的省市分別是天津市(40。9%)、遼寧省(38。2%)、並列第三的山西省和黑龍江(37。6%)以及河北省(37%),不過即使是超重率最低的福建省,超重率也達到了26。6%。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越來越胖了?

01 關於肥胖的真相

肥胖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但是從連年上漲的肥胖率來看,環境因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一點。

氣候環境因素不能忽略,南方高溫天氣更多,高溫流汗下新陳代謝更快不易堆積脂肪。

而北方冬天長天氣寒冷,冬季霧霾重,比起在室外流汗,“貓冬”更為普遍。

生物學上,貝格曼定律指出“增大體重是為了適應寒冷環境”,我們民間也向來有“貼秋膘”的說法,越是天氣冷越要多吃點,囤積脂肪來抵禦嚴寒。

由此來看,飲食環境也很重要。

吃米飯和吃麵食哪個更長胖?

北方種植小麥及雜糧、流行麵食文化,南方種植水稻以米為食。兩者都是精製碳水化合物,熱量和GI指數的差別都不是太大。

但就算一份盒飯上桌也是一筷子配菜一筷子飯,麵條裡的青菜牛肉卻不可能做到和麵條同體積。

因此,麵食愛好者吃下去的碳水比例可能確實更高一些。

肥胖問題成為全球困擾後越窮越胖不再是孤例,用印度看似不高的肥胖率乘以龐大人口基數,肥胖人口不容小覷。

我國隨著農村地區城市化程序加速,肥胖風險也越來越大。

全球的超重肥胖分佈有不同的型別。

一種西方發達國家為多,分佈在在社會較低階層,同一個國家,黑人、墨西哥裔人超重肥胖率較白人更高,因為他們常常消費便宜但不健康的食品。

健康食品和不健康食品,哪個更貴?

在《美國,原來如此!》中,作者舉例了沃爾瑪和有機食品超市的物價對比:

想要自制一份健康沙拉,有機超市一份有機小菠菜大約6美元,一盒有機新鮮草莓5美元,如果再搭配一瓶便宜的有機沙拉醬也需要4美元,而同期一份巨無霸套餐是6美元。

而另一種則是營養轉型期的國家或地區,接觸高脂肪、高糖的膳食不久加上體力活動強度減低,因此超重肥胖患病率上升。

其中較貧困的人群肥胖比例上升較富裕人群更快。部分國家或地區面臨著營養不良和過剩的雙重負擔。

經濟實力和社會資源往往能換來更科學有營養的飲食、鍛鍊計劃以及及時的治療體驗,所以明星看似有效的減肥細節的參考價值只能仁者見仁了。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圖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官網

但是不管哪個國家,過度肥胖都是一種病,它會影響人的內分泌和新陳代謝,誘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並且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和心理疾病,影響人們的壽命。

預估2030年中國成人(≥18歲)超重肥胖患病率和超重肥胖引起的醫療費用  圖源《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1概要》

按照CHNS中觀察到的超重肥胖率及費用發展趨勢,在沒有考慮醫療保健服務費用長期增長的情況下,2030年歸因於超重肥胖的醫療費用預計為4180億元人民幣。

02 什麼讓我們越來越胖?

父母嘴裡的垃圾食品有多不健康我們早有耳聞,脂肪中有多少卡路里人盡皆知,哪些食品屬於高熱量食品大家也都心裡有數,但是還是有飲食刺客肥人於無形。

肥胖的元兇到底是什麼?

圖源嗶哩嗶哩@Transylvaniaball《比較:最高熱量的食物》

紀錄片《我們為什麼肥胖》中,超重並患有2型糖尿病的主持人西蒙·古爾特為了尋找肥胖的真相,與多位專家交流,在第一集中就告訴我們——“糖”有多可怕。

1994年,學界發現瘦素(Leptin)這一激素,它由脂肪細胞生成,向大腦傳遞你已經吃飽了的訊號。

但是越來越胖的人們是因為瘦素太少嗎?不是,是他們分泌了太多瘦素卻被“胰島素”阻擋,胰島素的出現讓“我吃飽了,可以不再進食”的資訊無法傳至大腦。

胰島素越來越多正是因為“糖”。

據調查,商超中的食物有74%都含糖,營養穀物、麥片、玉米片、蛋黃醬……

哪怕是這些看上去健康營養的食品,含糖量同樣驚人。工業化加工食品登場後,減肥變得更難了。

因為認知侷限性,30年前,美國農業部建立的食品金字塔嚴格遵循“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思路來,簡單粗暴的分類方法誤導了一大批人。

直到“糖業研究醜聞”的曝光才讓我們知道美國製糖業收買科學家控制輿論,弱化糖製品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的事實。

30年後的現在,瞭解什麼是高GI食品低GI食品的區別後的我們,肥胖率卻並不見得有所降低,因為加工食品已經無處不在。

含糖食物永遠有市場。

甚至當“控糖”成為需求後,“無糖”成為了賣點,“糖”還是在傷害你。這場肥胖抵禦戰,終歸是文字遊戲的勝利 。

“無蔗糖”、“0蔗糖”和“0新增蔗糖”食品不一定等於“0糖”,不貼配料表的宣傳都是浮雲。

二選一法則下,去甜品店的顧客已經開始習慣性詢問是動物奶油還是植物奶油了,彷彿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動物奶油就完全對得起身上多出來的脂肪。

還有部分消費者完全偏信營銷宣傳而無視背後原理,將商家宣傳的減脂必備的“黑巧”、“牛油果”當作飯後甜點,無視這些食物“抑制食慾,增強飽腹感,從而減少吃主食”的減肥邏輯,黑巧沒少吃,飯量也是一點也沒減。

當然,一味把飲食真相暴露在鏡頭前沒有人愛看。

不管健康飲食的觀念有多深入人心,播放量更高的影片永遠是“15天瘦十斤”、“21天練出馬甲線”的打雞血式激勵型,不然就是看吃播博主吃高熱量食物的望梅止渴型。

吃高熱量食物已經成為能釋放壓力,又不傷害他人的最簡單的行為。

對於社畜來說,為了工資,久坐能忍;為了釋壓,胖一點也能忍。加班加點趕報表的時候還是快餐最香,結束了一天的勞累後,還是快樂水更爽。累了一天如果回家還有餘力鑽進健身房那是真的勇士,回家只想躺著吃炸雞好像也沒什麼好批判的。

人人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是哪怕是學有建樹的肺部醫生,仍然有可能有吸菸的習慣,他們願意為了現時的歡愉預設縮短生命的長度。

人人有知道肥胖不利健康,也希望因肥胖有健康問題的人們最後不是因為不瞭解肥胖的真相而痛苦。

TAG: 肥胖肥胖率超重食品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