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先帝駕崩,新君是先守孝還是先登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由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發表于 體育2023-02-01

《史記 秦本紀》: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孝文王除喪,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莊襄王立。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其次子安國君嬴柱成為秦王,嬴柱為其父秦昭襄王守孝整整一年,於十月己亥日正式即位,嬴柱就是秦孝文王,但是他在位僅僅三年,就暴病而死,他的兒子莊襄王即位。

秦孝文王嬴柱就是先守孝後登基的,而且守孝守了整整一年,結果正式登基後,三天就去世了,最終他的諡號是孝文,孝字代表他對父母很孝順,文字代表他道德博厚,但是,國不可一日無主,秦昭襄王去世之後,秦孝文王實際上就已經是秦王了,只是沒有正式登基而已,秦國的大小政事都得由秦孝文王來處理。

秦孝文王為秦莊襄王守孝一年

百善孝為先,這是華夏的傳統文化,從古到今都是如此,即使是皇帝,在先帝去世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守孝,然後才是其他,哪怕是形式上的守孝,東漢與西漢的所有皇帝諡號中都有一個孝字,漢朝以孝治國,並且影響了後世所有的朝代。

實際上守孝的禮節五服的服期共有五種,分別是:

斬衰

三年、

齊衰

一年、

大功

九月、

小功

五月、

緦麻

三月,前面兩個字是與守孝的人與先人的親近關係,後面兩個字是守孝的時間長短,秦孝文王為秦昭襄王守孝一年是五服中的

齊衰。

《論語》: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按中國古代儒家的傳統,父母親去世,直系子女要守孝三年,在守孝期間要穿特殊的服裝,不能有任何娛樂活動,不能隨意外出,不能參加喜宴,不能處理公事,不能飲酒吃肉,秦朝法律就規定了天下所有臣民都得為天子守孝三年。

古代為直系親屬守孝需三年

但是實際上直系子女守孝三年的幾乎很少,因為在守孝期間很多事不能做,皇帝身為一國之君,不可能長時間地守孝,處理國事應該是第一要務,因此就產生了一些變通。

根據《禮記》的記載,有用25個月或者27個月來代替三年守孝期的,而到了皇帝身上,大多是27天守孝時間,以1天代表1個月,後來到漢文帝時期,一紙詔令把守孝的禮節變簡單了,弔喪期改為三天,守孝期變更為:守孝9個月的,以15天代替,守孝5個月的,以14天代替,守孝3個月的,以7天代替。

後世的大多數皇帝都遵從漢文帝的這一紙詔令,因為簡單可行,時間短,當然也有皇帝例外的,至於守孝時間多長,視具體情況而定,理論上說,

皇帝守孝最少只需要7天就行

漢文帝劉恆是唯一上過二十四孝的皇帝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先帝去世,新君即位的流程是怎麼樣的:

一、處理先帝喪葬之事

先帝去世,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處理先帝的喪葬,包括為先帝修建陵墓、處理屍體、安葬、守孝,但是也有很多皇帝是守孝與登基同時進行的。

前文講到的秦孝文王守孝期為一年,在此期間,秦昭襄王的後事也辦好了,他被安葬在秦東陵。

再比如漢文帝,在公元前157年六月初一病逝,六月初八就被安葬在霸陵,這中間也就是7天時間,古代先人去世,屍體一般要放七天才能安葬。六月初九,漢景帝劉啟就即位為皇帝,從時間上看,他是先守孝7天,然後再即位為帝的。

再舉個例子,公元1487年8月,41歲的明憲宗朱見深病死,9月明憲宗被安葬在茂陵,9月壬寅日明孝宗朱祐樘登基繼位,從時間上看,明孝宗也是先處理完先帝的喪葬之事後,才登基為帝的,並且明孝宗的諡號是孝,說明他寬厚仁慈,明孝宗在位的時期也被稱為弘治中興。

明孝宗為明憲宗守孝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去世後,他最小的兒子胡亥與趙高、李斯合謀,先是密不發喪,繼續拉著秦始皇的屍體巡遊了一個月,然後才回到都城咸陽,釋出詔書先帝去世,一方面開始新君登基,另一方面胡亥開如處理秦始皇的喪葬之事,直到9月,才將秦始皇安葬在驪山陵墓。

從時間上看,胡亥登基與處理秦始皇喪葬之事是同時進行的,還包括為秦始皇守孝,別看胡亥得位不正,但是他依然得遵守孝道,在對待秦始皇的問題上,胡亥與大多數子女一樣。

《新唐書》卷七 德宗 順宗 憲宗:大曆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皇帝位於太極殿。

大曆十四年(公元779)5月21日,唐代宗李豫逝世。5月23日,唐德宗李適在太極殿登皇帝位。唐德宗在先帝去世2天后就登基為新帝,僅僅2天的時間顯然無法處理完先帝的後事,但是先帝的後事顯然也不可能不管,所以唐德宗是守孝與登基同時進行的,在登基為帝后,繼續處理先帝的後事。

唐德宗為唐代宗守孝

《明史》卷四: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於孝陵。詔行三年喪。群臣請以日易月。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十六日,朱允炆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第二年為建文元年。當天,葬朱元璋於孝陵。下詔行喪三年。群臣請求用日代月。

朱元璋去世後,他的繼任者建文帝朱允炆也是守孝與登基同時進行的,在登基的當天把朱元璋安葬在孝陵,這顯然是同時進行,並且朱允炆還想為朱元璋守孝三年,三年就是36個月,群臣建議用36天來代替36個月。

二、祭祀天地,拜祭宗廟

《後漢書 孝靈帝紀》:二月辛酉,葬孝桓皇帝於宣陵,廟曰威宗。庚午,謁高廟。辛未,謁世祖廟。大赦天下。賜民爵及帛各有差。

公元168年2月13日,安葬東漢孝桓皇帝於宣陵,為漢桓帝上廟號為威宗,2月22日,漢靈帝祭祀高廟,23日,漢靈帝拜謁世祖廟。同時大赦天下,賜民爵位及帛分別不等。

先帝駕崩,新君是先守孝還是先登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漢靈帝為漢桓帝守孝

從這些記載來看,漢靈帝在安葬好先帝漢桓帝之後,就開始祭拜宗廟,宗廟就是祖先的廟,漢朝並非所有皇帝都有廟,只有開國皇帝與有重大功績的皇帝有廟,比如劉邦的廟號是高祖,漢文帝劉恆的廟號是太宗,漢武帝劉徹的廟號是世宗,而漢景帝劉啟和漢昭帝劉弗陵連廟號也沒有。

作為皇帝來說,除了要祭拜宗廟之外,還要祭拜天地,皇帝還有個代號叫天子,意味著君權神授,是天的兒子,這是背後的神權,也是顯示合法性的手段。

《明史》卷二: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

洪武元年(公元1368)春正月初四日,祭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這是朱元璋登基為帝的記載,雖說朱元璋是靠亂世上位的,但是他當皇帝也得祭祀天地,這是新帝登基的一項流程,是必不可少的。

先帝駕崩,新君是先守孝還是先登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朱元璋登基時祭祀天地

三、登基即位、接受百官朝拜,分封百官、宗室及後宮

祭祀完天地與宗廟之後,新君就開始正式登基了,在皇宮之中接受百官的朝拜,並且開始分封百官、宗室與後宮。

《宋史》卷六 真宗一:三年三月,太宗崩,奉遺制即皇帝位於柩前。夏四月乙未,尊皇后為皇太后,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鹹除之。丙申,群臣請 聽政,表三上,從之。戊戌,始見群臣於崇政殿西序,尋賜器幣。癸卯,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呂端加右僕射。弟越王元份進封雍王,吳王元傑進封兗王,並 兼中書令。徐國公元偓進封彭城郡王,涇國公元偁進封安定郡王,並同平章事。元儼封曹國公。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3月,宋太宗逝世,宋真宗奉命在太宗的靈樞前即皇帝位,四月初一,宋真宗尊皇后為皇太后,並且大赦天下,四月初二,大臣請求處理國事,四月初四,宋真宗召見大臣,並且賜給器幣,四月初九,宋真宗開始大肆分封群臣。

先帝駕崩,新君是先守孝還是先登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宋真宗為宋太宗守孝

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呂端加官右僕射;弟越王趙元份進封為雍王,吳王趙元傑進封為充王,都兼中書令;徐國公趙元握進封為彭城郡王,徑國公趙元翱進封為安定郡王,都為同平章事;趙元儼封為曹國公。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後,為了安撫與拉攏人心,樹立權威與恩惠, 通常會進行一系列的分封,有些皇帝甚至把全天下的百姓爵位都加一等。

四、大赦天下、改元建新

《三國志 後主傳》:三年夏四月,先主殂於永安宮。五月,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歲魏黃初四年也。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夏四月,先主劉備在永安宮崩逝。五月,後主劉禪在成都繼位,當時年僅十七歲。尊先皇皇后為皇太后,大赦天下,改換年號,這一年是魏文帝黃初四年。

先帝駕崩,新君是先守孝還是先登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劉禪為劉備守孝

大赦天下與改元建新是任何一位新帝即位後都要做的事,大赦天下就是向天下人赦免了些有罪的人,顯示新帝的恩惠,改元建新就是新帝即位後要有自己的年號,年號是漢武帝發明的,後世皇帝開始有,劉禪的第一個年號是建新。

之前的皇帝年號很多,漢武帝在位54年,用了9個年號,到明朝時,皇帝一生都只有一個年號了,比如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是萬曆,他也被稱為萬曆皇帝,任何一個新皇帝即位都會改元一個新的年號,這是標準流程。

TAG: 守孝皇帝登基先帝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