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彰顯國風音樂的時代感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體育2023-02-01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靜物插畫。

滿強波繪(影像中國)

如今,國風音樂漸成引人注目的文藝潮流。無論是五聲音階、民族樂器的使用,還是傳統戲腔、古典詩詞的現代演繹,國風音樂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帶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如何將古風古韻和當代生活、當代人的審美旨趣結合起來,彰顯國風音樂的時代感,是國風音樂創作繞不過去的課題。只有兼顧傳統與新聲,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創作開拓國風音樂的新境界,才能讓這股文藝潮流深入人心、流傳久遠。

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透過音樂創作彰顯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這是國風音樂的特點。中國廣播藝術團原創出品的《萬物生長——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創作靈感就來源於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它以清新雋永的音樂語言演繹這一古老的智慧結晶,讓聽眾沉浸式感受節氣變化,欣賞由音樂描繪的時間畫卷。應該看到,國風音樂的“國風”不僅是指具體的旋律、樂器、曲調等元素,更重要的是孕育這些元素的豐厚的文化土壤和美學精神。中華美學強調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推崇言簡意賅、凝練節制,這些都是我們在音樂創作中可以借鑑繼承和發揚光大的國風古韻。

國風音樂創作需要紮根人民,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國風音樂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堅實支撐。要把握時代脈搏、對接當代需求,努力創作契合當代人審美旨趣的優秀作品。隨著網路視聽平臺的勃興,國風音樂的聽眾範圍更加廣泛,這就要求創作者不斷創新,在拓展國風音樂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上下功夫,更好反映當代人的精神面貌。國風音樂《芒種》在間奏部分將古箏和小提琴旋律糅合,並加入深受青年人喜愛的流行電音,多種音樂元素相融合,讓人耳目一新。類似的創作還有很多,它們在凸顯中國傳統音樂意蘊的前提下大膽創新,在中西合璧、洋為中用中拉近與聽眾的距離。當然,跨界融合不是機械堆砌,更不是生拉硬拽,不能簡單地將傳統樂器附加於現代音樂作品中,而是要充分認識不同音樂的文化內涵,在差異中尋求互補,在傳統與現代、民族音樂與外國音樂之間搭建溝通橋樑。

網際網路為國風音樂繁榮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藉助媒介優勢與科技力量,創新傳播手段,讓更多人走近國風音樂,感受國風音樂的無窮魅力。隨著國風音樂愛好者增多,各大網路視聽平臺相繼創設“國風專區”。國風音樂《探窗》將流行音樂與傳統戲曲唱腔結合,悅耳動聽,古韻綿長,因被廣泛運用於短影片中而迅速走紅,播放量達5000萬,吸引年輕聽眾主動了解京劇藝術。技術賦能有利於精準尋找、形成並擴大興趣聽眾,增強聽眾的參與感。聽眾對於自己喜歡的國風音樂形式或藝術家僅透過一個“關注”按鈕,便實現了實時聯結。當藝術家推出新作品時,平臺會即刻將相關內容推送給使用者。使用者還可以透過彈幕等實時互動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進行切磋交流,幫助更多人瞭解國風音樂精華,不斷擴大國風音樂的“朋友圈”。

透過深入傳統文化寶庫,透過兼顧傳統與新聲,透過不斷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和當下審美旨趣的新作品,國風音樂將以時尚靈動的形象出現在當代聽眾面前,帶給我們更多美的享受。

TAG: 國風音樂聽眾傳統音樂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