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掛人”被判侵權具有警示意義

由 法制現場 發表于 體育2023-01-23

認為對方存在抄襲行為,以揭露、批評為名將對方的姓名在網際網路上進行披露,並冠以“抄襲狗”,是否構成侵權?近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審結了一起因愛好漢服引發的網路侵權案件,小蘭(化名)因認為他人抄襲漢服設計而在網上“掛人”和辱罵他人,被判承擔侵權責任。

“掛人”是網路用語,是指在網路上公開他人姓名等個人資訊,通常目的是為了揭示某事件當事人的真實身份。網上“掛人”被判侵權具有警示意義,對於網民個人而言,應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從法律規定來看,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九條規定,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體的姓名、名稱、肖像、個人資訊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體人格權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可見網路不是法外之地,網路輿論監督須在法律框架內,非出於社會公共利益的網上“掛人”,法律絕不允許。筆者認為,要避免網上“掛人”事件的發生,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相關部門應加大典型案件的宣傳,增強公眾的法律意識,規範網民在網路世界裡的言行。其次,平臺應切實負起責任,應當進一步落實網際網路企業資訊管理主體責任,加強對本平臺有害資訊的甄別、處置能力,加強平臺內資訊內容生態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另外,從網民角度來講,理應增強法律意識,在網路空間依法文明言行,這是對自己負責任,更是營造良好網際網路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

——楊玉龍

(責編:梁秋坪、王欲然)

【來源:人民法院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 掛人網路侵權抄襲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