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由 田伸歷史說 發表于 體育2023-01-22

權力,很多時候都是不容分享的,

因為只有權力集中才能產生足夠能量的權威!

歷史上很多皇帝一輩子都是在幹這個事情!有幹得比較好的,也有幹得比較差勁的!其中,漢武帝無愧於“千古一帝”,他的很多集權措施都是具有開創性和建設性的。

你要集權,就是要把權力從別人手裡收回來,那麼從誰手裡去收回什麼權力?用什麼方式去收回?這些相當有講究的。

漢武帝繼位的時候,用“推恩令”解決了諸侯王的問題,然後用大義滅親的方式把竇嬰、田蚡等外戚勢力清除得差不多了(衛家除外),

剩下的其實只有功臣集團的相權可以收回了。

怎麼從老部下手裡收回他們的權力呢?

過激了,容易引起強有力的反抗;太溫和了,又基本不會起到太明顯的效果。

話不多說,下面具體來看看漢武帝是怎麼操作的吧?

漢武帝為什麼要削弱相權?

其實大漢王朝的建立基礎是採取了股份制或者合作制,當時劉邦為給皇權保駕護航,又保留了一部分分封制,所以,西漢初期的政治格局就是典型的

“皇權—王權—相權”三權分立。

皇權是董事長,王權是董事會,相權是總經理。皇權負責戰略發展的問題,王權負責給董事長保駕護航,相權負責對外的戰術執行。

如果順其自然地發展下去,大家各司其職也就完事了。

但是,封建皇帝都希望能夠實現獨裁統治,所以就有一個複雜的三方博弈的過程。

最開始是呂雉聯合軍功集團把諸侯王修理得更慘,然後在呂雉最後槍口對準軍功集團之後,軍功集團又聯合諸侯王對呂雉所代表進行了反殺。

文、景兩朝又分別對諸侯王和軍功集團進行了溫水煮青蛙,慢慢將諸侯王和軍功集團的勢頭壓了下去。

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到了漢武帝繼位時,雖然王權和相權的威脅性沒有那麼大了,但依然還是存在一定的能量。

特別是相權作為一個政權的原始股東,它的人馬是可以隨時換的,但是它的職能是沒辦法一下抽空的。

景帝和武帝先後採用外戚勢力滲透進相權的方式來維護皇室的權力集中

,畢竟外戚也算半個自家人嘛!

可是,漢武帝在先後任用魏其侯竇嬰、武安侯田蚡為丞相之後發現,外戚也不靠譜!

這兩種勢力結合到一起,它的破壞性更大。

比如他任命自己的舅舅田蚡為丞相時,就發生很多讓他覺得很憋屈的事情。這裡不一一介紹,只舉一個重點事例。

漢武帝任命田蚡為丞相之後,田蚡表現得很積極,經常找漢武帝彙報工作。但是,田蚡彙報工作有一個特點,大事小事一股腦地全上,把彙報時間拉得特別長,有時候太陽都下山了,田蚡還沒有彙報完。直到漢武帝對他的各種處理意見都同意了,他才罷休。

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呢?講究多得去了。

首先丞相作為執行層的總負責人,他是需要給你皇帝彙報工作的。但是,很多事情你皇帝當初只是定個調,並沒有直接參與,所以這些事情落實的過程你基本不瞭解,你也聽不大明白,所以自然會越聽越煩悶。作為丞相來說,他就是希望你不耐煩,因為只有你不耐煩了,你才不會去計較那些複雜的過程,只注重結果,然後大手一揮:“都按你說的辦吧!朕只要結果!”這就相當於主動放權。

這種主動放權的結果是什麼?

是皇權在下屬的官僚系統之中越來越沒有話語權!

因為他們只要透過丞相就可以了,丞相把結果報給你皇帝,你基本上都是默認同意的呀!找二哥就能解決的問題,何必要去連續過二哥和大哥兩關呢?

隨著皇權在政事的干預權流失,漢武帝也就對田蚡越來越不滿意了。比如人事任免權就基本上被田蚡背後的相權架空了,要任命什麼人做什麼官,基本上只要田蚡同意了就水到渠成。

搞著搞著,田蚡就開始膨脹了,他甚至就把這項權力當成一門生意來做了,收人錢財,替人辦事。田蚡後來推薦別人做官到了什麼程度——

“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

“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就是一個沒有做過官的平民百姓,只要田蚡願意安排,他分分鐘就可以讓這個人擔任一個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二千石是個什麼級別的官呢?漢承秦制,漢朝沿用了秦朝用俸祿等級來標定官員級別的制度,丞相是萬石,縣令這一級是一千石或是六百石,大縣縣令是一千石,小縣縣長是六百石,二千石就是省部級大官。

這種事放到任何一個領導身上,幾乎都是無法容忍的!所以,後來忍無可忍的漢武帝對田蚡說:

“你任命的官員搞完了沒有?我也想任命幾個官員。”

這話聽著多酸呀!

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

田蚡聽完之後,雖然稍微有所收斂,但是這解決不了皇權和相權之間的根本矛盾。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本來皇權是負責決策的,相權是負責執行的。

結果因為皇權參與度的降低,被相權把控了所有執行過程,倒逼著皇權因為缺乏決策依據而被動地接受相權的決策,實際上就是被架空了。

這種傷害性和侮辱性都很強的權力漏洞是漢武帝絕對不能接受的。

其實這背後還有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這玩意雖然很虛無,但確實很重要。

比如在文景兩朝,都是實行“黃老之治”,也就不瞎折騰、不搞大動作,那麼皇權和相權這種各司其職的矛盾衝突其實並不會那麼大,只要你能把你那一攤子事情搞好,權力大一點就大一點唄。

但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推崇的是儒家的“唯皇帝獨尊”的思想,所有的邏輯就變了。事,你們丞相可以去做,但是最後拍板的那個權利必須是在我皇帝手裡,受益人送出的那份感激和名聲必須先由我皇帝享受。

啥事必須我一個人說了算!

總的來說,漢武帝想要削弱相權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要中央集權,

既消除威脅,又提高權威。

漢武帝是怎麼削弱相權的呢?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直接下命令就行了嘛!但是,其實是相當複雜的。人家丞相那些權力也是國家制度賦予的,你說收回去就收回去?你這不是不講武德嗎?萬一碰到一些一心想要魚死網破的二愣子,你怎麼辦?

所以,得講技巧!

漢武帝是怎麼弄的呢?

首先你丞相這個崗位以及崗位職責都是國家制度賦予的,所以我即便對你不滿,我也不急著動你,保留你的崗位,也保留你名義上的權力。

儘量維持現狀,不去引起不必要的衝突。

但是,大家若是認為漢武帝就此善罷甘休了,那也就小看漢武帝了。漢武帝表示,我作為一個董事長,每天要處理這麼多事情,身邊沒幾個秘書怎麼行?

我選幾個秘書,你丞相總不能反對吧。

於是,漢武帝就提拔了很多人到他身邊當“侍中”,這名字一聽就知道,這些人都是直接對漢武帝負責的。漢武帝時期那些著名的大臣都是從“侍中”這個崗位幹起來的。比如鼎鼎大名的衛青以及後來漢武帝託孤的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等。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這些“侍中”有什麼用呢?用得好的話,用處大著呢!

首先,皇帝行使權力的時候有了更大的彈性空間!

你相權提交什麼議案過來,我可以先讓“侍中”看看,先晾你一段時間再說;或者最後我不同意,我也可以說那是“侍中”們共同商議出來的結果,你們敢公然對那些侍中實施報復嗎?

其次,自從有侍中之後,皇帝在具體政務上再不是睜眼瞎子了,

再不是你們相權彙報是啥情況就是啥情況,這些侍中可以到處去搞背調,可以去收集資訊,最後彙報給皇帝。皇帝越來越不好忽悠了。

最後,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這些侍中們湊在一起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皇帝作出的決策留個相權的漏洞就會越來越少,留給相權背後自由發揮的空間也就越辣越少了。

而且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地方就是,

這些侍中們個個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大才,他們往往都十分精通某個領域的工作。

就算皇帝打著公平討論的幌子,讓外朝官員和侍中們公平討論,外朝官員基本上也被吊打,說不過人家呀!

你要說經濟,桑弘羊那種人是斂財大師,“鹽鐵之議”時誰說得過他?你要說軍事,衛青是當時公認的軍神,誰能在他面前有發言權?你要說文化,那就更不用說,很多侍中都是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那麼,說到這裡,很多朋友又會有疑問了,既然官僚系統早就被丞相把控了,漢武帝到哪裡去找這麼多各有專長的大才侍中呢?

還記得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嗎?還記得漢武帝身邊的那些儒學博士嗎?還記得開明堂、設太學嗎?還記得國子監嗎?

這不都是很好的人才通道嗎?比如說徐樂、嚴安、主父偃包括後來的丞相公孫弘不都是走這條通道出來的!

另外,

漢武帝還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

,桑弘羊不就是一個生意人出身嗎?這樣的人又好使,又能給自己撈取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甚至還可以處於情感因素強行安排幾個親戚進入中朝,

比如衛青、霍去病、霍光這些外戚不就是一開始靠裙帶關係進入中朝的?大臣們一般還不怎麼會牴觸,因為古往今來哪個皇帝偶爾不要行駛一點特權?有什麼好牴觸的!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總而言之,漢武帝這一舉措相當於在相權之外另外搞了一個行政班子,這就是漢武帝時期大名鼎鼎的中朝。

事情還是可以交給你們外朝去幹,但是話語權卻逐漸收縮到中朝的人手裡,也就是皇帝身邊的人手裡。

當然,為了削弱丞相這個職位的積威,漢武帝還動用了一些其他手段。比如故意增加丞相這個崗位的風險性,沒事就找點丞相的茬,讓大家感覺丞相之位不再是個香餑餑了,而是一個定時炸彈。比如漢武帝封他的姐夫公孫賀為丞相時,公孫賀直接跪在地上求漢武帝收回成命。

大家都不想當丞相了,你丞相還怎麼在百官之中立威?

所以以漢武帝中期為界,在此之前,丞相一直是朝廷的第一重臣。但在此之後,真正的朝廷第一重臣已經不是丞相了,因為他沒有決策權力了,而是中朝新形成的首領,習慣上稱之為

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後來漢武帝的託孤重臣霍光便是憑藉這些職位的權力敢於廢黜皇帝,這是古往今來第一位能這麼幹的臣子。包括後來靠道德表演成功篡漢的王莽也是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漢武帝建立中朝制之後,百官之首的丞相基本上就成了擺設,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了。所以,看完之後,大家明白漢武帝是怎麼一步一步削弱相權的了嗎?

漢武帝削弱相權的邏輯分析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把漢武帝削弱相權的問題轉化為今天職場之中的問題,那就是領導怎麼從下屬手中收回某些核心權力?

直接去爭、去搶永遠都是下下策,因為容易引起劇烈衝突,甚至內亂,所以需要動腦筋!

漢武帝這一套組合拳,其實在今天來看也並不複雜,就是在董事長和總經理之間再增設一個董事長秘書嘛!

但是,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依然是今天很多職場中的人無法解決的問題。為啥?因為很多人並沒有理順這背後的邏輯,不懂得什麼叫靈活變通。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首先你要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下屬到底是把控了什麼核心權力,從而讓你覺得長此以往會出大問題呢?有些領導同志根本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只要自己坐在那個位置上,下屬經常像模像樣地來向自己請示、彙報,就覺得小日子過得十分愜意了。“樂不思蜀”的劉禪會去思考如此諸類的權力流失問題嗎?

其次發現問題之後,你還要及時地認清自我。

下屬憑什麼可以架空我?是利用我在某個領域不懂專業?還是欺負我資訊獲取不暢通?還是他們背後拉幫結派、有恃無恐?還是覺得我精力時間有限,根本管不過來?

只要認識到了自己的短板,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決問題。

然後,有的放矢地去解決具體問題也是講究方法方式,得善用巧勁。

你如果是利用我資訊不暢通,我可以慢慢安排可靠之人去收集資訊;你如果是針對我不懂專業,咱就可以設定專業顧問;你如果直接咄咄逼人,那我就可以設定中間環節來緩衝;你如果是抱團取暖,我便可以往你的某個核心流程扎釘子;你如果是非暴力不合作,我就可以另外開闢業務途徑;你如果是大權獨攬,我便可以將業務分成若干板塊,對權力進行分割……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當然,我們要明白,

任何事情成功的關鍵因素永遠都是人,因為通常情況下事情都是人幹出來的。

別抬槓,我說的是通常情況下,那些自然因素誕生問題除外。

所以,我們還要想方設法去找到那些能幹事的人。我們現在很多公司也設秘書處,但是秘書處的秘書很多都變成了花瓶角色了,這其實就有點捨本逐末了。與其找一大堆花瓶放在自己身邊,還不如不找,免得浪費資源。

從權力遊戲的角度,你的人才獲取途徑通常有三種:

一是自己本來就信得過的人,比如漢武帝對衛青等人的破格提拔;二是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那些被對手排擠、打壓而有真才實學的人;三是有才華卻沒有門路的邊緣人,比如學子、社會底層人等等。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搞清楚這些基本邏輯之後,我們還特別要注意把控節奏,咱們不能一口就吃成一個胖子,得一步一步地來。別一步到位就把自己的人員全給聚集了、拉攏了,

這種不注意吃相的搞法很容易招致下屬的集體抵制,最後你也得被逼妥協。

但是,你作為一個領導,你小打小鬧地安排幾個關係戶、佔據幾個關鍵崗位,這是遊戲規則預設的事情,一點問題都沒有。領導沒點特權,那誰還願意當領導?

舉例說明,軍功集團當初把漢文帝作為傀儡皇帝扶持上位,漢文帝一進皇宮就把自己的國相鄭昌和舅舅薄昭安排到衛尉和北軍這樣的核心部門去了,軍功集團說啥了?能說啥?領導在自己身邊安排幾個親信怎麼啦?不正常嗎?換你你也是這麼做的嘛!這就是人之常情和權力默契。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但是,

千萬不要一開始就把動作搞大了。

大家想想,後世康熙要弄鰲拜,於是在宮中命令魏東亭帶隊訓練少年武士,是不是隻能是幾十人?因為這種小範圍的折騰才不會過早地打草驚蛇,才不會激起對方的強烈反抗意識。鰲拜是覺得康熙是個小孩子,貪玩呢。即便鰲拜覺得這幾十個人是用來對付他的,他也覺得這幾十個人不算個啥,沒必要去計較。但是,你康熙搞幾千人在一起操練試試?鰲拜不想方設法讓你的計劃流產才怪!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

既然最後漢武帝都已經把相權抽空為一個空架子了,為什麼不直接取消相權?

這不一了百了了嗎?這其實也是一個權力遊戲的默契問題,這叫打人不打臉,不要去趕盡殺絕。你把人家削弱了,達到了你的預期目的就可以了,人家最後那點尊嚴、那層外衣,還是得給人家留著,

給別人留條後路也就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後世的朱元璋同志就是擼相權一開始就突飛猛進,大家看看明初是不是血流成河?

想要把權力從下屬手裡收回來怎麼辦?看看漢武帝是如何架空相權的

總而言之,從下屬手裡收回權力的方式無非就是

分割、替代、架空、取消

等幾種方式,直接取消往往是代價和阻力最大的一種方式。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靈活地進行排列組合,找準思路、找準方向、找準人才、找準方法。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開口閉口就講什麼“管理之道”,

其實管理哪有什麼一成不變的道呢?

因為道本身就是無形的,就是多變的。所謂的道,其實不過是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而已!

TAG: 漢武帝相權丞相權力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