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讀書 | 立足鄉土,聚焦“三農”壓艙石功能

由 文匯網 發表于 體育2023-01-21

《壓艙石:面向未來的鄉村建設》

桂華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過去,空船航行時,船民一般會用壓艙石來降低船隻重心,以保持船體穩定。而在我國的政策語境中,“三農”無疑就具有壓艙石的地位。在本書中,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田野調查的經驗,緊緊圍繞“三農”問題中的城鄉關係、土地制度、農民工流動、社會治理等方面展開討論,提出一套符合國情、農情的方案,以期建設面向未來的鄉村。

>>內文選讀:

內卷化的縣城(節選)

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目的是透過消除歧視性政策,賦予農民進城過上美好生活的機會。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核心”,而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獲得財政收入,將“以人為本”的城鎮化,變成“以吸納人口”為目標。地方政府與開發商邏輯一致地誘導農民進城,以推高縣城房價來獲得財政收入,其中最典型的是將進城買房與縣城優質公立義務教育捆綁,農民因此不得不進城買房。

城鎮化是一個自發過程,農民有進城的意願,但地方政府透過政策手段,使得農民被動地捲入到城鎮化潮流中,極大地加速了這個過程,進而改變了城鎮化的自發性。由於受收入限制,農民不可能到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安家,也很少到省會或者其他地級市買房安家。縣城成為了農民進城的主要空間。

被地方政策加速的急速縣域城鎮化潮流,對基層社會結構和農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先來看一個案例。

我們調查的晉南某縣是山西農業強縣,當地農民種植水果,一年水果產量可供全國人均消耗4斤。該縣農民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種水果,與其他中西部地區相比,由於產業結構調整早,因此較早致富。該縣農民在2010年之後,開始大規模在縣城買房,一些村莊的農民購房率超過60%,很多農民選擇一次性付清房款。農民買房主要是為兒子結婚,於是在當地形成了老年人在村莊種水果、年輕人在縣城生活的狀況。

麻煩出在農民進城之後。

由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較早,當地農民沒有外出務工的習慣。我們調查的某個村,自2018年之後,才零星出現10多個已婚中青年人外出務工情況。最近幾年,北方很多地區的水果種植規模擴大,導致水果效益下降,該縣農民面臨著轉型問題。由於沒有早期外出務工的經歷,當地農民除了種植水果沒有其他手藝,社會資本也積累不足,40歲以上的中年農民只好繼續種水果。

難就難在那些靠父母買房幫助結婚並且已經在縣城生活的年輕人。與其他中西部縣城一樣,這個晉南縣城的企業很少,就業機會不多,生活標準卻不低。那些在縣城生活的二三十歲的年輕小夫妻,試圖在本地就業,年輕女性一般是到商場、餐館上班,一個月工資兩千多,年輕男性一般是開出租、送外賣。縣城機會少,勞動力多,因此工資越競爭越低。

在縣城過上體面的生活不容易,已經進城的年輕人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是外出務工。這意味著,縣域城鎮化並不能解決鄉村留守問題,進城並不意味著過上完整的家庭生活。

第二種是本地就業、創業。開門店?開餐館?能夠成功的並不多。不少年輕人拿著父母的儲蓄折騰一番,錢沒賺到,甚至反而負債。因此,縣城的門店往往是一年換一個主人,年關四處貼著門店轉讓的廣告。

第三種是啃老。一些年輕人在本地就業不行,又不願意外出務工,只好靠著父母的資助。過去農村父母要幫兒子建房子娶媳婦,今天農村父母不僅要幫兒子買房子,還要負責孫輩的支出,資助兒子婚後的生活。由此可見,農村代際剝削加重。在調查中看到,一些家庭的老人沒有支援兒子的經濟能力,年輕人在縣城過不上體面的生活,出現了兒子媳婦吵架離婚的現象。

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不同。後者的縣域工業化先於城鎮化,農民進城是由城市就業拉動的,農民透過積累資金、提升人力資本,實現身份轉型。前者的縣域是依附性的,縣域城鎮化由政策拉動,工業化滯後於人口轉移,因此出現了社會競爭加劇、家庭關係緊張、借款消費等現象,即內卷化。

中西部縣域城鎮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受進城後生活成本和勞動力再生產成本的限制,農民不可能接受較低的工資。這就是說,當中西部地區年輕勞動力大規模進入縣城之後,低端產業會向中西部轉移,與企業在東部地區招工所面臨的人工成本是一樣的。縣域城鎮化提高了勞動力再生產成本,相對於東部,中西部地區並無吸納產業的人工優勢。

這樣一來,中西部地區就出現人口城鎮化擠壓工業化的困境。

早期東部地區走的是一條利用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先工業化後城鎮化的道路。今天的中西部面臨的是人工成本高、工業化優勢弱化的狀況。如果中西部地區的縣域城鎮化沒有產業支援,則這樣的城鎮化就很難再像東部地區那樣,走出一條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城鎮化推動市民化的道路。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要避免陷入“開發商”的邏輯,避免盯著房價地價。從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角度看,縣城房價越是不高,農民的生活就越有質量,社會就越有活力。地方政府應當起到的作用是,對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市場因素做一個“反向運動”,提供“公平”的正義。具體是指,中西部地區的基層政府應當聚焦於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依靠國家轉移支付,並且國家對中西部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轉移。中西部地區地方政府應當關心如何將國家財政轉移用好,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尤其要避免將基本公共服務變成拉動農民進城和刺激消費的手段。對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透過的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到了這一點,要求“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中西部地區或許很難重走東部地區的城鎮化之路,所以,其縣域發展應當定位於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將縣域建成鄉村的核心,將圍繞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的縣鄉村建成中國現代化的“大後方”。

作者:桂 華

編輯:周怡倩

TAG: 城鎮化農民縣城中西部縣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