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明知失民心者失天下,為何古代統治者總是不吸取教訓

由 艾易德秋燕 發表于 汽車2021-07-18

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一直都有很多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的話,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就比如這句話,反過來就是說,如果失去了民心,這個國家必定不會長久。但是我們看古代的封建統治者,還是有很多都是失去民心的。他們明明都知道這句話,知道民心的重要性,但是為什麼還是會做出一些讓人們背棄的事情,最終導致農民起義推翻舊王朝建立新的時代的事情呢?

雖然很多王朝確實是由橫徵暴斂導致底層農民起義最後被推翻的,但是也有很多王朝的滅亡並不是因為農民起義的打擊滅亡的,比如北周後周,北宋南宋。

靜夜史總結我國封建王朝滅亡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農民起義、外族顛覆、高層內部更迭。而不管什麼滅亡形式,肯定是因為內部出問題了才導致這樣的後果的。那麼,為什麼統治者就不能吸取教訓避免帝國覆亡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家天下模式導致吸取教訓也無濟於事

封建王朝是家天下的統治模式,也就是說,皇位繼承人無論素質高低,都只能從這一個或者幾個人中選擇。加上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加成,有利於帝國權力交接的穩定,但是這帶來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由於可選擇的範圍小,必然出現統治者素質一代不如一代的情況。

因為皇帝可選擇的婚配物件範圍也一直很小,這導致繼承人的素質得到了保證,這就是一路走低,比如宋朝皇帝長期被家族遺傳病影響,治國能力明顯下降。

統治者素質下降,能力不足,就是周邊的宦官、外戚甚至武將權臣大展身手的時候。由於統治者素質一代不如一代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因此大權旁落,妖孽四起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緩慢到難以察覺。而一旦這種勢頭出現端倪,就意味著積重難返,大局已定。

在家天下的背景下,除了皇帝,沒有人會為皇權負責,這就導致他們一旦有了皇權的紅利,勢必要竭澤而漁地使用,這是他們橫徵暴斂、巧取豪奪的開始。到這個時候,即使後面出現一個有能力的君主,比如金哀宗,面對幾代以來積攢的頹勢,以一己之力根本就難以扭轉。

一般而言,王朝末期,因為皇帝身邊的亂臣賊子們利用皇權大撈特撈,放下了滔天罪行。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除了擔心自己短命無福消受,最大的擔心就是被清算,無論是雄起的皇帝還是滔天的民眾怒火。

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人比民眾更希望舊的王朝崩塌掉。蘇聯解體前夕亦是如此,罪孽深重的高層透過蘇聯解體搖身一變成為俄羅斯新貴。封建社會的這些人會因為改朝換代成為開國元勳,這是王朝崩塌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2、階級存在導致地主階級不能吸取教訓

在統治者素質下降,難以駕馭尾大不掉的權臣外戚等勢力時,這時候統治者能否吸取教訓就變得無關緊要了。而這些龐大的勢力最希望的,就是改朝換代。

原因無他,王朝更迭,最多是皇帝換了一個家族,但是地主階級永遠存在。或者說,因為識時務者為俊傑,前朝的地主階級仍然能夠成為新王朝的地主階級。

封建王朝,我國實行的是地主階級共治天下的統治模式。地主階級在高層,體現為皇族,而在底層體現為鄉紳。由於大家都是一家人,所以皇帝以鄉紳作為自己在底層統治的觸角,幫助維持帝國的基層穩定。為了安撫鄉紳階層,皇帝給了士紳減免賦稅的特權。

而天下的田地數量是相對穩定的,這就意味著一旦鄉紳地主階級的土地被免稅,帝國就需要從地主田地之外的農民身上去找補。在農民負擔越來越重的情況下,走投無路的農民選擇將土地低價賣給鄉紳地主,成為地主的佃農。

土地就這樣自然而然地流入地主階級之中,農民不僅失去了土地還失去了人身自由。在這樣的情況下,土地會越來越多地集中在地主手中,作為皇帝在基層的代言人,鄉紳地主成為民眾眼中的皇帝形象。

鄉紳地主為了儘可能獲得更大的利益,會將土地租給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農民需要承受地租等沉重的負擔。而為了保住這些利益,鄉紳會想方設法將需要上交皇帝的利益加到農民頭上,這讓農民處境更加險惡。

明知失民心者失天下,為何古代統治者總是不吸取教訓

可以說,地主階級的貪婪性註定了其和農民的關係會越來越惡化。如果此時的皇帝不分青紅皂白支援鄉紳地主,走投無路的農民就只能揭竿而起。

巧取豪奪和橫徵暴斂更多的時候是地主階級的生存形式,就和吸毒一樣難以戒除,統治者如果吸取教訓,就意味著斷絕地主階級的活路,不用等農民起義,地主階級內部就把皇帝給換掉了。這樣的情況下,教訓擺在那裡,統治者卻不能夠吸取。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全部推倒重來,打倒地主階級,農民才有活路。不過封建王朝也隨之煙消雲散了。

TAG: 地主階級鄉紳皇帝統治者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