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沒有出來救國?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由 正一品 發表于 體育2023-01-13

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大軍南下攻打宋朝,逼迫宋朝議和退兵。

僅僅過去兩年,金軍再次南侵略,不僅攻破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更將宋徽宗和宋欽宗擄掠至金國,使北宋滅亡,史稱

靖康之變

雖說中間間隔時間較短,但北宋方面完全有機會做好防禦工作。可為何直至滅亡,也不見任何武將挺身而出?尤其是赫赫有名的楊家將,為何不再出來救國?

時間認知錯誤

事實上,倒不是楊家將不想拯救北宋,關鍵是有心無力,實在沒機會給宋徽宗、宋欽宗等人提供幫助。

要知道演義小說中的楊家將,是北宋初期和遼國進行對抗。真實歷史上的

楊令公

,也是北漢滅亡後投降的北宋。在這一歷史階段,

金國

甚至都還沒有出現。

用前朝的水來救本朝的火,不現實。不過歷史上的

楊業

也確實能打,尤其是和遼國展開的

雁門關之戰

中。楊業率領數千騎兵偷襲遼軍,最終大破十萬遼軍,成功穩固了北宋邊境防線。

若不是他的出現,或許遼國對北宋的侵吞之心,壓根兒就不會停止。雙方持續不斷地爭鬥下去,戰爭必日益持久。

總之,當金國軍隊發動對北宋全面進攻的時候,以楊業為首的眾多楊家將們,早已入土為安。

北宋想要阻擋金人南下的鐵蹄,也只有依賴其他武將。或許在這些武將中,還有不少是楊家將的後人,但和他們的祖先相比,已經天差地別。

真實楊家將

這倒不是說楊家將的後人們,在武力值上就一定不如初代楊家將。關鍵是時代背景不一樣,武將面對的時代背景也不一樣。

楊業身處北宋初年,無論趙匡胤還是趙光義,心裡都想擴張國土,完成天下大一統。可趙匡胤為鞏固統治,最終杯酒釋兵權。趙光義則連續多次北伐,全都以失敗告終。

這個過程裡,楊業雖然深受皇帝器重,卻也讓諸多同僚十分嫉妒。在北宋雍熙三年的北伐戰爭中,他便被同僚出賣,援軍不至,孤軍戰死。

及至後來的

楊延昭

等人,一沒有像楊家將故事一樣,七子去六子回,以及

楊門女將代夫出征

。楊延昭僅僅只是老老實實的守城,且以守城功績載入史冊。

史學家們看到這裡,多半也只能感慨一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楊延昭死後,第三代楊家將代表人物便是

楊文廣

小說裡面,楊文廣成為楊宗保之子的說法,純粹就是杜撰。不僅如此,和父親、爺爺兩位將軍相比,楊文廣人生巔峰,也不過是普通民兵大隊隊長,對北宋軍事發展和影響起到的作用,也的確微不可查。

這個官職或許不能證明楊文廣的個人武力和能力,就一定比楊業與楊文昭低,但其影響力,絕對是肉眼可見的和先輩存在差距。當金國向北宋發動進攻,楊文廣的子孫還能怎麼做?

除了孤人一人或幾人前去京都保家衛國外,根本無法讓其他人響應。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楊家將代代相傳過後,再也無法上陣殺敵,只能為宋徽宗和宋欽宗加油,希望兩位皇帝早日歸來。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沒有出來救國?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重文抑武的宋朝

當然,武將的沒落,並非只是武將個人的問題。倘若整個王朝都沒有重視武將,即便有滔天的本事,也只能沉寂。

雖說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但趙光義時期的主動出擊,依舊讓武將保持積極樂觀的殺敵心態。只是歲貢一處,和議一談,國與國之間的溝通,基本和武將沒什麼關係。

北宋年間經常發生的事情就是,戰場上武將指揮戰鬥,要看文官的臉色行事,這還能有什麼戰鬥力可言。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沒有出來救國?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此外,武將拼死拼活奮鬥一生,依舊被文官穩壓一頭。奮力破陣殺敵千萬,不如文官們動動嘴皮子。地位之低下,早已讓諸多武將放棄晉升的心思。上級官員都已經划水摸魚、下層士兵就更指望不上。

整個國家如此輕視軍事發展,哪怕楊業、楊延昭等人復活,又對大局有什麼作用。

由此可見,楊家將不再出來救國,即使他們無法穿越數十年的時光拯救北宋,也是他們已經對此無能為力。

既然如此,為何世人又對楊家將充滿期待呢?答案不過是彼時的古人以及今世的看官,需要有楊家將這樣的英雄。

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沒有出來救國?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TAG: 楊家將北宋武將楊業楊文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