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從前有個人,媽媽死了,他沒哭。後來,他也死了。——加繆的《局外人》,真就這麼簡單?

由 什麼值得買 發表于 體育2023-01-11

作者:Daniel_FC

一、超簡明的《局外人》內容小結

先跟你講個笑話:

從前有個人,他媽死了,他沒哭。後來

——他也死了。

不好笑?

那反過來,如果這個死了的人是你,或者說隨時有可能就是你;而且因為你那天沒哭,而被指控謀殺。

你會不會覺得荒謬、焦慮、不安?

《局外人》寫的就是這件事,加繆用一種現實的筆法,寫了這麼一個乍看荒謬,細想卻讓人焦慮不安的故事。

阿爾貝·加繆的原話是:

在我們的社會里,任何在母親下葬時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險。

二、《局外人》這本小說好在哪裡?

但是,現當代文學,重要的不是寫了什麼,而是怎樣寫。

這麼一個簡單平實的故事,到底好在哪裡;讀者能從中收穫到什麼?是很多人閱讀完這些現當代名著後,常出現的困惑。

也是很多對文學專業之外的朋友對文學本身的迷思。

大家常常會認為,一篇偉大的小說,或者一篇偉大的作品,讀完之後,一定應當被總結出什麼哲思,一定會對人有什麼正面的影響或者讓人得到收穫。

然而如果文學的作用僅僅如此的話,那麼世界上的文學大師,世界上的小說家,都要全部換成心靈雞湯寫手了吧?那些拖都沒拍過的情感領域自媒體人,早就登堂入室進入文學殿堂裡了吧?

設若加繆出身在公元11世紀的中國,他或許還會花大量時間去探索,如何做到文以載道,如何能讓別人看完自己的文字後,有所收穫。

但加繆成名的時候,時間的巨輪已經滾動到20世紀了。在這個時代,大多數小說家對於寫些東西,幫助別人解決人生某些具體問題已覺得索然無味。他們更願意花時間去探索小說的邊界。更願意試圖透過小說,探索人與人的關係,探索人與其周圍環境的關係。

工業社會的出現,讓整個社會環境都發生了極大的動盪。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從卡夫卡開始,20世紀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家們就有意識地把主人公放到某種極致的處境中,並試圖探索他們會在這樣的處境下會怎麼想、怎麼做。

而此後爆發的二戰,更是讓這種動盪倍增。

對加繆的創作影響深遠的另一位法國作家——讓·保羅·薩特亦曾經提及過:

戰爭和失敗摧毀了世界給人們造成的安寧,正在結束的戰爭使人們感覺到自己赤條條地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幻想,完全委棄給自己的是獨有的力量,終於理解到只有自己可以依靠。

而在這個背景下的法國,人們普遍覺得外在環境無所適從,唯一可以把控的是個體自身的存在和個體的自由選擇。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加繆對存在主義哲學進行了深刻的研究。事實上,他作為一名小說家的同時,也是一名傑出的哲學家。

而當我們討論起這些存在主義作家的時候,常常繞不開的,就是與他們寫作取向緊密相連的存在主義思想。存在主義者不僅關注人的價值,亦關注於人類面臨的生存現狀,作為作家的存在主義者往往會將人物放置在隔絕於同儕的極端處境,如加繆的先驅者薩特。亦在加繆創作《局外人》的前後,創作出《牆》《禁閉》等作品,將這種極端處境具體成無從逃脫的籠牢或地獄。

而在《局外人》中,這樣的籠牢同樣存在。對主人公莫爾索而言,日常生活是籠牢,周圍人的目光是籠牢,被捕收監亦是籠牢。而這個籠牢,不是封閉的;對莫爾索而言,被封閉起來的,恰恰是籠牢的反面,社會生活和感情生活。在感情生活中,自始至終,我們都從來沒看到過莫爾索愛過誰,愛著誰。在社會生活中,莫爾索只是個被安置到巴黎或者是其它別的地方的,可隨時被替代的辦事員,即使因犯罪被捕,也是作為一個犯罪者的符號而非作為個體被對待,誠如莫爾索所認為的:

“我認為這仍然把我這個人排斥出審判過程,把我化作一個零,又以某種方式,由他取代了我。”

三、人類共同的困境

這種被環境隔絕,生活方式與外界格格不入的異鄉人困境。事實上,直到今天,依然是現代人不得不面對的困境之一。

初讀這篇小說,你可能會覺得莫爾索漠視周圍人事,對所有事物都麻木不仁;但往往到最後,你會發現,真正採取漠視的態度,並非莫爾索。恰恰相反,是他所生存的環境對個體真實體驗個體真實需求漠不關心。

有多少人,同樣置身繁華盛世,卻深感孤獨。同樣在心底某處,渴望著一種更本真的生活。又有多少人,真正有勇氣,自始至終,都不願意帶上矯飾的面具?

如果人生荒誕,那麼,作為人的存在,你是否能找到超脫荒誕的,人生的終極意義呢?

TAG: 加繆籠牢莫爾索局外人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