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哇資訊網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歷史上“最熱的夏天”到底有多熱?

由 求知歷史所 發表于 體育2023-01-07

生活在當下的新時代,人們的生活都舒適便捷了許多。無論是冬天的嚴寒,還是夏天的酷熱,在科技化的社會里。這些因素,都不會太過於影響人們的生活。

可是在古代時期,天氣可是困擾民眾生活的大問題。比如在夏天時期,現代人可以用空調風扇等調節溫度,讓生活的環境變得舒適。可是古代人,並沒有這些先進的裝置。

古人遇到了炎熱的夏天,也是十分難熬的。不僅農業生產上會出現很大問題,還有很多的人都會被活活熱死。

雖然現代人的夏天也很熱,但是在歷史記載上,最熱的夏天,出現在乾隆八年的時期。乾隆八年的夏天,到底有多麼地熱?那時候的人,又是如何應對夏天的呢?

最熱夏天

根據歷史資料記載,乾隆八年的酷熱天氣,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按照現代的年份來計算,乾隆八年也就是1743年,而最熱的月份,是在1743年7月左右。

史料中有明確的資訊,根據這些資訊推斷。1743年7月間的極端高溫,即使到了當下,也還沒有一個夏天能打破這個紀錄。

1743年7月20日開始,後續幾天的氣溫都超過了40度。在7月25日時,最高氣溫已經達到了44。4度。

這個溫度是極為可怕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1743年的夏天,才被稱為“最炎熱的夏天”。

中國有一本“氣象總集”,他記載了三千年的氣溫資訊。裡面有一段是描寫清朝氣象的,它詳細列舉了,當時高溫覆蓋的城市和地區。

這一場高溫,幾乎侵襲了半個中國。在北京和天津,以及河北,山西,山東等地,都發生了極端高溫天氣。

整個華北地區,都是非常的炎熱。如果是在這個時期,有人想要吃一頓燒烤,完全可以用“太陽能”來加熱了。

這樣一大片的高溫區域,對人民生活的影響,也是非常殘酷的。古人沒有空調,面對這樣的高溫,大部分人,也只能採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納涼。

皇家和權貴們,或許可以吃解暑的水果,用儲藏的冰塊來調節溫度。而下層人民,就沒有這樣的待遇。在《續華東錄》的記載中,還曾經選擇用

“威暑

”這個詞,來形容當時的高溫。

他的意思是在說,天氣的威勢,就像是一隻兇猛的老虎。它彷彿要吃人一樣,突然襲來的氣勢,實在是太驚人了。

1743年間,還有一名法國人,來到北京進行訪問。他的中文名字叫做“宋君榮”,是一名法國教士。他曾親身經歷了北京的殘酷,還為這段經歷留下了一些文字記載。

宋君榮寄回巴黎的文字報告中,用一段詞語描述過當時的慘狀。根據當時的老人講述,他生活了很多年,也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高溫天氣。

從7月初開始,炎熱的天氣就已經難以忍耐了。法國人宋君榮看到,有很多在夏天被熱死的人。隨著熱死的人越來越多,民眾之間的恐慌情緒也開始蔓延。

死去的大多數都是窮人,還有一些肥胖的人。這些人在死的時候,都很突然。有的人在路上突然倒下,有的人在街角陰暗處死去,還有的人,在室內悄無聲息地被熱死了。

宋君榮看到過朝廷的統計資料,單單就北京地區的資料來看,整個北京近郊和城內,自7月14日至7月25日,熱死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1400人。

這也只是北京的統計資料,其他地區的死亡人數,遠遠要超出北京。實際被熱死的人數,也已經無法查證了。

尤其是古代民眾的生活條件,已經非常地艱難困苦。相對應的醫療設施,也並不完善,酷熱波及的人群範圍很廣泛,帶來的影響也可想而知。為了這件事,乾隆甚至還下達了一份“罪己詔”。

無論是民眾還是皇帝,全部都遭受了酷熱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氣溫要是達到了35度,就算是高溫天氣了。而1743年將近44.4度的高溫,就是稱為“災害”也並不過分。

酷熱原因

這樣的高溫天氣,在1743年更主張“神學”來解釋。乾隆下達的罪己詔,也未嘗沒有幾分這種意思。

畢竟對於災民的救助,在當時也並沒有做得太好。乾隆想要用罪己詔來解釋天災,也有點太過於“神學”了。

酷熱帶來的影響很大,到了現代,依然有很多專家,在試圖去分析酷熱的原因。

有很多人認為,是清朝早些年間,一直在進行著很大規模的伐木行動。是因為過度的伐木,才導致了炎熱天氣的誕生。

這種說法似乎有些道理,但是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依據。根據中國氣象局的一位專家研究,得出了一些比較確切的原因。

至於1743年出現的極端高溫夏天,專家認為:“高溫產生的原因,與暖高壓系統有很大的關係。高溫一直在華北地區作亂,也是因為高溫系統沒有被打破。”

所以在1743年7月26日,又發生了一次冷空氣的運動,導致高溫天氣開始退卻。據此,專家還有更為細緻的分析,他認為在氣溫時代上,1743年是小冰河回暖期。

自從1620年間開始,發生了兩段寒冷時期。在這兩段氣溫最為寒冷的階段,會有一段氣溫回暖的時期。而1743年,恰好就是回暖時期氣溫的最高峰。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歷史上“最熱的夏天”到底有多熱?

在氣溫持續上升的階段,也就迎來了最為炎熱的一個夏天。所以專家認為,這個夏天的炎熱,也是一個大氣候變化週期不同的原因。

除此之外,專家還認為,1743年的炎熱,和太陽活動軌跡,也存在著很大的關係。根據相關研究資料,專家覺得,1743年是位於1734年至1745年太陽活動“m-2”年的位相上。

此期間,是根據“太陽活動周”和“盛行大氣環流型”所計算出來的。

簡單來說,就是在這個週期,太陽的活動性很強,導致了氣溫相對炎熱,也恰好在1743年,是活動最強的時期。

除此之外,專家表示說

:“1743年那個炎熱的夏天,和赤道太平洋海面溫度場的變化有關”。

根據現代的研究資料表明,這個變化,是影響我國地區氣溫的重要因素。

專家說,在1743年,是處於變化時期,溫度較低的原因。所以,這才導致了乾隆年間,炎熱夏天的產生。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歷史上“最熱的夏天”到底有多熱?

這些是專家部分資料的研究內容,相對來說具備著一定的科學價值,也能解釋1743年間高溫的原因。

不管是科學還是“神學”,炎熱天氣帶給群眾的災難是可怕的。而死掉的那些人,在記載中,全部都是勞苦的底層群眾。上層的人,自然是不會受到酷熱的影響。

就拿乾隆來說,他有御用的冰塊以及各種解暑的美食,納涼的辦法也非常多。他的生活是絲毫不受影響的。

在那個階段,乾隆每天只需要在辦公室裡,表達一下他對勞苦民眾的擔憂,便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

為此,酷愛作詩的乾隆,還曾寫了幾句詩:

“冰盤與雪簟,瀲灩翻寒光。輾轉苦煩熱,心在黔黎旁。”

乾隆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在說,我雖然生活很好,但是我特別擔心我的子民。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歷史上“最熱的夏天”到底有多熱?

乾隆確實也做了賑災的舉動,可是對於天災來說,行之有效的辦法實在是太少了。畢竟御用的冰塊,供給皇帝和官員是夠了,想要給百姓用,那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而朝廷一方,幾乎在不停地研究“神學”。朝廷派人開始向天求雨,希望老天爺能早點下一場大雨,來解救苦難的群眾。

除此之外,朝廷在對死者屍體進行一些收斂,基本上也做不了其他的事情了。

應對方式

至於一些綠豆湯和解暑事情,也並不是很充足。這些東西,也並不足以讓民眾逃離苦海。而且在酷熱時期,水資源更是非常寶貴。不少河流和水源,都被高溫給蒸發掉了。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歷史上“最熱的夏天”到底有多熱?

當時還有不少奸商,開始高價販賣水源,讓民眾連一口水也喝不上。據說當時的一碗水,已經可以賣到十文錢的高價。按照換算規律看,一碗水幾乎是現在一瓶水價格的十倍。

而且在當時,民眾的收入也沒有辦法和當下的人們比。所以酷熱天氣帶來的影響,就在水資源的方面來看,便足以證明這是多麼可怕了。

現在的人用空調,用冷飲,還有很多種解暑的辦法。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炎熱的天氣真的是致命的。人們只能面對著極端天氣,乾枯的地面被曬得滾燙,連樹木都被烤得發焦而死。

高溫的侵擾對於人體來說,是有極限的。正常人在超過40度環境下,就會處在一個很危險的狀態。

古人又沒有更好的應對方式,甚至在如此嚴酷的高溫下,民眾為了生活,還要繼續地出去勞動。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歷史上“最熱的夏天”到底有多熱?

在陰涼的地方都難以避暑,更不要說在外勞動的人了。在這種情況下,死去的人也越來越多。

而皇帝和官員們,也根本無法顧及這些事情。畢竟他們都要先考慮自身的安全,也不會將自己使用的解暑物品,去送給百姓使用了。

但是乾隆還是做了不少的賑災行動,他將未受災地區的糧食,調動到受災地區給災民們食用。有了糧食的補給,民眾還是得到了很大的救援,受災群眾也減少了很多。

不過,朝廷能做的事情,也只有這些了。畢竟古代和現代各不相同,他們也沒有更好的應對辦法。

雖然中國歷史上最炎熱的夏天,是在1743年。但是如今的高溫天氣,也依然困擾著很多人。畢竟全球變暖的問題,每一年都在發生著變化。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歷史上“最熱的夏天”到底有多熱?

在世界其他的地方,每一年都會有不少的人,死於炎熱的夏天。在當下來看,似乎是很少見的事。但高溫帶來的災害,依然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高溫天氣還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疾病的發生。這些負面影響,也都是很大的問題。只不過當下的人們,應對酷熱的辦法比較多,也不會出現古人們的慘狀。

在乾隆時期,世界上就已經有溫度計了。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溫度計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它所判斷的標準,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現在的人們,當天氣超過38度以後,就已經會感覺到無法忍耐。而生活在40度高溫的清朝人,日子過得就要更加艱難了。那個時期的人們,為了躲避災情,還想出過遷移的辦法。

可是遷移的路上,大多數人就已經抵抗不住高溫,最終丟掉了性命。畢竟高溫覆蓋的範圍,實在是太過於廣泛了。

乾隆八年,12天熱死11400人,歷史上“最熱的夏天”到底有多熱?

而古人的資訊交流不便,也不能及時地觀測溫度變化。這些原因,都會導致民眾的死亡率升高。

甚至在記載中,還說明當時的天氣,連礦石都被烤得融化了。這樣的高溫放到人身上,死亡也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有無數降溫用品的乾隆,都覺得天氣酷熱難耐,對於居民來說,真的就是“聽天由命”的一場大災難。

好在這樣的問題,對現代人生活的影響,已經很小了。能生活在新時代,也是人民的幸福。

當然,這“史上最熱天氣”的稱謂,也只是針對中國的歷史來說。有一部分國家和地區,因為地理條件和位置因素,本身就具備著相應的高溫。

這也是專家們,根據可考證的資料來推斷的。在更遙遠的歷史中,也出現過高溫天氣的記載,只不過考證起來太難,清朝時期的天氣,可查證的資料也要多一些。

雖然這個最熱的紀錄,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夏天能夠打破。隨著科技和時代的進步,未來會不會有更熱的夏天,也只能讓時間來證明了。

參考資料:

1. 歷史上最熱的夏天{漯河日報}

TAG: 1743高溫夏天天氣炎熱